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2.
3.
针对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分别采用铁-碳微电解、膜处理、连续流活性炭吸附及大孔树脂吸附4种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4种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降低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处理后其CODcr可满足企业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利用膨胀珍珠岩替代部分木质碎料,研究膨胀珍珠岩的加入量对复合保温管材导热系数、抗压强度、线性收缩率、氧指数的影响;设计制作复合保温管材的模具. 相似文献
5.
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性能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膨胀型阻燃体系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了以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酰胺类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反应条件,并用热重分析和灼烧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它对杨木粉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用乙醚作分散介质,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3:8,回流时间5 h的条件下,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得率较高、产品质量好;热重分析表明,杨木粉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后,炭化阶段的峰温有所下降,活化能减小,速率常数变大,残余炭量由22.5%增加到36.3%,增加比例达到61.3%;灼烧实验表明,低于230 ℃时,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的杨木粉的灼烧失重大于对照样品,而在高于230 ℃以后,阻燃处理杨木粉的灼烧残余质量大于对照样品;经阻燃处理后350 ℃残余量由24.9%增加到38.4%,比对照样增加54.2%;600 ℃残余量由7.3%增加到22.3%,比对照样增加205%;灼烧残渣为黑色泡沫炭层,具有金属光泽.因此,该阻燃剂在受热时能有效地促使木材形成更多的木炭,并形成石墨样光泽的泡沫炭层.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酸活化赤泥作为人工湿地填料基质对城市雨水径流的除磷效果,以赤泥(RM)为原料,经盐酸活化后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酸活化赤泥(ARM)颗粒,检测了ARM颗粒的力学性能,并研究了RM颗粒和ARM颗粒对磷的吸附性能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当酸化赤泥与水泥质量配比为3∶7时,制得的颗粒除磷效果最佳且力学性能最好。RM和ARM颗粒中磷的质量分数由0.0%分别增至7.5%和8.1%,说明溶液中的磷酸盐被RM和ARM颗粒去除。比表面积分析表明:ARM颗粒的比表面积为33.21 m2/g,远大于RM颗粒RM的5.32 m2/g。SEM图表明:RM颗粒表面较为平整密实,表面孔隙少且孔径较大;而以ARM颗粒表面粗糙,结构疏松,有大量细密的微孔,经水化作用生成棒状结构。FTIR结果表明:RM和ARM颗粒中O-H、Fe-O、O-C-O和Si-O-Al等基团助于溶液中磷酸盐的去除。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应用低成本吸附剂废酵母菌在微波改性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铜(Ⅱ)离子,并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废酵母菌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来影响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90min、温度为55℃、Cu2+初始浓度为40mg/L、微波改性废酵母菌投加量为4g/L时,微波改性酵母菌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1.84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常数△G0、△H0和△S0分别为-6.12kJ/mol、9.2kJ/mol和48.19kJ/mol。说明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微波改性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稀土氯铵废水成分复杂.反渗透膜对进水水质要求严格,因此进膜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其废水中舍油(17.2 mg/L)和COD值(156mg/L),通过炉灰渣和活性炭联合吸附可降到0.5和20mg/L以下;通过投加氨水、阻垢剂和适量的盐酸可使废水回收率为75%而不致结垢.经砂石过滤和活性炭过滤后,SDI值可降到1以下.通过以上工序处理,稀土氯铵废水可达到膜进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我国地下水、地表水富营养化情况严重,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氮磷污染,其常用的去除方法是吸附法。而我国化肥利用率低下,在施用过程中也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氮肥磷肥的流失率很高,极容易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氮磷污染的环境问题。且我国农业废弃物秸秆的产量较大,并且仍存在露天焚烧的情况,不仅污染大气环境,加剧温室效应,也是资源的浪费。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类型生物炭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其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以光伏企业产生的氟化钙污泥为例,简要介绍了危险特性鉴别的程序,通过实验对氟化钙污泥的腐蚀性、浸出毒性、毒性物质含量、急性毒性进行了检测,得出了鉴别结论,对该类污泥的鉴别检测过程及后期处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废水中的磷用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量,对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给出不确定度,以如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度,提出了在检测过程中应采取一些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5种人工湿地填料对氨氮和磷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沸石、圆陶粒、粗砂、页岩、砾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湿地填料对氨氮、T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的运行条件下,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最大,页岩的吸附量在90min时达到最大值,沸石、圆陶粒、粗砂的吸附量在120min时达到最大值,砾石的吸附量在150min时达到最大值;砾石对TP的吸附量最大,粗砂次之,沸石的最小,页岩和粗砂的吸附量在第120min时达到最大,沸石和圆陶粒的吸附量在120min后基本稳定;温度为25℃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最好,砾石对TP的吸附效果最好;溶液pH值<7时,沸石对氨氮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溶液pH值≥7时,有利于各填料对TP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锅炉废渣为研究材料,研究锅炉废渣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磷的吸附效果及吸附平衡。结果表明:锅炉废渣对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30℃时,处理时间60min,磷去除效率达到93%,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指标。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0.0496C。吸附等温式符合Freundich吸附等温式,30℃时,q=-0.0023c^0.9879。可见利用锅炉废渣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对硝酸钙泥、硝酸镁泥两种化工废渣的磷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300℃焙烧后的硝酸钙泥硝酸镁泥和500℃焙烧后的硝酸钙泥硝酸镁泥对磷的等温吸附。300℃、500℃焙烧后的硝酸钙泥、硝酸镁泥的磷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7.45、32.36、35.59、28.82mg/g ,表面吸附强度因子分别为1.5615、0.2946、0.2948、0.2882mL/g ,最大缓冲能力分别为58.48、9.53、10.49、8.31mL/g。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的是300℃焙烧后的硝酸钙泥。300℃、500℃焙烧后硝酸钙泥、硝酸镁泥对磷的去除率达到83%~99%左右。去除率最好的是300℃的硝酸钙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