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衍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8-21849,21867
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可提高城市生态结构,改善城市景观面貌。以贾汪南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为线索,介绍了景观特质营造的有效途径,并分析了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的景观策略。从生态、人文、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方法,提出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与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冀西低山丘陵区属半干旱区,植被生长困难,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工程整地措施,营造以核桃、板栗和紫穗槐为主的水保经济林,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是冀西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综合治理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也是农民创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上海半城市化现象具有特殊性和示范性,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的研究途径是: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时空演变的特征和机理探索为基础,以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功能空间重构为目标,综合运用3S技术、土地时空演变模型分析技术、景观动态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分析技术和生态格局优化模式设计技术等方法,包括:1、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空间识别,从结构、变化、景观和体制4个层面确定上海半城市化区域的范围和主要类型;2、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时空演变动态及驱动力分析:综合运用土地演变的多个分析模型,探究自然景观时空演变过程和驱动力机制;3、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研究:分析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扩展与自然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构建上海半城市化空间拓展的生态机制;4、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综合自然景观中各类土地覆被类型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综合分析各类生态要素,研究样区内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邻里、生态要素配置的类型划分和分析,研究上海半城市化区域自然景观生态格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其政治生态的营造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新形势下,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但仍凸显了诸多政治生态问题。因此,要加强党员教育、开展多样化的党员活动、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评价监督体系、发挥舆论和互联网的宣传引导作用,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5.
一、生态营造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池塘周围环境安静,水源清新。池四周用高40厘米的彩钢板材设置防逃围栏,排干池水,清除污泥,保留干净底泥6~8厘米厚,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消毒,再暴晒10多天。放养前1周多进半池水,  相似文献   

6.
李飞 《乡村科技》2022,(3):103-10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及"海绵城市"等生态理念的深入落实,亲水空间对生态性的诉求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突破传统亲水空间的范畴,引入生态亲水空间概念,从类型划分、营造原则为切入点,着重分析生态亲水空间的营造途径,并结合白城市新开河绿水长廊项目实践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建设中,因地制宜,以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相结合,通过保护原山体植被、多种树种营造特色植物景观、恢复裸露山体、调蓄山地雨水、营造生态水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建设,以期通过山体公园的建设达到提高山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美化山体环境,营造休闲、观光、运动于一体的游憩场所。  相似文献   

8.
钟喜林  罗致迪  姜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1-15773
阐述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营造研究的基本内涵,以江西赣州"绿源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营造为例,指出其休闲农业产业园生态景观的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针对休闲农业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强调产业园农业景观营造应结合文化体现,度假休闲、农事体验等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农业空间的利用和对文化、休闲空间的营造,结合园林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以形成农业生态廊道。建议加强农业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形成产业园生态廊道,满足产业生产要求,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休闲空间,进而对产业园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绿地建设,如何围绕学习活动的中心功能,并结合教学、科研、生态、休憩等不同需求,营造舒适、实用、生态、优美的绿化环境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的绿化建设立足学科特色,通过"两园合一",生态建园的建设理念,营造雅致天然的大学校园绿化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0.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受"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思想影响已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随着浙江省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对此,本文基于大花园建设视角提出全域花园建设与特色景观营造、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11.
徐晓明  蔡鲁祥 《农技服务》2010,27(1):119-120
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水景中不可或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可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景设计的必需元素。探讨了杭州水生植物在营造生态水景中的园林应用及配置。  相似文献   

12.
Lu Ying  陆瑛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2-74,153
简要介绍生态风景林在城市综合性公园中的发展趋势,并以河津市九龙公园生态风景林为例,从景观设计、及生态设计、景观-生态互融设计来探讨如何营造在特定的城市综合性公园环境中的生态风景.  相似文献   

13.
以长泰县文昌公园为例,在分析项目现状与生态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城市生态公园植物群落营造过程中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以营造整体和谐、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空间,为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幼林抚育是指造林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时期采取的经营措施。主要是扩穴培土、除草、松土、透光等各项作业。营造杨树林要适时进行抹芽和修枝,营造的经济林果树要进行整形修剪。重点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抚育既要促进林木生  相似文献   

15.
生态化的水产养殖是提高生产力的技术手段,也是经济和环境发展的需求。本文从生态化养殖自然环境营造、现代化养殖系统建设和水产品质量三方面浅谈生态养殖技术,营造仿生态的水产生长条件、严格执行生态化养殖模式、建设物联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微孔管底层增氧自动化控制系统等,这将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防护林营造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辽宁沿海防护林营造关键技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营造、消浪林带营造、农田林网营造、村镇绿化以及湿地恢复与保护等,旨在为指导造林实践和提升工程质量提供帮助,推动沿海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钟喜林  钟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62-14864
阐述了河岸带以及河岸带生态园林营造的基本内涵,以江西省龙南县"三江六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为例,指出其河岸生态园林景观的发展现状,即生态园林景观与文化营造不足、自然景观尚需营建和保护、河水污染日益加剧、照明系统有待完善、滨江房产开发压力较大、连续变化的水位对现有景观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河岸生态园林景观存在的上述问题,强调河岸生态园林景观营造应结合河岸线整治,对城区3条河流进行岸线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空间的利用和对亲水空间的营造,结合园林功能,保护其生态系统,以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建议加强滨河绿地斑块在空间上的连通性,形成河道绿化生态廊道,满足生物种群的"流动性"要求,并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湿地公园,进而分别针对渥江、濂江、桃江提出了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园林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园林历史与理论的精义传承、困难立地条件的生态修复、立地生境的种植设计、园林营造的工程技术、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再生、高效景观的营造方法以及园林植物美学的艺术认知等多方面的学科内容。本期从园林历史、文化景观、植物设计、生态修复等方面,介绍了园林生态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以期为园林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实现生态规划的智慧,回归风景园林的学科内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业科学》2020,(1):80-82
通过分析城市湿地公园中影响鸟类活动的关键因子,整理出鸟类栖息地构建的3个主要途径(控制人为干扰、营造湿地水域生境以及营造植被群落生境),并提出构建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的具体技术方法,包括公园保护区域划分、地形设计、水深控制、植物群落规划、人工生态岛屿、生态护岸、鸟类招引设施等,从而使城市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营造更加科学合理化,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逐年提高,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列。森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混交林层次多、冠层厚、生态位错落有致,功能多样化,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优于纯林,营造混交林可提高森林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50)》提出,要推进混交林培育,到2020年,混交林比例达到45%以上。目前,当代林业工作者以生态建设为己任,积极探讨混交林营造的技术措施。近10a来,高峰林场营造了一定数量的针阔混交林。本文总结了林场营造红椎与杉木混交林的技术措施,探讨优质混交林营林方式,旨在为南方营造优质混交林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