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管理及数据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全国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系统主要功能和入库的成果。该数据库的总体技术路线是将全国土壤侵蚀普查各类数据按业务逻辑和时空关系管理,建立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全国一张图”式的土壤侵蚀普查数据库,形象直观地管理普查数据,实现以基础地理、土壤侵蚀因子、野外调查单元、侵蚀沟道、土壤侵蚀强度数据的检查与入库为主体,对土壤侵蚀普查数据进行集中存储,按全国一张图形式统一、分类、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力侵蚀抽样调查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在回顾国内外区域性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基础上,从抽样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水力侵蚀强度评价方法和全国水力侵蚀成果4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水力侵蚀普查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本次水力侵蚀普查成果,并与2000年水利部发布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了我国水力侵蚀的动态变化,据此提出了优化调查单元布局、加强动态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国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提取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第四次全国土壤侵蚀普查中,地形因子是基于全国25 m分辨率Hc-DEM提取的。介绍了提取的方法和提取内容,并分析了全国及典型地貌类型区地形因子宏观地理分布特征与中微观格局,以期满足大区域土壤侵蚀普查的需要,促进侵蚀地形分析和侵蚀地貌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区域土壤侵蚀普查方法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制图和动态分析,是国家和省区编制土壤侵蚀宏观规划的数据基础,也是一个重大前沿性研究命题。在综述国内外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制图、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尺度效应和土壤侵蚀模型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全国土壤侵蚀普查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土壤侵蚀普查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实现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定量估算;调查内容应包括区域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区域抽样调查等;对土壤侵蚀尺度效应、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应用示范和区域土壤侵蚀数据库建设方法等关键技术展开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次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对象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不包括耕作措施。在介绍营口地区概况和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水土保持措施普查的成果进行汇总与分析,提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及成果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市于2010—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水务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普查、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小流域划分、侵蚀沟道调查、山区小流域主沟道水文形态调查、山区小流域出口水质水量调查等6项任务,普查成果为北京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介绍了普查内容和普查方法,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了普查成果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规划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监测评价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融侵蚀是我国仅次于水蚀和风蚀的第3大土壤侵蚀类型,也是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其普查方法的制定和正确运用对普查结果有重要影响.通过介绍冻融侵蚀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方法,阐述冻融侵蚀分级评价中涉及到的年冻融日循环时间、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年均降水量、坡度、坡向和植被盖度等6个因子的计算流程、赋值标准和权重,以及普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冻融侵蚀的调查方法以及科学评价冻融侵蚀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侵蚀模型普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状况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土壤侵蚀普查对于土地资源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试抽样方法和土壤侵蚀模型在土壤侵蚀普查中的适用性,该文以陕西吴起县为试点,采用1%均匀抽样方法,调查39个抽样单元的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使用中国侵蚀预报模型CSLE(Chinese soilloss equation)估算土壤侵蚀模数,并与基于遥感数据的水蚀分级分类方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估算的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71和5504t/(km2a),但不同分级侵蚀强度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抽样方法在土地利用与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及土壤特性方面获得的信息量大于遥感方法,同时对于区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使用模型估算土壤侵蚀考虑的影响因子与分级方法相比,还包括了土壤可蚀性、坡长因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等,由此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强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虽然基于抽样方法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土壤侵蚀普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查清了贵州省土壤侵蚀状况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建立健全了全省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对贵州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规划和行政管理,以及生态建设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普查目的、任务、责任、前期工作、宣传、质量控制、财务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的自然概况和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重点对该区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坡耕地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本期报道了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工作成果和与之有关的研究论文,控制土壤侵蚀、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其它有关土壤侵蚀和治理成果专论。  相似文献   

12.
在2010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中,同步开展了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我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94.91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km2,与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面积355.55万km2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60.64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减少35.56万km2、风力侵蚀面积减少25.08万km2。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土壤侵蚀分布、面积与强度和侵蚀沟道的数量、面积与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仍然在长江上中游、黄河中上游、东北黑土区和西南岩溶区等地区,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充分利用好全国第四次土壤侵蚀普查和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普查成果,认真落实《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确定的任务,全力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宁夏片土壤侵蚀遥感普查实施过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采用 1997~ 1998年的TM影像 ,通过目视和计算机解译 ,对黄河流域宁夏片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普查。普查结果与 1990年普查结果相比 ,水蚀面积增大了 1762km2 ,微度侵蚀面积增大 ,其他各级侵蚀面积减少 ;风蚀面积减小了 112 4km2 ,强度侵蚀面积略有增加 ,其他各级侵蚀面积均减少。介绍了遥感普查过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8,他引:6  
辽宁省应用台湾"福卫二号"卫星8 m分辨率原始影像数据,采取人机交互判读的数字化作业方式,对全省进行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流失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也应该看到全省水土流失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近30%的土地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极强度以上级别的侵蚀面积还呈增加态势,有效治理面积与破坏面积之比为1∶0.42。因此对全省土壤侵蚀状况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5.
张超  陶和平  高攀  杨俐 《水土保持通报》2013,(4):257-259,263
土壤侵蚀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主要目标之一,为获得野外调查单元数据,需充分利用密度抽样方法和大量的野外调查单元底图以辅助野外调查,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从已获取的调查数据中计算各侵蚀因子。但我国幅员辽阔,土壤侵蚀范围广,抽样调查点的数量也随之增大,制图过程中数据量大,制图流程较为繁杂。运用C#语言、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和ArcEngine组件式二次开发实现了土壤侵蚀抽样调查单元底图的自动制图。详细介绍了自动制图过程中各部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思路。通过编程实现地图数据的自动裁剪,计算与分类,地图排版以及打印输出,极大减轻了制图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土壤侵蚀变化原因及水土保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年和2005年两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数据进行对比,从面积、强度、分布方面对重庆市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普遍减弱,近年来开展的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针对重庆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搞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用全新的方式更准确地摸清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情况等,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为此,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土壤侵蚀普查和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安达市水力侵蚀普查两个野外调查单元为例,介绍了两种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的步骤,以便为野外调查手持GPS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省、市要求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次水土保持普查。普查内容包含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通过野外调查、技术测算、复核论证取得将乐县水土保持成果数据,并对普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形成普查成果报告。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土壤侵蚀状况分区与防治重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史料研究,阐述了辽宁土壤侵蚀发展的3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初步控制阶段,并运用以往的研究资料和最新的遥感普查资料对全省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侵蚀区的防治重点,这些都将为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及成果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10年至2012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此次普查采用的方法、手段,获取的资料信息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在我国土壤侵蚀普查历史上均创造了多个首次。通过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与强度,首次查清了西北黄土高原区和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的数量、分布与面积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数量与分布。普查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多年来的防治成效,为国家宏观生态建设决策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今后突出重点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继续推进大面积生态修复,加大坡耕地和沟道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力推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