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度和光照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发芽试验的发芽温度分别为10、15、18、20、25、30、35℃;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两种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10℃低温下种子吸胀和发芽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胀率、发芽率、发芽指数随之增高,当温度达到35 ℃时,种子霉烂率最高,但发芽率降低,其中20、25、30℃条件下,种子吸胀速度较快,发芽时间短,发芽率、发芽指数高,与其它温度相比较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苦参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20-30℃,最高温度为35℃.苦参种子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都能萌发,但黑暗条件下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2.
野罂粟种子萌发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甄占萱  李云祥  那淑芝  薛秋生 《种子》2005,24(7):32-33,43
利用电热恒温培养箱,参考种子萌发试验法,研究不同温度对野罂粟种子萌发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罂粟种子发育起点温度为2.8℃;,最适温域12~18℃;高温上限32℃;萌发有效积温为30.6℃.同时改进完善了种子发育起点温度和萌发有效积温的试验设计和算求方法.为野罂粟的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光照及不同贮藏期对雪上一枝蒿种子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雪上一枝蒿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较低,大于22℃时萌发则受到抑制,达30℃时则完全抑制其萌发;光照对其影响不明显.常温储藏的种子较0~5℃低温湿沙中贮藏的种子萌发力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4.
以珍稀濒危植物秦岭岩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揭示秦岭岩白菜种子的萌发特性,为人工扩繁体系的构建及野生种群的回归复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两者互作对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度下(20℃~25℃),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启动快,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高;温度过低(10℃)或过高(30℃)种子萌发延迟,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降低。光照对种子萌发的起始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全光照或半光/半暗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明显比黑暗条件下高。温度是影响秦岭岩白菜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在20℃~25℃下采取全光照或半光/半暗环境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建成。  相似文献   

5.
李瑜 《种子科技》2019,(11):5-6,8
通过在5℃、10℃、15℃、20℃、25℃、30℃恒温光照条件下,测定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究温度条件对堇叶碎米荠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0.67%~93.33%、发芽势变幅为7.33%~54.67%、发芽指数变幅为0.39%~26.01%、活力指数变幅为0.43%~60.08%。20℃、25℃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尤其20℃恒温光照条件下各个指标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0℃恒温光照条件为堇叶碎米荠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条件对红小豆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虹  马建军 《种子》2012,31(6):97-100
通过对红小豆(Vigna umbellata)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发芽床、光照以及播种深度对红小豆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宜浸种温度为35~45℃,浸种温度与发芽温度互作效应显著。在光照环境下,红小豆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略高于中光照和高光照环境中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3种强度光照范围内,红小豆种子萌发率均超过90%,说明红小豆种子对光照不敏感。在4种发芽床试验中,用滤纸和纱布比用砂土作发芽床发芽率高。各处理的平均发芽率都达到95%以上,但砂床保湿性较其他发芽床好。另外,红小豆种子适于在土壤的浅层发芽,埋深1 cm时,发芽率为98.22%,当埋深2 cm时发芽率次之,随着埋深的加深,发芽率明显下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说明红小豆适于在土壤深度为1~2 cm之间萌发。  相似文献   

7.
浸种和光照处理对中间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不同温度的浸种处理及光照条件下对中间鹅观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表明:在4℃低温条件下浸种48h,中间鹅观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同温度下浸种24h。种子发芽指数最高。25℃恒温条件下,当光照处理为12h光照/12h黑暗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4)
以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种子为材料,以不同浸种温度(5℃、15℃、25℃、35℃、45℃、55℃、65℃)和不同光照天数(0 d、1 d、2 d、3 d、4 d、5 d)处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检测浸种温度和光照天数对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以期探究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浸种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浸种温度的升高,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45℃处理条件下,披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34%、62%和33.71,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发芽势与15℃、25℃、35℃、55℃以及65℃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65℃处理下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及15℃的发芽指数最低,分别为65.33%,44.67%和21.93,均显著低于45℃和5℃处理(p0.05)。研究表明,45℃为披碱草种子萌发的最适前处理温度。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萌发也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种子光照天数的增加,披碱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先增大后减小;光照处理3 d后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98%、60.5%和37.37,均达到最高值,其中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芽势仅与光照4 d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5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及0 d光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低,光照5 d后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光照0 d后的种子发芽势与光照2 d、3 d以及4 d处理差异显著(p0.05),0 d光照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仅显著低于光照3 d处理(p0.05)。说明光照处理3 d的种子萌发效果最佳。综上可知,不同温度浸种及光照处理对披碱草种子发芽均有影响,光照3 d处理和45℃处理对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温度及光照对远志种子发芽的影响,在光照以及黑暗条件下采用7个不同的温度对远志种子进行处理,统计远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对远志种子的萌发影响显著,远志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20~30℃,光照或黑暗条件对远志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即远志种子无论在光照还是黑暗条件下,20~30℃时最适宜发芽。  相似文献   

10.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沙藏温度、温水及外源生长调节物质浸种对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黄精有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0℃低温沙藏120d的条件下,最有利种子的萌发;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比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高37.78%,其差异显著,说明黑暗更有利于黄精种子的萌发;40℃温水浸种24 ~30 h,可有效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发芽率达到93.33%.适宜浓度的GA3、6-BA、水杨酸和壳聚糖均能促进黄精种子的萌发,显著缩短发芽时间,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浓度为150 mg/L的GA3浸种24h,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1.11%、62.22%、0.87和5.16;100 mg/L的6-BA除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还可以打破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芽的休眠.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了不同温度、光照和PEG等梯度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作为测定指标,筛选牛心朴子种子的最优发芽条件并确定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最适的萌发恒温范围为20~30℃,且萌发的起始温度较低,为10℃。光照条件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但黑暗条件会影响种子的活力;2)低浓度(5%)的PEG对牛心朴子种子胚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胚根/胚芽比值亦增大,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胁迫指数以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牛心朴子种子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15%浓度的PEG溶液胁迫下,种子可正常萌发;4)牛心朴子种子发芽较快,在置床后的第3天便有超过70%的种子萌发,故推荐该种子萌发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的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第8天。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明显,低温(5 ℃)和高温(35 ℃)严重抑制种子萌发,25 ℃是高山龙胆种子萌发的最理想温度,发芽率达到68.9%。光照条件对高山龙胆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黑暗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赤霉素处理对高山龙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促进作用,但过高的浓度会阻碍种子萌发,以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种子最为适宜,发芽率可达85%以上。 [结论]因此,高山龙胆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 ℃,且种子需光萌发,300-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野罂粟种子形态、品质与萌发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连续2年对野罂粟种子萌发等情况的研究,初步探明野罂粟种子的形态、品质与休眠、寿命.野罂粟种色黑褐,状如微宿腰果,平均种长0.92 mm,腰宽0.40 mm,厚0.38 mm.单果平均产成熟种子1 746粒,不受精率18.8%.种子净度95.17%,千粒重79.6 mg,含水率4.81%,萌发率97.0%.野罂粟种子有休眠期,不同季节成熟的种子休眠期长短不一,夏熟种休眠期约2个月,秋熟种约1个月;野罂粟种子的自然寿命为20个月,半活期380 d;人工加速老化处理 8 d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光照、温度和盐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光照、温度、NaCl胁迫等方面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光照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以25℃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且萌发后的幼苗生长良好;NaCl胁迫对红花大金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量均下降,发芽的高峰期推迟且峰值变小,相对盐害率升高;浓度大于0.20 mol/L时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浓度达到0.50mol/L时种子不再发芽,但低浓度(0.01 mol/L和0.05mol/L)下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基质、光照和温度对羊耳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羊耳菊种子的萌发特性,观察了不同基质、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处理对羊耳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的基质分别为纱布、滤纸及细河沙;光照条件分别为黑暗和自然光2种;萌发温度分别为10,15,20,25℃.结果表明:1)种子萌发最佳基质为细河沙;2)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3)最适萌发温度为25℃,萌发率达53.75%.本研究可为羊耳菊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金铁锁种子适宜的贮藏技术,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金铁锁种子做发芽试验.方法:将金铁锁种子采集后晒干,放置在4,20℃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在贮藏8个月、10个月和1 2个月时,取出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贮藏8个月时,20℃和常温贮藏条件的发芽势分别为56.67%和53.33%,与4℃贮藏条件的发芽势(27.92%)差异显著,发芽率以20℃贮藏最高(83.75%),与4℃和常温贮藏差异显著;贮藏10个月时,常温贮藏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发芽率为0,4℃和20℃贮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贮藏12个月时,4℃贮藏的发芽率最高为71.25%,与20℃贮藏的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金铁锁种子应分开存放,对于存放时间超过10个月的种子,可以采用4℃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对于存放时间不超过8个月的金铁锁种子,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8.
不同萌发温度下红花大金元种子引发温度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吉  马文广 《种子》2017,(3):16-20
以红花大金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下引发的种子在不同萌发温度下的发芽情况,为优化烟草种子引发工艺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引发处理可以促进烟草种子发芽:发芽温度为25℃时,15℃下引发的所有处理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最小,种子发芽最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水引发24 h;发芽温度为20℃时,5℃下引发的所有处理平均发芽时间较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较小,种子发芽较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25 mg/L GA3溶液引发20 h;发芽温度为15℃时,10℃下引发的大部分处理平均发芽时间最短、平均发芽指数最大,处理间离散度较小,种子发芽较集中,该引发温度下最佳引发组合为100 mg/L GA3溶液引发16h.  相似文献   

19.
四种苋属植物种子萌发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霞莉  毛一梦  王爱民 《种子》2012,31(7):51-53,64
以徐州地区常见的4种苋菜种子,皱果苋、凹头苋、反枝苋和白苋为材料,分别在15、20、25、30℃和20℃/25℃变温、遮光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皱果苋和白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凹头苋和反枝苋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变温对4种苋菜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黑暗条件下,反枝苋的萌发率显著提高,而其余3种无显著变化。冷藏4年后在25℃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皱果苋和白苋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三方面与储藏前比较都显著降低,而凹头苋和反枝苋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三方面与储藏前比较都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