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旨在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干旱沙区的植被进行调查、监测和统计。以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为研究对象,运用法国Pleiades-1卫星的影像数据,通过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沙区的植被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类的方法提取精度达到95%,Kappa系数为0.8035,分类结果精度较高,有效地避免了基于像素分类方法的噪声和光谱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保护的城市发展空间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小克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252-258
针对城市边缘地带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与优质农用地大量减少的矛盾,以驻马店为例,在充分考虑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系统和耕地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组成的生态适宜城区扩展用地评价方法,评价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和农地的自然宜耕性,基于保护优质耕地的目标,划分了适宜性发展空间分区,将城市发展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个类型,结合宜居城市建设对不同分区内的耕地功能用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扩展用地时空配置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驻马店市重点、优化、限制和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05%、28.87%、17.75%、16.33%。该评价方法为城市边缘地带新增建设用地的时空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合成孔径雷达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大幅面的特征,利用SAR在阴雨天气多、云量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开展水稻识别、监测和估产具有光学遥感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目前用于水稻识别和监测的SAR的类型和特征,以及SAR水稻监测后向散射机理模型,分析了影响水稻后向散射系数的主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基于SAR的水稻识别和监测研究进展,并对未来SAR水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究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的时空特征以及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以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10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1990、2000、2010、2019年4个时期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在1990—2019年间建设用地扩张了772.97 km2,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差异明显;(2)不同时间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聚类主要为极高值聚集区,以长春市为主,建设用地扩张模型为外延型;(3)1990—2019年间研究区耕地净流失达793.19 km2,年损失率为1.01%,减少的耕地65.27%转变为建设用地,主要为城区外缘的耕地;(4)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时间驱动力主要为政策因素,空间上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是主要约束因素。该研究分析了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的时空特征,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作为反映耕地不同性状的综合性指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信息采集技术中存在监测范围小、监测时间跨度短、成本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的快速、准确评价。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数据基础。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应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地形特征、田间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土壤性状、农田环境状况等指标识别方法。文章在介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基础上,归纳了植被指数协同评价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探索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获取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快速、准确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志刚  富贵  邓昌蓉  杜德志 《作物学报》2013,39(7):1231-1239
为了揭示人工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规律, 以A组合(大黄油菜×中花芥蓝) S0世代、B组合(大黄油菜×中迟芥蓝) S0和S1世代人工甘蓝型油菜为材料, 分别利用AFLP和MSAP技术检测基因组变化及甲基化模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16对引物在A组合S0扩增到523条带, 其中4对引物扩增出9条变异带, 包括7条亲本缺失带和2条新增带, 分别占S0总条带的1.33%和0.38%;45对引物在B组合双亲植株扩增到1093条带, 只有1对引物检测到1条父本带型在所有S0植株中缺失, 约占S0总条带的0.09%;在B9子代F19-1~F19-16总共扩增得到1092条带, 变异带有10条, 占总条带的0.915%, 其中包括9条缺失带和1条新增带, 9条缺失带全部位于C基因组。MSAP检测发现, B组合S0植株中有3个位点发生了甲基化模式的改变, 全部位于A基因组, 甲基化模式改变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1.37%。研究还发现B组合S0世代一个植株出现可遗传的花色变异, 推测该表型变异与B组合人工甘蓝型油菜中C基因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30份甜瓜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DAMD(directed amplification of minisatellite-region DNA)和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3种分子标记构建各自的DNA指纹图谱。针对图谱上扩增的条带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用统计软件逐一聚类,根据不同引物(引物组合)所得聚类图鉴别的品种数目,筛选出高分辨率的4个RAPD引物、3个DAMD引物和6个SRAP引物组合。同时,利用高效引物(引物组合)评价了甜瓜遗传多样性,将30份甜瓜分为薄皮和厚皮两类,厚皮甜瓜包括网纹和无网纹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获取青岛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的种植信息,以GF-1/16 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高程、土地利用和田间调查数据作为辅助数据源,根据冬小麦主要发育期与其他地物在GF-1/16 m卫星影像上的光谱差异,计算得到4月份为青岛市冬小麦遥感面积提取的最佳时相。在最佳时相内,采用决策树分类法,通过分区解译方式,提取出青岛市2017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并利用GF-2融合后 1 m卫星影像、地面调查数据和统计局公布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GF-1/16 m卫星影像在幅宽、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优势,将土地利用和高程等引入决策树分类模型,进行区域尺度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方法是可行的。经精度验证,2017年青岛市冬小麦遥感解译总精度为94.3%,Kappa系数为0.857。遥感提取面积略小于统计局公布数据,面积总量提取精度为93.6%。本研究为基于高分卫星影像的区域尺度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不被破坏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卫星对地观测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丰富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主要介绍了高分辨率、中低分辨率影像数据及激光雷达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为日后林业开发与资源调查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7~ 1 998年在贵州省毕节等 1 2县 (市 )实施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玉米地膜覆盖及配套增产技术 ,项目以玉米地膜覆盖为主 ,配套推广育苗移栽、杂交良种、绿肥聚垄、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实用技术 ,实施两年。共完成有效面积 8.772万hm2 ,其中 1 997年 4 .3 1万hm2 ,1 998年 4 .4 56万hm2 ,项目平均单产 3 71 .4kg/ 667m2 ,新增产 97.9kg/ 667m2 ,增幅3 5.8%,超计划指标 2 5.8个百分点 ,新增总产1 2 881 .682万kg ,超计划 3 4 %,新增总产值 2 4 2 1 7.56万元 ,新增纯产值 1 7546.4 56万元 ,经济效益显著。其中有 1 0个县为贫困县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贫困地区实用技术普及率及生产水平 ,提高了群众收入和吃粮水平 ,为扶贫攻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此外项目通过绿肥聚垄 ,配方施肥等措施 ,促进了贫困山区土地用养结合 ,土壤肥力得到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也为山区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生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不同气候年型下玉米耕地适宜等级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规划未来重庆市在不同气候年型下玉米的合理种植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旱地耕地为评价对象,以100 m×100 m栅格为评价单元,根据玉米种植生长的立地要求,建立不同气候年型下由地形、水热和土壤条件等组成的5个评价因子体系,借助GIS与加权指数和、多指标决策模型评价重庆市玉米适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结果表明:重庆市3种气候年型下玉米用地的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高度适宜区和中等适宜区面积比重占70%以上,基本可以代表研究区的适宜性水平。气候正常年份玉米用地高度适宜等级面积最大,偏干旱年份最小,偏湿润年份居中;不适宜等级面积偏干旱年份最大,正常年份居中,偏湿润年份最小。根据不同气候年型玉米用地的适宜性等级,针对重庆市玉米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玉米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源  黄成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26-132
土地资源研究是自然资源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安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利用规划7个方面。文章叙述了每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关注的主要内容;概括了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特征;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动向:(1)土地资源研究理论往纵深方向发展;(2)综合集成性研究成为必然趋势;(3)更加关注土地利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4)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5)研究将更紧密的结合社会和民生需求;(6)政府间合作与国际协作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协调度,建立了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玉门市2002—2012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从2002年的55.74增加到2012年的88.89,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的状态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升级到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2)土地利用各效益的协调度值从0.68降为0.20,协调度由比较协调状态变化为不协调状态。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的总体状态是良好的,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了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玉门市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效益的发展方式在土地利用中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庄河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89-392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庄河市农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农业布局进行分析。本研究进行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定了用于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素。其次,分别就这7个评价因子做庄河市农业土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分析。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制图单元为评价单元。然后,利用土壤质地、灌溉保证、交通状况等7个评价因子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得到庄河市宜耕地、宜林地、宜牧地及其各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庄河市宜耕、宜林、宜牧地面积分别为:1369.34km2,1639.91km2,764.75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8%、43.45%、20.26%。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为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决策依据。采用AHP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整体水平较高,行业间差异明显;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偏低是影响长沙市开发园区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健全用地批后监管,严格工业企业用地准入机制;完善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开发园区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角模型和熵权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各区县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等11个县(区)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等10县(区)为弱可持续状态,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忻城县等11个县为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障碍因素诊断结果,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要求,石灰岩山区各县(区)可探索进行土地差别化利用转型,以实现更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归纳了生态安全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内涵、驱动因素、评价框架与方法。指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处于健康和平衡的状态;二是能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均衡、充足的供给。这一状态的实现,需要自然、经济、社会三大驱动因素共同推进,协调发展,其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因素。在评价框架方面,阐述了PSR、DPSIR、DPSER、“自然-经济-社会”4种体系的来源及应用。关于评价的方法,笔者分别对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模型法、数字地面模型法4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近年来一些新兴的评价方法。最后,笔者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体现差异性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生态安全阈值;(2)注重开展干旱区、风沙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地区、高原山区等典型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与未来状况的动态预警研究;(3)在评价方法上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4)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以便更好把控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借鉴国内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及障碍因素诊断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的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2)2001—201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由0.2510上升到0.7027,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级由“不健康”逐步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阻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系统响应和系统状态方面,主要因子包括建设用地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人均建设用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必须依据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韩伟  徐珊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6):82-90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阐释所选研究区域范围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表现特征。通过改良和调整哈尔滨市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应单位面积以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系数表,对哈尔滨市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基本分布格局展开全面系统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哈尔滨市的耕地总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同时林地的总面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数量变化发生幅度相对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2)哈尔滨市的总体ESV数据测算水平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哈尔滨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来源主要在于林地、耕地和水域3种用地类型。哈尔滨市现有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挥状态集中展现在水源涵养层面、土壤保护层面和废物处理层面上。在针对研究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过程中,要重点性关注以及保护林地、耕地和水域等具备较高水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土地利用类型,还要开展具备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特点的利用行为规划环节,支持助推哈尔滨市各空间区域多样化土地利用类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