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2—1990年,以陆良县海拔1900—1940m的戛古为试验点,开展百亩薪炭林营造技术试验。结果:1)筛选出具有速生高产,燃烧性能良好,萌发能力强,综合利用价值高的蓝桉、直干桉、银荆为当地主要薪柴树种;2)桉树与银荆树混交,具有功能互补和较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3)每亩定植333—666株,当年和次年适当施氮磷混合肥或有机肥,4—6年轮伐利用,年均亩产干柴800kg以上,比一般薪炭林产柴量高2—3倍。  相似文献   

2.
1991年在玉溪市研和镇小龙潭进行薪炭林超短轮伐期栽培试验,造林树种为直杆桉、银荆、黑荆树,造林密度为0.5×1米、1×1米,1.5×1米,1993年进行首期轮伐,获气干材3105.7公斤/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赤桉,银荆,木荷与湿地松4树种的10年定位观测研究表明,营林措施不同,对提高薪柴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对薪炭林产薪量影响极大,马尾松林分或疏林地山场仅对湿地松薪材产量提高影响显著。结论:木荷,赤桉是赣北丘陵较好的薪炭树种,银荆短轮伐期经营有培育前途,湿地松适宜作材薪两用林经营。  相似文献   

4.
根据18个树种的6年营造试验与调查结果,筛选出10个树种为浙江薪炭林优良造林树种;提出了15个类型为浙江优良薪炭林类型,诸如胡枝子、赤桉、马尾松、紫穗槐、麻栎、南酸枣、银荆、刺槐、枫香、马尾松×胡枝子、麻栎×胡枝子、枫香×胡枝子、马尾松×麻栎、马尾松×枫香和马尾松×南酸枣;并就这15个类型分别阐明了他们的造林密度、混交方式、作业方式、立地选择和产量等,为浙江省薪炭林建设提供了一套较系统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白云山国营林场2010年至2013年城郊银荆的营造为对象;以三个不同造林地银荆分别与柏树、桉树和杉树的造林效果分析和两个银荆与桉树火灾迹地的萌发观测为基础,得出在有工业污染或火灾易发地营造林时,银荆是一种集抗污染性、经济性和速生性均具优越性的造林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6.
广西耐寒桉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广西耐寒桉树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实施 3年来 ,着重开展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 1991年建立的邓恩桉 (E dunnii)种源 /家系试验林进行了观测研究 ,包括种源及家系的生长表现 ,开花物侯与种子生产能力的研究 ,促进邓恩桉开花结实试验、邓恩木材基本密度的分析测定 ;(2 )从澳大利亚引进多枝桉、邓恩桉等 10多个耐寒桉树种 /种源 ,建立了新的耐寒桉品种试验林 ;(3)扩大邓恩桉栽培范围 ,在广西、江西以及湖南建立起邓恩桉种源试验与示范林 ;(4)开展了邓恩桉、柳窿桉 (E saligna×E exserta)组培无性繁殖研究 ,建立了 8个无性系无菌体系 ;(5 )对栽培耐寒桉树的柳州、桂林两地试验点的立地进行了评估。此外 ,还指出了项目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7.
尾叶桉生长调查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雷州地区的生长显著比其他的一些引种桉树速生:(1)尾叶桉和13个树种(种源)(以窿缘桉作对照)的引种生长比较,1年生、2年9个月生和3年2个月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材积均高于13个树种(种源)和对照;(2)尾叶桉与雷林1号桉(50号)、刚果12号桉、窿缘桉(对照)等进行造林对比试验,3年半生,尾叶桉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居几个树种之首,分别为对照的164.2%、161.3%和435.3%。2.尾叶按的抗风力较强。3~5年生的3片尾叶桉林,1984年和1985年受到两次阵风10~11级的强台风袭击,风害率为10.1%~19.6%,而同龄的窿缘桉、小帽桉、葡萄桉等风害率高达26.1%~55.3%。  相似文献   

8.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简称桉树类,下同)和马占相思、粗果相思及薄果相思(简称相思类,下同)等8个树种,在水土严重流失的贫瘠丘陵地经7年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除巨桉和细叶桉在该立地生长较缓慢外,其余6个树种生长快,产量较高。尤其是尾叶桉和马占相思,7年生胸径年均生长量在1.0cm以上,单位面积生物量(地上部分鲜重,下同)为52.69t/hm2和43.67t/hm2。不同树种的生长比较:桉树类树种(除巨桉外)4年生以前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生长均比相思类树种生长快,4年后相思类树种逐渐赶上或超过桉树类树种。性状生长高峰期分别为:胸径桉树类为2年生(细叶桉1年生)、相思类为3~4年生,树高桉树和相思类均为1年生,生物量桉树类为2~3年生、相思类为4~6年生。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薪炭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福建省能源紧张的局面,筛选出可供福建省利用的薪炭林树种,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薪炭林树种的种类、生态学特性、分布状况、薪材特性等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树种的生产力及热值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省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窿缘桉、铁刀木、黑荆树、大叶相思、尾叶桉、银合欢、马占相思等15种值得福建省推广的薪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耐寒桉树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中 《桉树科技》2006,23(1):24-31
本文概述了中澳合作“耐寒桉树”研究项目在良种筛选与遗传改良方面的主要工作。通过对我国耐寒桉树目标推广区气候特点的认识,及对20年来这些区域桉树引种试验的重新评估,项目筛选出一批耐寒能力在-5℃至-10℃的优良桉树,并它们把分为2类,一类为适生于高海拔地区树种,主要有: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和亮果桉;一类为适生于低海拔地区树种,包括:邓恩桉、赤桉、巨桉、柳桉。在耐寒桉树的遗传改良方面,该项目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以上树种的种子园19个,并制定了各树种的详细改良计划。为获得更多优良耐寒树种,我国近年已建立了一大批耐寒桉树筛选试验,可望在耐寒能力的提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调查结果表明 ,桉树在引种驯化区域内 ,渐尖赤桉和薄皮大叶桉具有生长快、抗性强的特点 ,适合在宜昌区域内作为用材树种栽培发展 ;大叶桉、葡萄桉、细叶桉虽易受风折、雪折和冻害 ,但萌发能力强 ,适宜在本地区内进行矮林作业营造薪炭林或桉油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986年所引种的13种桉树的叶片结构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属两面叶的有9种,等面叶的有4种;根据角质膜与表皮、栅状层与海绵层厚度比值、主脉中柱与主脉横切面积比值以及3项比值的平均值为指标,结合各自结构特点,把13种桉树对光、水变化的协调适应程度分为3个层次:(1)柠檬桉、白桉、赤桉和窿缘桉其叶片各组织对旱、寒、风和强光照的协调适应较强;(2)巨桉、昆士兰桉的角质膜与表皮比值、尾叶桉栅状层与海绵层比值均较高,适于一定水肥条件生长;(3)粗皮桉、小果灰桉3项比值最低,抗逆性较差,最差为托里桉和斑叶桉。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林耐寒桉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桂林1984年、1986年、1991年以来桉树引种概况。共引种22个树种(种源)现存20个。经过4—11年观察,能安全越冬、渡过-4℃低温、冰冻持续5天之久的恶夯天气。筛选出柳窿桉、邓恩桉、圆角桉、尾叶桉、巨桉等几个速生、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可在本地区适宜范围内引种推广,扩大栽培面积。邓恩桉可作为耐寒树种在桂北地区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在1986.3——1986.6月对25个树种、32个种源澳大利亚桉树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澳大利亚桉树种子较适应昆明气候和所用育苗方法。育苗成功满足了试验需求。其中单蒴盖亚属的3种桉树育苗成功,是国际间桉树引种的一大突破。通过对所育树种种子发芽指数、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观测数据分析,除粉绿桉和少花桉外其它各树种种源苗期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100年的引种历史,四川共收集了130余种桉树,目前仍保留有近40种桉树。这些树种在四川省的林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具有发展前途的桉树有:巨桉、直干兰桉、柳桉、史密斯桉、邓恩桉、迪恩桉、亮果桉、赤桉、大花序桉、尤曼桉等。根据桉树生物学特性以及四川多年来桉树栽培情况,将四川桉树栽培地区划分为盆地、攀西河谷阶地和干热河谷等三个栽培区。针对不同的栽培区,提出相应的适宜桉树种,并对巨桉、直干蓝桉、赤桉树种不同培育目标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桉树原产澳洲及新几内亚等地,约五百余种,多数为速生之常绿大乔木。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等特点。近百年来在热带,亚热带和地中海沿岸,已被九十多个国家大量引种,作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引种桉树,也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遍及华东、华中、西南十三个省市,引有价值种达二十多个,造林面积在五百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平原、低山丘陵和四旁绿化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无锡引种桉树,自一九五八年开始,由于树种选择不当,管理不周,几经失败。一九六四年后又陆续引进异心叶桉、赤桉、兰桉、大叶桉、细叶桉、野桉、拟灰桉、扁叶桉、斑皮桉、高山桉等桉种,也因遭到严重侵袭,大部枯顶或死亡。但亦有几种经受了寒冷的考验,保存下来,长成大树,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例如,郊区军嶂林果场(现为柑桔试验场),六五年春引种的桉树行道树中,有二株异心叶桉,已从七○年开始结实。在大浮公社、马山公社和梅园等地,也有几种桉树(品种尚待鉴定)已孕蕾,可望结实。从一九七二年起,我们又用异心叶桉的种子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现在可以肯定,异心叶桉在江苏无锡地区,能  相似文献   

17.
杂交育种是桉树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1个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等4个树种为父本的10个杂交子代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它们1~5年生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杂种子代材积生长、抗风能力在树种、家系水平的遗传变异,分析了材积生长与抗风能力间的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对今后的桉树杂交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从北(全州县咸水林场)到南(合浦县山口林场)的范围内,建立7个包含有2个柳窿桉(Eu-calyptus.saligna×E.exserta)无性系与4个其它桉树优良无性系参与测定的无性系区域试验林。通过对造林后半年生的幼林生长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柳窿桉无性系与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并无显著差异,其它桉树无性系间的生长差异也不明显;(2)柳窿桉无性系在不同的地点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广西中部地区的柳窿桉无性系生长最好;(3)柳窿桉无性系的生长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彼此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产生;(4)柳窿桉无性系抗性较强,在青枯病高发区的广西合浦县并无病害发生,在冬季较寒冷的广西全州县尚未见有寒害出现。  相似文献   

19.
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干桉为代表,对云南栽培的材油兼用型桉树进行了(1)林木不同修叶量与其生长量关系的研究;(2)不同栽培型的林木桉叶产量及不同坡向种植的林木桉叶出油率;(3)不同采叶季节的桉叶出油率;(4)鲜叶及自然风干叶的桉叶出油率等的桉叶油产油性能研究.其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木的修叶量以修叶高度占植株树冠长度1/3为标准进行,此修叶标准不影响桉树的生长;桉叶产量与种植地的立地条件和栽培型密切相关,只有在种植地立地条件较好,经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才能使所栽培的桉树林木获得较高的桉叶产量;生长在阳坡的桉树其桉叶的出油率较阴坡高,但差异不显著;在桉树生长缓慢的季节,其林木桉叶的出油率较生长迅速季节高,但差异不显著;自然风干叶较鲜叶出油率高,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云南栽培的几种材油兼用型桉树的桉叶油产油性能比较的研究结果则表明:直干桉、蓝桉、史密斯桉单位面积的产叶量、桉叶产油量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桉叶油中所含的桉叶素以史密斯桉最高,为81.6 %,其次是直干桉,为71.1 %,蓝桉为69.2 %.  相似文献   

20.
桉树耐寒性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引种桉树及其赤桉、细叶桉、巨桉、柳桉等主要桉树种的93个种源的耐寒性进行观察,在对1981、1984、1987、1991年4次特大寒流袭击的调查结果表明;树种间和种源间耐寒性差异十分显著。在调查观察基础上,对桉树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耐寒性较强的桉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