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稻麦生产中出现的土壤耕作条件差、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特研究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对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深松技术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水稻分蘖,不仅能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而且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常规耕作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69.70 kg、氮肥利用率为43.38%,深耕深松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93.17 kg、氮肥利用率为47.13%。  相似文献   

2.
为富硒水稻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水稻品种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进行不同硒肥处理,观测不同硒肥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稻米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中加施一定量的硒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同时也显著增加了稻米中的硒含量。基肥中加施硒肥处理的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有效穗数、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只施基肥处理增加0.10万~0.19万穗/667m2和0.19万~0.62万穗/667m2、0.1~0.3 g和0.0~0.1 g、5.3~125.3 kg/667m2和97.3~108.3 kg/667m2,增产率分别为1.1%~26.0%和20.2%~22.5%。不同的硒肥处理对稻米的硒含量影响较大,能快速有效地提高稻米的硒含量。基肥中加施硒肥处理的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水稻的稻米硒含量分别为0.04~0.16 mg/kg和0.03~0.15 mg/kg。在施用硒肥10 kg/667m2时,陵两优179和米两优89稻米的硒含量分别为0.16 mg/kg和0.15 mg/kg...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桐庐县稻油轮作或稻麦轮作水稻肥料利用率,于桐庐县百江镇冷水畈和西村畈共设置2个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冷水畈稻油轮作下全肥区的667 m2籽粒干产量为620 kg,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7.3%、18.2%、37.5%;西村畈稻麦轮作下全肥区的667 m2籽粒干产量为496 kg,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0.5%、16.5%、39.6%。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临稻20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运筹对其机械插秧条件下产量构成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水稻产量随中后期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即氮肥运筹中穗肥施入比例最高的处理[基肥、分蘖肥(移栽后7 d)、穗肥的施用比例分别为50%、15%、35%时]单产最高,667 m2达616.0 kg。适当提高水稻生长中后期的氮肥施用比例,能够在确保有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增加每穗粒数,提高成穗率,延缓叶片衰老,促进中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冬小麦精量穴播栽培模式效果,为滴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播种量处理的示范田内样点调查,采用固定和随机取样等方法,调查与分析空穴率、基本苗、冬前总茎数、越冬总茎数、平均单株分蘖数及可能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产量等,与龙王庙村常规播种地块对比产量和效益。【结果】获取精量穴播冬小麦播种量6.3 kg/667m2、8.3 kg/667m2 2个播种量的空穴率分别是20.6%、9.1%,基本苗分别是10.3×104/667m2、14.4×104/667m2,冬前单株分蘖数分别是3.1和2.8,冬前分蘖成穗率分别是98%和65%,平均单株成穗率分别是403%和283%,收获穗数分别是41.5×104/667m2和40.7×104/667m2、实收单产分别是628和632 kg/667m2等,精量穴播2个处理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分别比同等条件下条播16 kg/667m2播种量处理实收单产分别增加38和42 kg/667m2,节约种子分别是9.7和7.7 kg/667m2,增加效益分别是494.16和488.84元/667m2【结论】冬小麦产量高低与播种量没有明显关系;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平均单株成穗率和冬前分蘖成穗率逐渐减少;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收获穗数随着播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平均穗粒数随着平均穗数增加而减少;精量播种冬小麦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播量为6.3 kg/667m2时,冬前分蘖数与分蘖成穗数接近,有效分蘖数和收获穗数最高,平均单株成穗率达403%,冬前分蘖成穗率达98%,节本增效金额达494.16元/667m2,节本增效最多。  相似文献   

6.
为桐梓当地的玉米栽培提供参考,在桐梓县花秋镇青山村对2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大田试验,观察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综合产量和生长性状,同玉609号表现最佳,其株高为291.3 cm,穗长为23.7 cm,行粒数为54.7粒,产量最高,为482.69 kg/667m2,适宜在桐梓县花秋镇地区大面积推广;煌单008号和天单101号的产量位居第二和第三,分别为476.02 kg/667m2和464.02 kg/667m2,穗行数较多,分别为20.0行、20.7行,行粒数较多,分别为44.7粒、44.0粒,可进一步试验后在桐梓县花秋镇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酿酒用小麦的产量,促进桐梓县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贵农麦31和贵农29为材料,比较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麦31播期为10月17日时,成熟期为5月16日;产量最高,为460.04 kg/667m2;株高较高,为77.40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7.2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5.3粒/穗;千粒重为62.6 g。贵农29播期为10月24日时,成熟期为5月22日;产量最高,为486.83 kg/667m2;基本苗数、最高苗数、主茎叶片数均最多,分别为7.37万株/667m2、23.77万株/667m2、4.68片/株;株高为84.84 cm;穗长最长,为10.38 cm;有效穗数为18.56万穗/667m2,穗实粒数为46.8粒/穗;千粒重57.8 g。因此,在桐梓县种植贵农麦31的推荐播期为10月17日,种植贵农29的推荐播期为10月24日。  相似文献   

8.
范国灿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85-1787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稻坚强控释掺混肥适宜在研究区水稻田施用,667 m2产量可达635.5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63.3 kg,增效244.84元;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也较适宜在研究区施用,667 m2产量达600.2 kg,较当地常规施肥处理667 m2增产28.0 kg,增效125.24元。建议2种缓释肥可在舟山地区与研究区地力状况相近的区域选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为镇巴县第一大粮食作物,为掌握当地玉米生产的氮、磷、钾肥料利用情况,改进施肥方式,提升氮、磷和钾肥利用效果及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依据,开展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比较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缺素(氮、磷、钾)、优化施肥、优化施肥缺素(氮、磷、钾)玉米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基础上,施纯氮18.4 kg,纯磷6.0 kg,纯钾3.0 kg)相比,优化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000 kg基础上,施纯氮16.1 kg、纯磷4.8 kg、纯钾5.0 kg)玉米全生育期提早1 d;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0.2 cm、0.1 cm、0.3行、2.2粒、2.56 g;玉米产值增加137.1元/667 m2,纯收入增加141.6元/667 m2;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8.69百分点、7.87百分点、6.47百分点。优化施肥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均优于常规施肥,建议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择茂施包膜型缓释掺混肥、永笑绿厨师脲甲醛复混肥料、利祥复合肥料(含硝化抑制)和万里神农有机-无机型缓释肥等具有缓释作用的肥料进行水稻缓释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包膜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60.3 kg,较常规处理增产10.8%;脲醛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32.7 kg,较常规处理增产5.3%;硝化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07.8 kg,较常规处理增产0.4%;有机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49.1 kg,较常规处理增产8.6%。包膜型缓释肥和有机型缓释肥增产效果显著,脲醛型缓释肥增产效果一般,而硝化抑制型缓释肥几乎没有增产效果。综上,对于东阳市水稻种植,可施用茂施包膜型缓释掺混肥、永笑绿厨师脲甲醛复混肥料和万里神农有机-无机型缓释肥替代普通平衡型复合肥。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特性,在当地主推的水稻品种中早39上选用配方肥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有影响,相比其他处理,均以配方施肥区为最高。无氮区每667 m2产量最低,仅有410 kg。配方肥区水稻每667 m2纯收入1 126.12元,较空白增收183.72元,各缺素处理纯收入由高到低为缺磷>缺钾>缺氮。在水稻产量限制的养分因子中,氮素最为重要,其次为钾和磷。在大田生产中,应适当增加氮肥,稳定施用磷肥,适量增加钾肥,优化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提高水稻产量。配方肥的水稻当季利用率达40%,可提高水稻产量和纯收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研究有机肥基施条件下,不同用量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T1:控释肥用量35㎏/667㎡,T2:控释肥用量25㎏/667㎡,T3:控释肥用量15㎏/667㎡,CK为常规化肥,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叶片数、群体动态、产量、构产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基施条件下,控释肥可提高水稻株高以及叶片数,间接提高植株叶面积,同时可以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对最高总茎数和亩收获穗数影响较大,其中T1处理——控释肥用量35kg/亩效果最好,表现为收获穗数多、穗粒多,饱粒多,秕粒少,千粒重高。  相似文献   

13.
黄文  李金锦 《乡村科技》2023,(19):73-75
针对江苏省宿迁市水稻种植中存在的氮肥过量施加,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氮肥淋失量增加、水稻产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尿素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探寻出水稻种植生产中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促进区域水稻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施加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均可显著提升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产量,在处理5即在当地常规尿素施用量为基础上,75%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下水稻各项指标表现最优,水稻地上部植株吸氮量、氮素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产量分别为256.73 kg/hm2、33.28%、18.59 kg/kg、71.61 kg/kg、278.67万穗/hm2、108.85粒/穗、24.65 g、74.83%及9 834.26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平湖市常规稻与杂交稻的肥料利用率,在平湖市北部的通界村进行常规稻肥料利用率试验,在南部的大力村进行杂交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通界村常规稻全肥区的667 m2产量为602.2 kg,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9%、26.8%、25.6%;大力村杂交稻全肥区的667 m2产量为781.4 kg,氮、磷、钾肥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41.6%、23.9%、42.7%。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合晚稻生产的肥料运筹方式,减少肥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78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料用量及运筹方式对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养分处理下,有机无机缓释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每穗粒数,667 m2基肥使用30 kg加适量分蘖肥较常规施肥增产4.80%,氮肥农学效率最高;等成本情况下,缓释肥处理氮素减少,产量仍较常规施肥增加1.53%,且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双季晚稻有机无机缓释肥以667 m2基肥用量30 kg、总氮量在10.7~12.0 kg为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山县早稻施肥现状,应用有机缓释肥、当地常用配方肥和常规单质化肥进行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配方肥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82.7和457.3 kg,用肥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指导意见。有机缓释肥处理通过延长养分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而磷、钾肥利用率与配方肥处理相近。基肥施有机缓释肥,配合追施速效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贵州省施秉县水稻产业发展,实现水稻增产增收,并为水稻种植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对施秉县北部区域低等肥力水稻土进行肥效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N2P2K2施肥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最高,为486.43 kg/667m2,较对照增产214.96 kg/667m2,增幅为79.18%。经济效益最高,为1 459.29元/667m2。纯收益最高,为1 293.91元/667m2,较对照增加收益479.50元/667m2。推荐施秉县北部区域施肥量为纯N 8 kg/667m2、P2O56 kg/667m2、K2O 8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桐乡市配方施肥的效果,在石门湾进行水稻甬优1540配方施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每667 m2产量(折干)为602.62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34%、20.39%和49.05%;配方施肥施用缓释肥,每667 m2产量(折干)为582.36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0.19%、36.91%和54.21%。水稻甬优1540配方施肥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为适宜的黑皮果蔗施肥方案选择提供参考,2021年在五华县进行以复合肥对黑皮果蔗单施为对照的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和增施有机肥使黑皮果蔗叶色变浅,植株矮壮,且能提高单径重及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其中,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的产量及生产效益最高,其产量、产值分别为50 809.36 kg/667m2、11 618.72元/667m2,去除生产成本2 930元/667m2后,利润为8 688.72元/667m2,较CK增加14.63%。推荐对黑皮果蔗施硫酸钾复合肥25 kg/667m2+商品有机肥800 kg/667m2,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综合应用土壤调理剂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土壤调理剂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效果最好,其穗数为619.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为41.1粒,千粒重为38.9 g,产量为8 397.0 kg/hm2,分别较其余处理增加33.0万~168.2万穗/hm2,2.8~7.5粒,0.4~2.8 g,502.5~3 343.5 kg/hm2。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化肥的利用率,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3.7%,磷肥利用率为33.6%,钾肥利用率为50.9%,比NPK处理分别高2.1百分点、4.2百分点和5.6百分点;小麦基施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NPK+土壤调理剂1 500 kg/hm2处理前后相比,土壤pH提高0.21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0.09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