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丹添 《花卉》2008,(6):31-31
岭南盆景艺术,继承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统,更明确提出了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外型,布局上,不仅以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古木奇株,各式树木之生长型态为师,更在细微之枝、干处理上,亦以自然为师,经实践,摸索,创出了蓄枝截干的手法,经长时间的修剪、培植,使岭南盆景之枝、干结构,各部分都呈现出长短,粗幼的恰当比例,达到与大自然树木形态之相似,统一与和谐,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此种从外在美,形态美到内在美,意境美皆与传统文化带有之深刻关系,正是岭南盆景艺术之哲理根源。  相似文献   

2.
这次我们是专程来观摩、学习以探讨韩学年先生山松盆景艺术为主的岭南山松盆景研讨会。山松盆景的成功,让我们为之震撼、为之喜悦,韩先生不愧为岭南山松盆景开拓创新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麦添 《花卉》2014,(6):37-38
岭南盆景艺术,继承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统,更明确提出了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外型、布局上,不仅以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古木奇株、名式树木之生长型态为师,更在细微枝、干处理上,  相似文献   

4.
岭南盆景的型式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是根据自然素材的特点去创造的。利用千姿百态的天然素材的各自特点去造型,这是遵循“法一形万”的创作思想。岭南盆景型式多样,在同一型式中也千变万化,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盆景是很难看到同一型式中形态完全相同的作品,这就是岭南盆景的型式多样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钧和 《花卉》2013,(8):37-37
岭南盆景师法自然,造型多以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和国画的笔法。效仿大自然的古树风姿神韵,富有野趣岭南盆景又分树桩盆景和石山盆景两大类。盆栽家把从山野挖回来的各种树桩,运用“缩龙成寸”的手法,精心栽培,经过千百次锐意裁剪,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八大传统流派之一,其以修剪为主的“截干蓄枝”技法,不仅被岭南地区众多盆景艺术家所推崇,而且还吸引其他地区及流派的艺人争相学习。及至今日,其已成为制作盆景的基本技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岭南水岸盆景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力求在方寸之间尽显诗情画意,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岭南水岸盆景《细水长流》之所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主要是因为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在赏叶类树桩朴树(相思)上,大胆采用岭南三大流派的艺术手法,充分利用时空变换,令作品具有雄浑苍劲、古朴自然、飘逸轻盈的艺术特点,具体做法如  相似文献   

8.
正岭南盆景历史悠久,是中华盆景艺术的重要一脉。岭南盆景依托底蕴深厚的岭南文化,经过历代盆景爱好者的努力,逐渐建立、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最终形成了"崇尚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师承画理"的岭南盆景文化,成为中华盆景中的一朵奇葩,并以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海内外。在无数的岭南盆景人中,有一位出道早、在国际国  相似文献   

9.
<正>树石盆景是以树木和石头为主组合为景,借以表现自然和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作品。盆景用材源于自然,而表现的对象也是以大自然物象为依据,所以在构思、立意及创作中一定要以自然为师,即使加工也要顺乎自然,合乎自然之理。然而艺术创作,仅再现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作者真情  相似文献   

10.
<正>提起一代宗师孔泰初先生,可能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岭南盆景,只因他老人家是世所公认的岭南派创始人,大开一代之风气。然而,在如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盆景界,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孔泰初开创的师法自然的盆景创作理念,其实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当今每一个中国盆景人的骨子里去了。大师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的一年,盆景技法栏目特邀广州“树·问”团队撰稿,弘扬盆景文化,介绍盆景创作技艺及心得体会。2024年第1期,本栏目为读者带来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何文开的艺术之道,后续会对本期刊载的部分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盆景以崇尚自然为基调,创作上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体现了对中国艺术传统和创作规律的自觉回归,对传统规则式盆景的否定、超越,并在对其它如台湾、日本等不同盆景艺术的吸收借鉴中逐步走向成熟。崇尚自然的审美倾向在岭南盆景艺术中表现尤为突出,孔泰初与素仁作为岭南最杰  相似文献   

13.
看了郭君先生的盆景作品照片,令人喜悦,感叹他的盆景技艺进展很快。郭君先生“玩“盆景始于80年代中期,算是浙江黄岩发展现代盆景有数的几个带头人之一。郭先生的盆景以杂木为主,如榆、雀梅、梅桩等。树桩取材山野,用修剪法完成盆景造型,但与岭南的蓄枝截干法的不同之处是:一、郭先生的树桩素材是在花盆里培养而成的,而岭南的树坯是在地上培养的。二、郭先生的作品小枝略见小、细,修剪时留取的枝节也略见短、密。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广东“省、港、澳岭南盆景博览会”1990年在广州烈士陵园举行,香港盆景前辈黄基棉先生送展的附石式作品引起盆景界的瞩目,他所创作的附石式盆景有别于通常以树根附石的方式,而是以树身附石,苍劲斑驳的身躯牢牢附生于石壁上,显得超然特别与另类,更贴近自然。  相似文献   

15.
<正>“扶疏挺拔,潇洒轻盈,瘦劲高雅,或一枝清秀,或子母交搭,但求清高淡远,不求枝叶婆娑”是素仁创作的盆景主要特点。“素仁格”盆景产生至今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但是它却以独特的风格,在岭南乃至中国盆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3年11月20日至26日,由广州市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市海幢寺与广东省盆景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岭南佛教文化节暨海幢寺素仁盆景展在“素仁格”盆景艺术的发源地——广州市海幢寺举办。释素仁(1894—1962),  相似文献   

16.
洪泓  少峰 《花木盆景》2004,(12):14-16
泉州属亚热带地区,古称“温陵”,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盆景以树桩为主,水石次之。泉州盆景的素材以榕树为盛,榕景为秀。它以精湛的技艺体现了文化名城高度的文化素养,享有“榕景独传”之美称。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教授在参观泉州盆景后,欣然题写了“天趣为尚”。  相似文献   

17.
杜顺添     
《花木盆景》2013,(11):7-7
1973生,广东顺德容桂人。1998年开始追随岳父、著名岭南盆景艺术家杨汉连先生学习盆景技艺。在岳父的悉心教导下,他熟练掌握了岭南枝法的精髓。他时常前往周边省市知名盆景园及大型展会学习交流,在继承岭南盆景“近树造型、蓄枝截干、崇尚自然”等特点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因此,'f-E的作品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然却不失道劲潇洒的靓丽景象。其作品多次在省、市、镇级展览获奖。  相似文献   

18.
陈万钧 《花木盆景》2005,(10):30-31
岭南盆景虽然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制作及鉴赏的审美观始终打上国画的烙印。这种雅俗共赏的视觉效果,使得岭南水岸盆景能真实自然有趣地反映自然.以立体的形式极大限度地表现岭南人精神。上于岭南盆最有形随意动的树桩风格,因而岭南水岸盆景的制作就具有较高的难度,集中表现为制作时间长,树桩与地貌、水岸、假山、人物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内涵.要做到人与自然、艺术与现实的高度统一.这是一个艰巨而且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得益于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岭南盆景经过几代盆景人对大自然树木的观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苍劲雄秀、飘逸潇洒、险峻雅趣等富含岭南风貌特色的艺术风格。从造型上讲,岭南盆景可分为矮壮大树造型(又叫矮仔大树型)和高瘦树造型两大类别。矮壮树型是以树的形态概念为定性的区分,较为直观、广泛,一般以"矮"与"健壮"的桩材为主,涉及的型格造型范围颇多,如柳格造型、古榕格造型、悬崖格造型、水影格造型等;高瘦树造型与此相反,又高又瘦为其主要特色,取材多为单干、双干或三干,虽没有矮壮树型的恢宏大气,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1月21日,岭南盆景痴友会联谊活动暨彭园盆景展依约在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彭园举办。在业界各类活动纷呈的2016年,岭南盆景痴友会彭园盆景展以另一种形式,为国内盆景界,特别是岭南盆景添上了新颖的一笔。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赏石分会理事长、花木盆景杂志社名誉社长陈昌,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谢克英、郑永泰、黄就伟、陆志泉,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郑冠宇,盆景界知名人士关山、谢荣耀、余镜图、毛竹、黄志清、康建林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