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尽量减少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后自然飞翔传播蔓延现象,逐步控制此类虫害,以甘州区为例,参考监测现状,结合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探究提出了通过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舆论宣传措施等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有效措施。经多年防治后,成虫密度降低,虫害发生面积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经过科学监测、多样化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虫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被害状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光肩星天牛发育的影响,提出了严格检疫、营林措施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途径防治方法,为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危害,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对比实验,分析了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稀释2 000倍防治效果为81.8%,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300倍防治效果为75%,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杀灭光肩星天牛成虫。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持效期长达30 d,针对性地解决了光肩星天牛羽化周期长、为害持久的防治难题,减少了同类药品的施药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4.
光肩星天牛属于K对策昆虫,分布范围广,适生区域大,防治难,危害严重,常造成林木枯死或风折.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从营林措施、人工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角度,探讨了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药剂筛选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肩星天牛是三北地区防护林的主要蛀干害虫,树干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技术作为一项成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及卵卡、喷施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等措施开展光肩星天牛防治效果试验,找出该虫的最佳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生物学特性,更好地防治光肩星天牛,我们对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情况进行了挤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成熟卵发育规律光肩星天牛5月下旬在树体内已能发育为成虫,6月中旬咬通木质部、皮层,钻出树体,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自然死亡。第一阶段,营养补...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罩笼和林间大面积应用农微胶囊剂防治杨树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成虫试验,发现该微胶囊剂不仅对光肩星天牛成虫致死快,防治效果稳定,且持效期长达40天。防治后下一代虫口大幅度降低,每年在成虫弱化高峰期前喷药1次,即可达一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在武威绿洲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采用不同释放方式、不同时期、释放不同数量和种源的花绒寄甲,进行防治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直接释放和打孔释放的防治效果无差异;6月初释放的防治寄生率比9月下旬释放的高14.17个百分点;随投放数量的增加防治寄生率呈现上升趋势,投放数量达4头以上时,寄生率增幅趋于平缓;湖南种源和北京种源的花绒寄甲防治寄生率无差异。武威绿洲区利用花绒寄甲防治光肩星天牛,可于6月初按4头/株直接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能达到既节约成本又实现高效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光肩星天牛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为基础,应用引诱剂对其成虫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并结合其生活习性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方法,为光肩星天牛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释放肿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新疆杨光肩星天牛幼虫,测定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试验确定,在放蜂15d后,光肩星天牛幼虫开始停止排粪,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寄生率为46.6%,防治效果为45.2%。管氏肿腿蜂对新疆杨农防林带中的光肩星天牛幼虫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乌拉特前旗常用的几种光肩星天牛防治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缺点,物理措施的防治效果明显,但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不高;化学措施操作简单,防治效果比较理想,但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文章提出了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应以人工招引大斑啄木鸟的生物控制措施为主、其他防治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的方法,在使用化学措施和人工物理措施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同时,要更多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ae)的HB-NJ品系线虫和斯氏属(Steinernematidae)的S.glaseri、S.feltiae和Sc-All 4个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侵染5d后对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并对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糖槭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在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14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注射法"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到一种防治光肩星天牛切实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光肩星天牛进行了“注射法”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喷雾法”,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同时省工、省力,方便实用,对于防治光肩星天牛及其他乔木树种害虫不失为一种简便、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对世界各地多种林木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全球性防疫难题。20世纪90年代,在纽约布鲁克林的阔叶树上发现了光肩星天牛。此后,光肩星天牛蔓延到长岛、皇后区和曼哈顿,并逐渐向美国各地扩散。以内蒙古柳树中的光肩星天牛防治为案例,介绍了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和真空/蒸汽处理的热力学原理,提出采用真空/蒸汽技术在真空水平46 662 Pa和蒸汽温度90℃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到500 min的时间内,杀死直径10~26 cm原木中的所有光肩星天牛,60℃保持60 min适中于原木中心,足以杀死所有现存的光肩星天牛幼虫、蛹和成虫。  相似文献   

16.
光肩星天牛成虫雌雄性比及其对种群消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不同的羽化时期内其羽化成虫的性比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光肩星天牛雌性成虫交尾机率大大的降低 ,致使其所产的无效卵增加 ,进而直接影响其种群的消长。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自然界中光肩星天牛种群的消长除了与该害虫的天敌、气候及其寄主的数量有关外 ,还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触破式微胶囊剂防治天牛成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林间应用触破式微胶囊剂 (Aprionagermari)防治杨树桑天牛、柳树光肩星天牛成虫试验 ,结果表明该药剂不仅对两种天牛致死快、防治效果显著 ,且药效持续时间长达 5 0天。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是我国西北地区防护林的主要害虫,其幼虫蛀干,成虫可造成林木毁灭性危害。经过反复试验,采用打孔注射浓度为500ppm~800ppm的杀螟硫磷药剂的防治方法,能有效防治天牛幼虫。这种方法对防治天牛成虫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成不同浓度后,在杨树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期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树种为杨树。结果表明:稀释至400~600倍液时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该文研究了用超低量喷雾法、高压喷雾法喷洒8% 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及用干基打孔注射40% 氧化乐果乳油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药效及残效期,探索了用药浓度对残效期的影响,为今后光肩星天牛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