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好的桩材是创作盆景作品的先决条件,但随着近年来掠夺式的采挖,好桩材益发难寻,而且通过山采来获得盆景素材,也与当今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相背。因此,在平庸之材中发现美,利用普通之材创造美,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任何盆景素材均能种植于盆钵中,但并不是每盆都能成为高树格的好盆景。所以开始时必须很慎重地选择好素材,才能培养创作出优秀的盆景。若在选择素材时不严加要求,往往事倍功半,尤其到了半成品时,要下手补救又下不了手,就无法成为高格调的盆景。理想的盆景素材,应具备的条件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盆景创作表演是盆景技艺交流中最为形象、直观的环节,能让创作者充分展示技艺,展示创作理念,高超的创作者能在约定的几个小时里,让桩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能从繁芜的桩材毛坯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掘出桩材闪光点,给人惊艳或耳目一新之感,并且对创作表演者的手头基本功、速度都是一次考量。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常州聚松园园主吴吉成先生从一名企业家转变为一位职业盆景作家,数年来出资出力组织了众多盆景展览、交流活动,在全  相似文献   

4.
正木村正彦先生虽已年过七旬,但是在创作意图上未见衰退,世界各地众多的盆景爱好者都渴望得到木村先生的作品。木村先生的作品有两种:一是可称谓"创作的盆景",即"无中生有的自然艺术";另一种可称谓"后天培养的盆景",即将现存的盆景素材及过去曾与多数盆景家们共生存的树,用先生的感性和绝妙的技术,让新的作品"变换身姿"。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月16日,笔者应昆明(斗南)中国盆景精品邀请展暨云南赏石根艺展组委会之邀,做了一场"树石丛林组合"盆景专场示范表演。表演用材是来自海南的博兰小桩材和海母石,用盆为天然云盆。盆景创作示范表演主要目的是要求表演者向观摩者传递盆景创作的基本理念、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在有限或规定时间(一般2小时左右)内能较好地完成盆景创作的全过程,并使其表演完成的作品与表演前的半成品或素材发生"质"的变化,给观摩者一种全新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6.
<正>寻找独特非凡的植物作为盆景的素材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对我来说,松树比其他的素材更有可能制作出一件好的盆景作品。我经常在山间徒步,寻找任何能做成独特盆景的树木。若有幸得到这种素材,会让我倍感鼓舞,寻找时精力会更加充沛。本文盆景所用的是一棵欧洲山松,2006年我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寻得。欧洲山松的生活习性跟苏格兰松树差不多,生命力非常顽强,比如它老枝干上可以长出新芽,松针也可以剪短,枝叶的疏密也可以调整,这类松树在移栽的时候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常州聚松园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吉成先生投资数千万元创建的私家盆景园,拥有各类素材近万件,既有成型的精品盆景作品,又有吴吉成先生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盆景桩材,规模与品质都享誉业界。吴吉成先生数次慷慨解囊,承办了中国风、网络精品盆景展等重大展览交流活动,活动精彩纷呈,人气爆棚,得到盆景界极大赞誉。吴吉成先生对盆景痴迷在于享受盆景创作的过程,不仅自己长年累月坚持创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张空白纸上,画家只要胸有成竹,就可以绘出美丽的画。但是,创作一件优秀的盆景作品,如果没有适当的树石等素材,即使凭高超的技艺硬做,恐怕也很难出彩。做盆景首要的就是选材,尤其做颇有特色的上佳作品,更是如此。2011年1月5日,我发现了一棵刺柏树桩,树龄数十年,枝繁叶茂,难得的是高高露出的根盘比较奇特,属于可造之材。当时我一见钟情,于是购回悉心管养,至2016年创作完毕。  相似文献   

9.
正图1这是一件极具个性的刺柏桩材,从盆景创作常规的眼光来看,这不是一件十分容易创作的桩材,或者说这是一件十分怪异的桩材。河南盆景艺术大师孙全义先生浸润盆景创作逾三十年,其盆景创作极具个性,虽是河南盆景界资深老玩家,他近年盆景创作却不乏创新精神,其众多新作能出乎意料,却有独到的震撼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盆景的创作过程就是盆景从材料取得到作品消失期间的一系列创作活动。根据养护制作的顺序分为盆景素材采集与培育、盆景制作与养护、盆景作品成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根据养护制作的不同目的,还可以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的阶段或区间。  相似文献   

11.
<正>盆景创作大多源自于"立意选材"和"因材施艺"两种,前者一般是先有创意再选择素材进行创作;后者则根据已有素材进行加工,最后再完成(或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盆景创作示范表演,一般是根据已有素材进行现场发挥,最能考量表演者的综合水平,特别是表演材料不理想或由主办方临时提供时,这就更需要眼力和临场发挥的水平了。  相似文献   

12.
在盆景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一般要经过素材的选择、盆景设计、盆景的制作和配置等几个阶段。素材的选择是指寻找到那些美的能  相似文献   

13.
正创作者:吴吉成协助:聚松园盆景创作团队创作地点:江苏新沂首届中国工展场创作时间:2019年9月26日吴吉成先生喜好盆景二十余年,投资数千万元创建私家盆景园——聚松园,占地百余亩,拥有各类素材近万件,规模与品质都享誉业界。吴吉成先生数次慷慨解囊,先后承办了第二届网络精品盆景展(中国风)和世界首届盆景创作大会等重大展览交流活动,活动精彩纷呈,人气爆棚,为推动盆景交流功不可没。吴吉成先生不仅自己长年累月坚持创作,还精心带出十余人的盆景创作团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熟能生巧,常能从凡庸素材中找到桩材独具的闪光点。由聚松园盆景创作团队走出来的年轻盆景作家已经成为长三角各地私家盆景园重要的创作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树木盆景造型因材而异,它要求创作者能将所得的千姿百态的素材,经过仔细观摩,反复思考,发现其美,挖掘其神,之后才能确定最佳的造型方案,再通过作者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意境高远的作品。我的榆树作品《请》原始桩材是在2000年拿回的一个看起来很差的材料,两段一粗一细的直根之上,横出一根直筒的毫无变化的树干,成"7"字形(见图1),看似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15.
李锦伟 《花木盆景》2022,(12):54-57
<正>岭南盆景创作素材主要是具萌发力强、芽点密集、叶片细小等特点的杂木,以九里香、雀梅、榆树、朴树、三角梅等较为常见。经过长期探索研究,盆景人又陆续发现、引入了更多适于创作的树种,红果、六角榕、黑骨香等新兴盆景树种在岭南风靡一时,大大提高了岭南盆景树种的多样性和作品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正>1970年,林玉荣出生于越南。在他年仅十岁那年,林玉荣第一次从报纸上接触到了盆景艺术,并深深为之着迷,也就此打开了他盆景人生的大门。林玉荣致力于越南本地热带物种盆景的研究,诸如:番石榴、李子、芒果、柠檬等,这些较少用于盆景的素材,在他看来,都是可造之材。林玉荣的盆景作品形式多样,有山石盆景、景观盆景,而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盆景,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传统文化艺术,与其它姊妹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被称作"鲜活之诗,立体之画",与诗画艺术一样,同样追求意境之美,自古至今传承有续,创作理念至臻至善。那么怎样创作诗画美、意境美的盆景作品呢,多年来我也进行了不少尝试。2012年第八届中国盆展览上,本人以金雀为主材创作的《鹊华烟雨》水旱盆景,得到了广大盆友的认可和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银奖,最近创作的《秋山论道》水旱盆景,我亦有所得。《秋山论道》主体桩材是日本红枫‘出猩猩'百年老树,初见到它时,树势与姿态都不符合我的要求,但我看重的是它在长期盆栽历程中培养出的丰满枝条和岁月沉积下自然流露的沧桑古朴。通过合理调整,搭配布局,是可以创作成为一盆诗画美、意境美的好作品的,于是我决定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18.
自常州宝盛园于2006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后,为构建世界顶级的盆景博物馆,辛长宝先生斥巨资从国内外购进了一批盆景素材,并时常邀约世界各地的盆景专业作家到宝盛园创作盆景。2006年末,日本青年盆景作家漆田大雅先生应邀到宝盛园精心创作了多件盆景作品。漆田先生今年仅27岁,师从木  相似文献   

19.
高非洲     
《花木盆景》2014,(9):8-8
现任贵州盆景艺术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1974年生,自小便对绘画和工艺技艺情有独钟,1990年前后开始跟随其父学习盆景制作。1994年天津第三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火棘盆景作品荣获银奖;2001年苏州第五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柏树盆景作品荣获银奖;2012年安康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上其盆景作品荣获银奖及铜奖。他从事商品盆景生产及庭院景观设计已经二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新人"。自从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如何让盆景艺术这一复杂而又极具魅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由下山桩培育而成的作品。2006年春天,于盆景市场初见此小桩,两枝纤细的干,有点素仁树素材的影子,但下山桩需过养活的关。犹记我初学盆景时,都是买下山桩,当时经验不足桩材存活几率较低,后来转买已种活的桩材,算起来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买下山桩了。上前问价,便宜,才十五元,心情好、兴趣浓就买了。还好,给养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