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猪的良种繁殖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加快品种改良和商品猪生产主要措施之一。我县从 1998年开始在 8个乡镇 15个瘦肉型猪基地村开展了良种猪繁殖改良工作 ,到 1999年良种猪人工授精已在 18个乡镇的 2 6个瘦肉型猪基地村广泛推广运用 ,1年内 2 6个瘦肉型猪基地良种猪人工授精改良点共实行人工配种 82 2 4头次 ,占全县配种母猪总头次数的 2 2 8% ,良种公猪占种公猪总头数的 85 2 % ,其中瘦肉型种公猪普及率达 55 7% ,出栏商品瘦肉猪 8 4万多头 ,占生猪出栏总数的 4 3 1% ,由于基地的建立 ,良种猪人工授精的推广 ,商品瘦肉猪生产正在向全县幅射…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1999,(2):11-11
吉林省梨树县家畜繁殖改良站建于1987年3月,主要工作任务是承担家畜家禽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负责家言人工授精的技术指导。服务和管理。目前,我站已指导全县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母猪46.8万头,猪的品种改良已连续6年实现“全改县”,改良猪比例达100%,其中三元杂交改良面达46%。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开展猪的人工授精,加快品种改良步伐1985年省里先后投资24万元在我县建起8处猪的统一供精站。我们又在周围乡镇建了取精乡和输精点,在猪的品种改良上起到了龙头和示范作用,从而加快了全县…  相似文献   

3.
生猪生产一直是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常年栏存母猪3.5万头,高峰时达5万头,年出栏肉猪45万头。我市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逐步建立了良种繁育体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个体饲养种公猪的数量不断增加。1998年全市达到268头。这些种公猪绝大部分是不符合种用的劣质公猪,极大地干扰了猪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严重地降低了商品猪群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台安县是国家确定的生猪生产调运大县,年饲养量135万头,可繁母猪达10万头以上,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自2009年开始,全县推广猪人工输精,并享受国家生猪良种补贴,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80%以上。猪人工授精技术,不仅可以降低饲养费用、加快遗传改良速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我们把提高种公猪利用率作为促进猪种改良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畜牧部门饲养的430头种公猪,共计配种60.2万窝,头平年配种量达1402窝。配种多,收入多,猪种改良体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促进了猪改工作稳定开展,全区配种杂交面达到85%以上。全区肉猪出栏量比1986年增加8.9%,出栏率达104.9%,比1986年增加2.7%。我区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有3条: 1.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践证明,种公猪采1次精,平均可配14—20头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是提高种公猪利用率的先决条件。在推广工作中,我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饲养母猪的重点地区,全县有16万农户,常年存栏母猪35万头,1991年高峰时达5万余头。1994年,我县被部、省列为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常年出栏肉猪20万头。我县1975年开始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1980年正式组建家畜改良站。多年来,猪人工授精工作对全县的猪种改良作出了贡献。伴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社会个体种公猪行列不断扩张。目前,我县共有社会个体种公猪157头,比1983年增长了10倍。这些种公猪分布于全县的各个乡镇,特别在母猪比较集中的乡镇更是泛滥,仅我县河头镇就有种公猪20头。社会个体…  相似文献   

7.
贺县1956年开始引进猪人工授精技术,但当时推广面不大。自七十年代末引进长白猪与本地东山猪开展经济杂交后,猪人工授精技术才在全县推广应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养猪业迅速发展,特别是大猪花生产已初具规模。繁殖母猪存栏数由1987年的20112头增长到1992的63045头,年生产大猪花达104万多头,已经形成了以生产猪花为主的牲猪生产基地,猪花外销广东各地。几  相似文献   

8.
敖汉旗是养猪大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南部,属于半农半牧区。全旗总土地面积8300公里2,总人口576万。据1999年牧业年度统计,猪的存栏484万头。1999年初旗政府已把发展5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列入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各乡镇、苏木到6月末已建起养猪小区147个,预计年未将超额完成任务。随着养猪小区数量的增加,小区的集中连片,小区内猪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多,这使得在小区内、小区间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工作已是迫在眉睫。1 在养猪小区推广猪人工授精是划清血源,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需要在养猪小区,引进的种母猪以二元杂交为主,目的是生产三…  相似文献   

9.
闵家镇是一个比较大的镇,有14个村,16万亩耕地,畜牧业生产的重点是养猪。从1979年开始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当时,由于行政组织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脱节,进展缓慢,1985年猪人工授精只有681头。从1986年以来,实行了“双包双保”(即镇、村干部包收配种费,保受配头数,配种站及技术员包配种,保受胎率)责任制,猪人工授精工作走上了正轨,四年来,取得了“五个多”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猪人工授精是畜牧业技术更新的重要内容 ,也是猪品种更新的重要技术支撑。积极抓好猪人工授精工作是贯彻党和政府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三项工程的关键措施。对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畜牧业 ,实现畜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猪人工授精工作从 80年代初开始推广 ,2 0多年来 ,在猪品种改良及发展生产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为全市 4万多头能繁母猪提供 1 0万多瓶良种公猪精液 ,繁殖商品仔猪 1 30多万头 ,年上市肉猪 92万头以上。然而 ,随着市场…  相似文献   

11.
<正>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高低受环境、饲养管理、精液品质、母猪发情鉴定、疾病和人工授精技术等多因素的影响。我镇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多年,全镇有四个猪人工授精供精站,负责1.5万头可繁母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但个别人工授精技术员操作存在受胎率偏低的问题。现就有关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技术措施与大家共同交流。1公猪的饲养与管理1.1合理饲养依据实际情况,对常年配种的公猪分别采取季节性加强饲养和一贯加强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2.
2008~2010年,天水市实施了《天水市猪人工授精现代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全面完成了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三年累计人工授配母猪16.2万头(次),占任务12万头(次)的135%,总受胎率达到90.31%,较项目计划任务提高0.31个百分点;猪精液常温保存3~5d,精子活力达60%以上,与目标任务相同;累计为社会提供优质三元杂交育肥猪82.8万头,占项目任务80万头的103.12%.  相似文献   

13.
<正>我市总版图面积6989平方公里。设34个乡镇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有30万个农户,145万人。1991年养猪941598头,出栏438493头。年末存栏母猪21947头,良种公猪42头。通过几年努力,建成猪人工授精站(点)121个。去年共计完成猪人工授精3.8万头次,人工授精普及率为90%左右。由于此项技术的推广,成功地改良了猪群的品质。猪出栏率由开展前一年的71%提高到去年的88%,瘦肉率由45%提高到53%。农民养猪得到了很大的实惠,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据淅河镇畜牧兽医站1988年百窝仔猪抽样调查,采用人工配比自然配平均每窝多获利265.71元。今年3月,贯庄管理区7大队第3生产组农民叶立国1窝杂交仔猪卖得1300余元。仅此一项,全市每年即可增加产值1~2千万元。群众深有体会地说:“配种要用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加快规模化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高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解决养猪排泄物污染环境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生态养猪技术。在生猪养殖技术推广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广泛的实验,各个技术环节都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1.1经济效益分析1.1.1减少了饲养种公猪数量1万头可繁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仅需种公猪23头,减少饲养种公猪418头,按75%的更新率,公猪5000元/头,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如东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经过30多年努力,如东县母猪栏存已达25万头左右,猪人工授精普及率已达98%以上[1],一跃成为江苏省母猪饲养第一大县、全省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示范县,其生猪与苗猪产业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2]。本文叙述了如东县开展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当前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对今后如何做好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促进品种的改良。1头公猪本交1次的精液,采用常温人工授精可配10—20头母猪,而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配可配40—50头母猪。猪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便于推广,用于生产。进行猪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主要抓好以下3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家畜人工授精法国自第二次大战后开始应用家畜人工授精技术,1950年以后逐年扩大使用。其中以牛的人工授精应用最普遍,人工授精母牛头数从1950年的45万头,发展到1976年的710万头,约占全法母牛数的70%。猪人工授精普及率为12.5%。法国已形成全国性的牛人工授精网,共有  相似文献   

18.
梁河县畜牧局平山乡畜牧兽医工作站自1998年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工作以来,共改良猪种3856窝,产优良仔猪30848头,出售仔猪27762头,为农户创收277.6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猪人工授精是进行猪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可以加速品种更新和提高商品猪质量。据了解,在自然交配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10000头以上。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将优良公猪的优秀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及时淘汰性能差的公猪,猪人工授精技术好处很多,减少公猪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但如果人工授精技术不过关,很可能会出现母猪子宫炎、受胎率低和产仔数少的情况,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人工授精操作规程,注意人工授精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郭芳彬 《养猪》1993,(4):11-13
一、猪人工授精发展简况猪的人工授精于1932年首次试验成功;1948年日本的伊藤等人应用公猪鲜精进行人工授精获得仔猪,50年代才试用于养猪生产,直到70年代初才被重视和推广应用,人工授精的母猪已达1000万头。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养猪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人工授精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猪的人工授精数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