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适宜宁夏越冬番茄高效安全生产的发酵菌剂,以宁夏市场上广泛销售的5种秸秆菌剂为处理,研究玉米秸秆反应堆复配发酵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YD(秸秆反应堆+远东秸秆生物发酵菌剂)、HN(秸秆反应堆十河南沃德秸秆生物发酵菌剂)、SD(秸秆反应堆+山东秸秸灵发酵复合菌剂)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sD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除BJ(秸秆反应堆+北京京圃园有机废料发酵菌剂)外其他菌剂均显著增加番茄产量,Nx(秸秆反应堆+宁夏诺德曼发酵复合菌剂)和sD有利于宁夏越冬番茄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农作物秸秆代替化肥,在连作障碍严重的大棚樱桃番茄地上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温,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系统,改良土壤,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克服蔬菜地连作障碍,提高产品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增产和增收率分别达33.65%和34.06%。  相似文献   

3.
秸秆反应堆与生物菌剂对番茄土壤碳氮比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银川平原地区温室越冬番茄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宁夏市场上广泛销售的5种秸秆菌剂为处理,以不添加秸秆生物反应堆不添加菌剂为CK1,以添加秸秆生物反应堆不添加菌剂为CK2,研究秸秆反应堆复配发酵菌剂对番茄土壤碳氮比及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有利于提高越冬番茄土壤质量的菌剂处理。结果表明:SD(秸秆反应堆+山东秸秸灵发酵复合菌剂,施用量为8g/m2)、HN(秸秆反应堆+河南沃德秸秆生物发酵菌剂,施用量为8mL/m2)、YD(秸秆反应堆+远东秸秆生物发酵菌剂,施用量为8mL/m2)能有效提高土壤表层碳氮比含量,NX(秸秆反应堆+宁夏诺德曼发酵复合菌剂,施用量为8mL/m2)对提高20~40cm土壤碳氮比有较好的效果且持久力强;NX、SD、HN有效提高了土壤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且盛果期处理SD对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效果最为显著;SD有效提高了盛果期和拉秧期0~20cm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添加秸秆和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且SD、NX、YD能够有效提高脲酶活性,HN、SD、NX能有效提高土壤蔗糖活性。总之,秸秆添加菌剂对越冬番茄土壤质量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其中NX、SD最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增加从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4.
秸秆生物反应堆是利用秸秆发酵,以秸秆替代化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利用秸秆发酵产生热能和CO2,提高地温、增加CO2浓度,利用抗病微生物和植物疫苗防治病虫害,可减少农药用量。在反应堆专业菌种、催化剂和净化剂的作用下,将秸秆定向快速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CO2、热量、抗病微生物和有机无机养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在山东省淄博市发展很快。目前全市种植面积逾 2万hm2 ,但是由于受到农民种植习惯和经验的影响 ,往往是连年种植 ,土地得不到休耕轮作 ,致使土质恶化 ,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其产量逐年降低 ,品质越来越差。为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从山东省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试验了秸秆生物发酵产生CO2 供蔬菜利用技术。通过秸秆生物发酵可有效提高日光温室内CO2 的浓度 ,改善其生态环境 ,提高光合速率 ,促进作物生长。落花、落果、早衰、午休现象减少或消失 ,畸形果率降低 ,病害减轻 ,化肥农药用量减少 5 0 %以上 …  相似文献   

6.
徐龙恩 《蔬菜》2013,(11):19-20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常年连作重茬,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传病害严重、土壤板结等土壤问题,总结了3种改良技术措施,分别是秸秆生物反应堆土壤综合治理技术、石灰氮土壤综合治理技术、设施大棚种植绿肥改良土壤法。这3种技术措施分别利用生物菌种、物理反应、绿肥进行土壤处理,均能达到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生产优质、高产、绿色蔬菜产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宋彩霞  张宪正  孙泽伟 《蔬菜》2011,(11):56-57
在冬暖大棚中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表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可使大棚内CO2浓度提高3~6倍,气温提高2~3℃,0~20cm地温提高4~6℃;蔬菜产品可提前上市5~7d,采收期延长10~15d,产量提高31.4%,生产费用降低34.4%,同时产品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实地调查得知: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冬暖式大棚较常规未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冬暖式大棚气温增加3.3~3.7℃,10cm地温增加3.8~4.7℃,棚室内CO2浓度早晨提高1.79~2.0倍,中午提高2.46~5.69倍。大棚内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叶片大,无落花、落果现象,瓜果坐果率高,果型大小一致,品质好,能提前上市7~13天。同时,病害少,发病率低,用药防治次数减少3~4次。瓜果、蔬菜平均增产25.7%~33.9%,亩增加效益4126~8255元。  相似文献   

9.
雷静  韩琛  吴斌  李海峰  郭峰 《北方园艺》2015,(24):34-36
以甜高粱秸秆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菌剂发酵甜高粱秸秆所产生的热效应,对提高设施大棚地温及葡萄萌芽期的影响。比较3种菌剂对升高地温,促进提前萌芽期的优劣,探寻出适合吐鲁番地区设施促早栽培条件的复合菌剂。结果表明:适合吐鲁番地区设施葡萄促早栽培条件的复合菌剂是金宝贝大棚升温复合菌剂,在设施促早葡萄升温期最高可使地温升高9.0~9.5℃,升温期平均升高4~5℃,葡萄萌芽期可提前25d左右。  相似文献   

10.
菌渣直接还田对设施大棚内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明  陆建忠  尹君 《食用菌》2012,(3):67-67,71
上海浦东新区有设施大棚近1333hm2,每年盛夏7-8月间,蔬菜管棚内温度高达40℃以上,不适应茄果类等蔬菜的种植,夏闲面积约100hm2。利用夏闲的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产出。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地温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莱芜市2007~2011 年冬季(12 月至翌年2 月)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
分析了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室内外气象要素的关系;以
温室内、外气象要素为启动因子,构建了未来3 d 10 cm 逐时地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温室内地温与气
温关系密切,其中当日及前期室外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对10 cm 逐时地温影响较大;未来3 d 10 cm 逐时
地温预报模型中,晴天、阴天、多云天预报模型RMSE(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0.6、0.8 ℃,阴天预
报模型精度较晴天、多云天高;00:00~07:00、08:00~17:00、18:00~23:00 3 个时段预报模型
RMSE 分别为0.6、0.7、0.6 ℃,00:00~07:00、18:00~23:00 时段预报模型精度较08:00~17:00
时段高;未来1、2、3 d 预报模型RMSE 为0.5、0.6、0.8 ℃,预报精度随预报时效延长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段变温管理,即揭棉被—13:00、13:00—盖棉被、盖棉被—19:00、19:00—次日揭棉被,以贝美番茄和津早一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了冬季温室气温调控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温室生产中,采用透光率较高的PO膜覆盖和适当较高的四段变温管理,即4个时间段下番茄和黄瓜的温度指标分别为26℃—24℃—18℃—12℃和28℃—25℃—19℃—13℃时,更有利于番茄和黄瓜植株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的相对生长量增加,坐果率和果实膨大速度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及净光合速率增强。  相似文献   

13.
瞿虞珍 《蔬菜》2020,(1):29-33
以清美公司豆制品生产中的废弃物豆渣和经过预处理的黄浆水污泥为原料,探索性研究2种调理剂以及堆体不同碳氮比对豆渣黄浆水污泥共堆肥发酵的影响。依据植物发芽率来确定调理剂添加量及碳氮比;测定分析堆肥发酵过程中温度、时间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豆渣与黄浆水污泥共堆肥的发酵最佳工艺为:调理剂选用秸秆粉,投加量为15 kg,C/N=25∶1。3#堆体发酵过程中高温温度(>50℃)可持续5 d以上,浸提液发芽率96.6%。堆肥成品肥效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可作施用于植物的中等肥料。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不合理施用磷肥问题,采用3年定位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量磷肥后,温室冬春茬黄瓜的日产量变化、光温响应,及其产瓜高峰期,明确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和适宜施磷量。共设3个施磷水平,分别为不施磷P0处理、推荐施磷量P1处理和农民常规磷量P2处理。P1处理磷量参考基础土壤Olsen-P测试值、土壤磷素丰缺指标和目标产量推荐,单季施用P2O5 300 kg · hm-2。P2处理磷量按照调查所得河北省设施黄瓜生产磷肥平均用量设计,单季施用P2O5 675 kg · hm-2。结果表明,(1)3年日产瓜量变化均符合二次曲线特征,产瓜高峰出现在定植后97 ~ 104 d,此时温室早8:00 ≥ 10 ℃的累计气温为1 389.4 ~ 1 849.6 ℃,累计日照时数为629.0 ~ 866.8 h;根据温室内外气温回归关系,估算该时期温室日均气温23 ~ 27 ℃、活动积温约1 650 ~ 2 050 ℃,该阶段即为冬春茬黄瓜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2)与P2处理相比,P1处理减施磷56%后磷素供应满足了黄瓜产量建成需求,3年产瓜高峰出现时期、高峰期产瓜量和总产量均无显著改变。(3)连续不施磷肥高产黄瓜果实成熟推迟,2009年P0较P2处理产瓜高峰推迟16 d,产瓜高峰形成时已接近拉秧期。综上,在华北平原地区光温条件下,温室冬春茬黄瓜养分需求最大效率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满足该时期养分适量供应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冬春茬黄瓜目标产量170 t · hm-2时,P2O5施用量300 kg · hm-2(较农民常规施磷量减少50%以上)能保证产瓜高峰期不滞后,产量不降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市352 个设施蔬菜地块的施肥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查明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估算肥料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养分投入量普遍超过推荐施肥量(养分超标率>72%)。不同设施类型施肥量差异较大,其中日光温室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N、P2O5 和K2O)投入总量分别为858 、409、572 kg · hm-2,明显高于塑料大棚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投入总量593、317、438 kg · hm-2。设施蔬菜养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基施,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养分投入总量的贡献分别为66% 和52%。不同蔬菜种类肥料减施潜力巨大,其中甘蓝、黄瓜和茄子总养分相对减施潜力分别为61%~62%、43%~48% 和18%~47%。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47∶0.66和1∶0.53∶0.73,表明钾肥比例相对不足。建议加快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设施蔬菜施肥技术指导,尤其要降低日光温室的氮、磷肥投入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与实践,总结出了山地豆类蔬菜肥药减施增效技术,在豆类蔬菜应用中取得了每667 m~2化肥用量减少26.2%,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8次,蔬菜经济效益提高580元的效果。技术内容主要包括轮作及秸秆还田、土壤改良、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可有效指导豆类蔬菜生产中化肥农药减施的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不同规格组装式日光温室温度环境及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装式日光温室近年来在甘肃省得到推广应用,对甘肃省靖远县建造的4种不同规格组装式日光温室温度环境性能进行观测。结果表明,4种组装式日光温室由于建造参数不同,温度条件差别较大,1月最低温度相差4.1℃;组装式日光温室具有升温速度快、降温速度也快的特点,1月平均升温幅度较土墙温室高2.4~5.6℃,平均最高温度可达35.7℃,平均最低温度5.7~9.8℃,较土墙温室低1.2~5.3℃;随外界气温回暖,3月组装式日光温室温度条件优于土墙温室。甘肃省靖远县组装式日光温室1月适宜叶菜生产;2月以后,随天气回暖和温室条件的改善,可进行早春茬茄果类和瓜类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对温室内部光温环境的控制,促进乌鲁木齐日光温室春季蔬菜合理生产,对春季乌鲁木齐典型天气下温室内部、土壤与温室前部、中部、后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光照日动态变化、墙体温度以及热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早春日光温室内部光照条件较好,晴朗天气下12:00~16:00 光照强度最高可达55 554 lx,温度最高可达48 ℃。温室内部光照分布不均,晴天前部光照强度较后部高8 000~12 000 lx,温室距地面150 cm 高度的光照强度平均比50 cm 处高10 000~16 000 lx,呈现距离温室薄膜越近光照越强的特点。从温室跨度方向来看,晴天温室后部温度略高于中部和前部。温室后墙具有保温蓄热的能力,单位面积墙体蓄热量分别为1.97 MJ · m-2,放热量为0.79 MJ · m-2,放热量为蓄热量的40.10%;土壤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性,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滞后时间也增加。  相似文献   

19.
秦晓霞 《蔬菜》2023,(12):10-14
摘要:为了解决温室蔬菜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的疑难问题,为温室蔬菜绿色安全生产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计50%化肥+50%鸡粪—蚕豆秸秆组合肥、50%化肥+50%羊粪—油菜秸秆组合肥、50%化肥+50%猪粪—玉米秸秆组合肥、100%化肥和不施肥共5个处理,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畜禽粪肥和秸秆还田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化肥相比较,施用50%化肥+50%鸡粪—蚕豆秸秆组合肥的番茄单果质量显著增加6.23%,单株果实质量、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8.07%、8.82%、27.46%和23.50%,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2.35×104元/hm2和2.42元/元;果实硝酸盐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15.33%和24.49%。化肥减量配施畜禽粪肥和秸秆还田,提高了番茄经济效益和品质,为保障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内保温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在日光温室后墙(37墙)加装间距0.4 m的水管(直径0.1 m、长3 m)共28根,蓄热水管总体积0.66 m~3,研究蓄热水管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加装蓄热水管后,晴天时温室内最低气温可提高2.3℃,阴天时提高0.6℃,后墙距墙体内表面0、10、20 cm处最低温度均高于对照,墙体的保温性能明显增强。1月试验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分别提高了5.22、0.71、1.36℃。连续不良天气(3 d)条件下,加装蓄热水管能将日光温室土壤(20 cm)日最低温提高2.6~3.1℃;连续晴天(3 d)条件下能提高2.0~3.7℃。可见,加装蓄热水管明显地改善了温室内的热环境,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太阳能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