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用几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不同部位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代蓉  赵坚 《四川草原》1997,(2):48-51,64
应用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IEF)及双向电泳三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成虫四种抗原(头抗原-HA、体抗原-BA、体表抗原SA、分泌排泄抗原-ES)。SDS-PAGE结果表明,BA、HA、SA分子量在12~100kD之间,ES在12.3~26kD之间,蛋白质染色BA、HA、SA、ES分别显示25、24、18、9条带;IEF分析肝片吸虫分别得34、33、28、22条带,主要由酸性蛋白质组成,主要谱带在pI4.20~6.55内;双向电泳分析BA、ES多肽斑点为69、30个  相似文献   

2.
用大片吸虫(Fasciolagigantica,Fg)成虫的28-kDa半胱肽水解酶进行反刍动物体内片吸虫病的免疫诊断(摘要)Fagbemi,B.O.&Guobadia,E.E.本文介绍一种以Fg成虫的28kDa半胱肽水解酶作为片吸虫的特异性抗原,建...  相似文献   

3.
牦牛肝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生化特性和免疫印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恒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3):247-253
肝片吸虫的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在诊断及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寄生于牦牛的肝片吸虫ES抗原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ES抗原共有9条带,主要由12-26KD的小分子量蛋白质组成;糖蛋白及脂蛋白染色后发现ES抗原中糖蛋白极少,而含有较多的脂蛋白;等电聚焦电泳结果显示ES抗原有22条带,几乎全部是酸性蛋白,pI主要集中在4.25~5.25范围内;双向电泳共检出30个多肽,主要分布在pI4.5~7.0之间;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ES抗原中分子量为16.2KD~18.6KD的蛋白质是主要的抗原成分,其中17.2KD多肽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肝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及主要多肽对动物模型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恒  吴峰 《畜牧兽医学报》1998,29(4):365-370
体外培养肝片中吸虫成虫,制备收集其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通过制备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纯化分泌排泄抗原中免疫印迹信号最强的两种多肽-18.6KD和17.2KD多肽。用分泌排泄抗原和两种多肽分别对动物模型进行免疫保护性试验。大鼠和家兔经抗原免疫后,口服攻击新鲜活性肝片吸虫囊蚴,攻击感染的第60天解剖动物,统计活虫数并计算减虫率。试验结果显示:肝片吸虫的ES抗原和18.6KD及17.2  相似文献   

5.
用亲和层析法提取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片吸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多肽组分和酶活力,以供今后进行GST的免疫原性和各种蠕虫GST的交叉免疫原性的研究,本试验首次用亲和层析法对大片吸虫GST进行提取,用SDS—PAGE分析了大片吸虫GST的多肽组分,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测定了GST酶活力。电泳染色结果表明,大片吸虫GST至少有2条带,其分子量为29.9~24.5KD,其中主带2条,分别为28.3、26.2KD。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的GST可获得10.44μmol/L/min/mg以上的酶比活性。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抗原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IEF)电泳及二维电泳(IEF/SDS-PAGE)对旋毛虫肌动虫排泄分泌(ES)抗原和肌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分析结果。肌幼虫ES抗原经SDS-PAGE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蛋白质,结果显示16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21~80KD,其中主带9条。IEF电泳后分别用PAS染多糖、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Nile's蓝染脂、醋酸a-萘酯/坚固蓝染酪酶同工酶,结果肌幼虫ES抗原分别显示16,26、7及0条带;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显示21、38、4及11条带。二维电泳后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多肤斑点,结果ES抗原显示多肽斑点61个;肌幼虫可溶抗原显示122个多肽斑点。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印渍技术(ELIB)分析了东毕血吸虫成虫部分纯化抗原中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质组分,其中分子量为35、80、92和94kD的蛋白质具有较灵敏的反应原性,可做为东毕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本试验应用此种抗原探索了诊断黄牛东毕血吸虫病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片形吸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最重要寄主虫病之一,常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片形吸虫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及免疫诊断等问题上,目前,学者已研究了片形吸虫的成虫粗制抗原,ES抗原等的提纯,并将其用于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之中,另外,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片形吸虫病的免疫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有所提高,现研制出了许多特异性的免疫诊断技术,如ELISA,Dot-ELISA,ABC-ELISATF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及多头蚴原头节排泄分泌抗原的多肽组分,以供今后在免疫诊断与预防脑多头蚴病的应用,本试验应用SDS-PAGE首次分析了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主多头蚴原头节ES抗原的多肽组分。应用12.5%凝胶的连续系统,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头R-250染色的结果表明,成虫节片抗原共有16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29 ̄154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73,88,128,134KD,原头节ES抗  相似文献   

10.
鸭源和鸡源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酶切图谱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EcoRI、BamHI和BglⅠ进行鸭源减蛋综合征(EDS)病毒(JE1株)和鸡源EDS病毒(NE4株)的酶切图谱分析,发现鸭源EDS病毒的这些酶切片段分别为9,4,4,6条,而鸡源EDS病毒(NE4株)则为10,4,4,5条,两者的酶切图形和片段大小有些不同,说明EDS病毒宿主不同,即使血清型相同,基因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醋酸缓冲液和40%饱和硫酸铵边续沉淀法从绵羊棘球囊液(SHCF)中得到部分纯化抗原(SPPCF),并从中分离了抗原A和抗原B,分别用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M-RPHA)、单克隆抗体双扩散试验(M-DD)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了鉴别,表明自制的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均识别SHCF、SHCF、SPPCF及抗原B,而不识别抗原A;用ELISA对阳、阴性血清检测,SPPCF、抗原  相似文献   

12.
异源抗原在建立ELISA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抗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采用vero细胞增殖的IBDV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定量检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抗体。该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同时,通过30份血清样品ELISA效价(ET)的对数值(logET)与血清P/N值(待检血清OD值与阴性血清OD值之比)的线性回归分析,得直线方程y=3.0589+0.0739x(r=0.9174),从而血清样品的ET可通过血清单一稀释度的P/N值来计算。用不同来源抗原作ELISA表明,从vero细胞增殖的抗原比从鸡胚成纤维(CEF)细胞增殖的抗原可提高检测血清OD值近20%,表现出异源抗原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五种旋毛虫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排泄分泌抗原(ES)、表面抗原(SA)及成虫ES、SA5种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5种抗原对猪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可诱导猪体产生对攻击感染的抵抗力(减虫率),其中肌幼虫粗抗原为55.20%;肌幼虫ES为42.56%,肌幼虫SA为72.21%;成虫ES为32.92%;成虫SA为42.17%。免疫5种抗原后用肌幼虫“B”抗原、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及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检测,均可测出血清抗体应答反应,其中以相应抗原测出的抗体应答较强烈。免疫5种抗原后猪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减少,Th及Ts增加,Th/Ts比值降低,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应用体外培养方法制备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排泄分泌(ES)抗原,应用酶联兔疫吸附试验(ELISA)首次对六钩蚴ES抗原的反庆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以5μg/ml包被反应板分别与已知阳性,阴性血清;人工感染血清;免疫血清;疫区屠宰绵羊血清;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以及边虫感染的绵羊添反应,结果表明六钩蚴ES抗原具有较好的反庆原性。SephadexG-200层析以抗原有一定的纯化作用。纯化六钩蚴ES抗原可  相似文献   

15.
用从当地分离鉴定的山羊B组轮状病毒KB-63毒株,在剥夺初乳的山羊羔体内传代繁殖病毒,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B-ELISA)。这三种方法经阻断试验、重复性试验以及交叉试验表明,其特异性、重复性好。以双盲法将此三种方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CI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2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名为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Ⅰ、Ⅱ、Ⅲ型MDV均呈阳性反应;单抗BA4只对Ⅰ型MDV(包括CVI988疫苗株)呈阳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进一步确证2株单抗识别的是MDV糖蛋白B抗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种方法:即①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g-ELISA)②检测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EUSA)③表膜检查(BCE)④小白鼠接种(MI),检查了肯尼亚183头骆驼锥虫的循环抗原,BCE查出37头阳性20%),MI60头阳性(33%),Ag-ELISA63头阳性(34%),Ab-ELISA检出90头阳性(49%)。其中BCE未能检出的24头中,Ag-ELISA检出18头(75%)。所有阳性头数中,Ag-ELISA检出93%,Ab-ELISA95%。根据55头的结果,阳性与阴性之间Ag-ELISAOD值差异极显著(P<0.0001),Ab-ELISAOD值差异不显著。因此,用Ag-ELISA或结合BCE诊断伊氏锥虫感染比用AB-ELISA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用能表达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糖蛋白B(gB)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免疫小鼠,制备针对MDVgB的单克隆抗体,以I型马立克氏病病毒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检测抗原,同时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筛选杂交瘤细胞,结果获得了IFA和ELISA均为阳性的1株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定义名BA4和BD8。在IFA和免疫沉淀试验中,单抗BD8与I,ⅡⅢ型MDV均呈阳  相似文献   

19.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小鼠免疫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把纯化的GST结合福氏佐剂免疫了二批BALB/c小鼠,获得了29.58~32.71%的减虫率和52.94~68.13%,粪便减卵率,ELISA试验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印迹试验(Westrn Blotting)显示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成虫抗原和GST抗原的28、28kD蛋白被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20.
用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柱纯化中国大陆株日本血吸虫成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把纯化的GST结合福氏性剂免疫了二批达BALB/c小鼠,获得了29.58~32.71%的减虫率和52.94~68.13%的粪便减卵率。ELISA试验表明免疫小鼠产生了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显示日本血吸虫水溶性成虫抗原和GST抗原的26、28kD蛋白被免疫小鼠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