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间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分析式研究了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和系统容量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降水总量和坡长、坡面度仍是一种线性关系且降水增量与坡长坡面宽度的增量是同步,水总量和坡度的关系是一种余统;关系;降水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水土流失系统容量和径流势能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影响水土流失因子间量纲和谐的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提出了水土流失系统容量的概念,计算了水土流失系统过剩物质和能量,给出了过剩能量的计算式,式中包含了影响水土流失的全部因子且量纲和谐,以此作为建立量纲和谐的预测预报水土流失方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盘锦农户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大洼县榆树农场青年分场农户杨玉宝生态系统的投能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物质转化。结果表明,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投入均以有机为主,农田土壤库中氮、磷、钾均有盈余。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能量转换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一个农牧果系统的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一个由农、牧、果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实体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取得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评价了系统的某些生态特征,并提出了改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分析的角度对种养一体化系统进行了探讨,为定量化研究种养一体化系统的生产及对指导能量、物质投入,调整系统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系统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系统为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水土保持功能、保障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进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如何使这种物质和能量自觉地、及时地、恰当地输入自然生态系统,有必要在社会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水土保持补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补偿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草被覆盖下坡沟系统坡面流能量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面侵蚀是水流能量作用的结果.草本植被对坡面流能量的作用有重要影响.研究坡沟系统坡面草被不同盖度及空间配置下坡面流能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对于揭示草被减蚀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实验土槽和放水冲刷试验方法.研究了2种流量(3.2L/min和5.2L/min).坡面5种草被盖度(0,30%,50%.70%和90%)及3种空间配置(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下,坡沟系统坡面径流能量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有草断面比无草断面下的径流动能、势能普遍偏小.变化幅度也较平缓;各断面能耗时间上呈下降一稳定的变化趋势.空间上随着径流流程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坡面流能耗变化过程与径流含沙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裸坡情况下二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应用生态学原理,根据丘陵谷地的立地条件,建立了果草鱼鸭开发模式,通过定位观测探讨了该模式在丘陵山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该开发模式可显著提高幼龄果园的植被覆盖度,较明显改善盛夏期果园小气候条件,显著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透水通气性和持水性能,水土流失明显减弱。该开发模式可促进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与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化肥投入,试验区的单位产值和纯收益均显著提高,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人工油松林地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势能、根量、郁闭度对水土流失起决定作用而尤认径流势能量为突出。在9个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中,影响水土流失大小的顺序依次是:径流热能、根量、郁闭度、I30枯枝落叶厚度、降水量、降水历时、I10。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水土流失零基准面的理论出发,在大地理尺度和时间跨度层面上,根据岩层及土壤在外力(水力、重力、风力等)作用下的自然规律,即高势能区向低势能区迁移的表现,提出建立最低的水土保持监测基准面(点),扩大水土保持法调整的范围,从而减少近期和长期的水土流失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建立四川盆地水土保持监测零基准面(点)的构想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后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和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水土流失“零”基准面的理论出发,在大范围的地理尺度及大的时间跨度层面上,根据岩层及土壤在外力(水力、重力、风力等)作用下的自然规律,即高势能向低势能的迁移表现,提出建立最低的水土保持监测基准面(点),扩大水保法调整的范围,从而减少近期和长期的水土流失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滇中磨盘山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对天然降雨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为区域水土资源保护、森林结构调整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2019年5至10月在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磨盘山观测的74场降雨资料,采用滤纸色斑法对华山松人工林(中龄林15 a,成熟林40 a,过熟林60 a)的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1场降雨,针对不同降雨条件分析了3种林龄林分对雨滴能量特征的影响。[结果] ①华山松林林冠层对雨滴有汇集与分散作用,中龄林对雨滴分散作用更强,成熟林次之,过熟林则表现为较强的汇集作用。②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均具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林内雨滴终点速度排序为:中龄林 > 成熟林 > 过熟林。③雨滴直径及降雨强度的增加均可增强林内外的降雨能量,且雨滴能量与二者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降雨条件下,降雨动能与雨滴径阶均可拟合为幂函数,林内雨滴能量排序为:中龄林 < 成熟林 < 过熟林。其中,中龄林对雨滴能量的削弱作用更为明显。④中龄林对雨滴的缓冲势能效果最好(66.67%),占降雨总势能的52%,成熟林次之(31.58%),过熟林最弱仅为20.64%。[结论] 随树木年龄的增长林冠减缓雨滴能量的效果减弱。因此,对于成熟林以上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分,应及时进行林分采伐与更新,且注重保护林下枯落物,以减轻由林下雨滴造成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生态工程能量流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能量流的分析步骤应包括确定 系统边界,分析系统结构,测定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绘制能流图。能量流分析对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研究和实测了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以沼气为纽六种模式的能量、物质和价值转化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AspenPlus软件对农林废弃生物质固定床气化、经甲醇制备低碳烯烃工艺路线进行了系统综合模拟,以研究生物低碳烯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效果。以生成1t低碳烯烃的生物质原料消耗量RF、耗水量RH2O和耗电量Relec及低碳烯烃能量效率和系统总能量效率ηole和ηT等为性能评价指标,重点分析了气化水蒸气及富氧气与原料质量比(S/B和O/B)、合成气氢碳比和甲醇合成平衡温度等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运用基于低位热值的能量分析方法,对优化条件下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S/B=0.26,O/B=0.14,合成气氢碳比为2.0和合成甲醇温度为245℃下,低碳烯烃制备系统性能较优,RF、RH2O、Relec、ηole和ηT分别为7.86 t/t、15.9 t/t、4.12 MWh/t、40.7%和43.0%。系统可实现电力自供,系统耗水主要用于补充冷却塔空气带出的蒸发水。系统能量损失主要来源于空冷换热、冷却塔蒸发散热及排空尾气,占生物质原料能量的24.1%。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生态工程能量流进行了分析与计算,能量流的分析步骤应包括确定系统边界,分析系统结构,测定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绘制能流图。能量流分析对提高系统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传感器节点自主供电的环境混合能量收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田复杂环境及大面积监测需求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供电提出了极大挑战,而环境能量收集技术则使低功耗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的自供电及免维护成为可能。针对传统能量收集装置中收集的环境能量单一有限、装置体积大、可靠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合环境能量一体化收集系统。该系统定位于环境中普遍而丰富的射频电磁波能量和振动能量,通过射频收集天线和压电陶瓷的有效结合,同时收集2种环境能量,并经整流转换成直流电能。能量收集天线使用普通FR4印刷电路板实现,工作在手机通信频段1.9 GHz(3G频段),测试的回波损耗为-20.5 d B,对电磁波能量收集的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38 mW,测得收集到的振动能量最大输出功率可达到25 mW,满足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的功率需求。该装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大大降低了传统混合系统的尺寸,可为农业物联网快速发展中的传感器节点可靠供电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现状,结合目前水分能量平衡在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应着眼于水分能量平衡角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斯特地区水分能量野外观测初步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研究和实测了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以沼气为纽带的六种模式的能量、物质和价值转化与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