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退化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施肥改良效果最佳。增加优良牧 草群中所占比例,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牧草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02-10.17%,18.40-22.76%和-6.57-1.87%,可食牧草增产1倍;围栏封育草地效果次之,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长26.81-39.85%和20.74-37.85%,莎草科牧草比例下降11.85%-19.23%,可食牧草增产1倍  相似文献   

2.
1禾本科牧草轮作模式冬牧70黑麦草与墨西哥玉米轮作(适合于淮河以北地区)1.1模式9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播种冬牧70黑麦草,生长到次年5月上旬,收割后播种墨西哥玉米。10月上旬墨西哥玉米收割完毕,再播种冬牧70黑麦草。此种模式中的墨西哥玉米也可由苏丹草、美洲狼尾草等一年生喜温性牧草取代。1.2原理冬牧70黑麦草耐寒性较强,立春后早发,叶片繁茂,4月中旬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进入拨节期后,长势逐渐衰退。墨西哥玉米、苏丹草、美洲狼尾草等牧草均属喜温型牧草,耐高温酷暑,是夏季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草原改良多用机问世一种治理草原退化的QLSB-1.80型草地改良多用机。已由内蒙古商都牧机厂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同开发研制成功。这种草地改良多用机可一机多用,不翻土垄即可切断草根、松土,并能施肥和补播草籽。使牧草多发根系,草根繁密,使退化的草...  相似文献   

4.
研究刈牧对草层再生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草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刈牧强度刈牧强度一般用刈牧后牧草的留茬高度来表示。根据牧草生长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可知,随着刈牧后留茬高度的增加,草层截获的光辐射也随之增加,通过光合作用,可收获更多的干物质。但是,很多研究...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退耕撂荒地的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柴达木盆地退耕撂荒地进行封育+灌溉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改良第1、2、3年地上生物量较改良前分别提高62.1%,148.3%,369.0%,草群中优良牧草比例由几乎为零上升到69.3%,群落组成由刺儿菜-苦苣菜-阔叶独行菜为主,演变为芦苇-星星草-刺儿菜为主,植物种类由改良前的4科4种增加到6科12种,植被盖度由15%上升到90%,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牲畜全年都需要牧草。在1月至3月和11月至12月的5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在不同程度上可供应少量多年生牧草和早播的越年生牧草外,主要依靠干草和青贮饲料(主要是牛、羊),其利用模式如下所述。 一、不同畜禽适宜牧草品种 1、牛、羊:喜食禾本科牧草,高杆类植物,其次为豆科牧草;如杂交狼尾草、玉米、苏丹草、紫花苜蓿、串叶松香草、冬牧-70黑麦、菊苣、芜菁甘蓝、胡萝卜、牛皮菜、甘蓝。 2、兔、鹅:主要喜食豆科草,其次为禾本科草;如黑麦草、冬牧-70黑麦、苦荬菜、白三叶、鸡脚草、菊苣、紫花首蓿、空心菜、芜菁甘蓝、胡萝卜、甘蓝。 3、猪:喜食菊科、旋花科等多汁饲草,其次为豆科和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7.
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嵩草属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ifolia)、高山嵩草(K.Pgymaca)'窄果嵩草(K.Stenocarpa)的果实进行了电镜扫描的初步观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嵩草属牧草具有保护组织机械性强,腔隙组织发达,胚包埋于胚乳之中等解剖学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嵩草属的牧草能适应高寒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形成这些种类的牧草发芽率极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纸尿裤法和常规法对6只甘肃高山细细毛羊成年竭羊,分别在祁连山东段高山草原7、8、10、1月牧草生长的青草期、黄草期、葳草期共四期排尿量收集对比试验研究。实验表明,纸尿裤法收集收牧绵羊排尿量是常规法的1.65-1.94倍,纸尿裤法全面优于常规法,该方法的应用可以使放羯羊排尿量计量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鲁梅克斯K-1是乌克兰科学院中心植物园作物研究所经15年杂交育成的一种早产、高产、多年生高蛋白的植物,也叫高杆菠菜。我国于1997年重金引进。鲁梅克斯K-1牧草株高可达2.5~3米,叶为柳叶形,叶片长95厘米,宽24厘米,每株分蘖平均10个以上,最多...  相似文献   

10.
桂牧1号是采用矮象草为父本,杂交狼尾草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系禾科种间杂交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经全国牧草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注册登记。经过我所饲草专家多年的推广与运用,结果表明:桂牧1号是一种适合中国南方各省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种植的高产优质饲草品种之一,适合饲喂牛、羊、鱼、鹅等草食食动物。1桂牧1号的主要特点桂牧1号具有:①产量高再生能力强。在中等水肥条件下年割青5~7次,每公顷产鲜草一般在15~25.5万kg;②品质好,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13.1%~16.5%,粗脂…  相似文献   

11.
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混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在不同混播方式下种群的生长高度、茎/叶、叶面积指数及产草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老芒麦和草原2号苜蓿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H=at2 bt c;生物量积累动态模式符合幂函数W=cta。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组合以3∶1混播,种群的茎/叶较之其他几种播种方式下的种群茎/叶要小。单播草原2号苜蓿的叶面积指数最大,混播组合居中;单播老芒麦的叶面积指数最小。人工草地较天然群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混播人工草地比单播人工草地又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其中老芒麦与草原2号苜蓿以3∶1的混播组合又比其他混播组合有很明显的增产现象。营养成分里的粗蛋白在单播草原2号苜蓿中的含量最高,在单播老芒麦中的含量最低。混播组合的粗蛋白质含量介于这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对黄土高原渭北苹果园生草土壤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田间贮水量,且与生草年限呈正相关;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量为0.10%,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种植白三叶改善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强于种植黑麦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生草的前期(4年)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苹果与牧草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在第5年全氮、全磷、全钾呈现恢复性增长,全氮、全磷、全钾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但生草能提高0~4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具有活化有机态N、P、K的功能,有利于果树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生草类型不同,活化N、P效果不同,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生草后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尿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显著提高,并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播期延后对高原饲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加燕2号’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种时间:6月上旬(传统播期)、6月中旬(播期延后)和6月下旬(播期延后),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牧草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播期调整对牧草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但传统技术播种燕麦粗蛋白含量降低,具有养分转移重吸收现象,而播期延后燕麦可以保持粗蛋白含量不降低,同时粗纤维含量减小。因此,播期延后可以在保证燕麦产量的前提下,增加牧草营养含量,并提高适口性,本试验最佳播期为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4.
2015年,鄂温克地区牧草生长需水关键期(6月15日—7月20日),降水比历年同期少75.8%;气温比历年同期高1.7℃;0~20 cm土壤相对湿度最低为14.6%,属于极干墒标准;7月31日地上生物量鲜重比历年同期少32.3%,牧草盖度比历年同期少12%。通过2004—2015年鄂温克地区数据分析,地上最大生物量与牧草生长需水关键期降水总量呈正向显著(双侧0.05水平)相关,降水总量每增减1 mm,牧草产量将增减19.7 kg/hm2。  相似文献   

15.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混播技术、种群性状、生产优势、混播方式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等方面是观察与认识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方式的基本内容。过去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该体系的地上部及现象方面的研究,今后应加强该体系内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与土壤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种间差异与根际过程调控等方面相关机理的研究,如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间养分竞争能力差异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种间竞争和促进作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微生物群落及数量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深入研究间混播的资源吸收利用特点与混播因果关系,为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种植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热带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4年生热带人工草地放牧与不放牧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热研2号柱花草和珊状臂形草为优势草种的人工草地,其中对照区(不放牧)干草产量8096kg/hm2,极显著高于天然草地116.04%,放牧区6324.5kg/hm2,显著高于天然草地68.77%;其产草量呈动态变化,以10月最高;植被群落呈垂直空间层状分布,产草量多集中在11~40cm草层;在放牧区热研2号柱花草的频度和产草量减少,珊状臂形草和有钩柱花草增加,草种分布均匀,结构合理,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果园种植牧草根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运用挖掘法对黄土高原果园种植牧草根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冠花、鸡脚草、百脉根、白三叶、红三叶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0~20 cm土层为各牧草根系生物量和根系密集分布区,小冠花和百脉根根系生物量消减系数较大,具有较深根系特点,而鸡脚草、白三叶和红三叶消减系数较小,与果树根系基本呈镶嵌分布。0~20 cm土层为各牧草有效根集中分布区,是各牧草水肥利用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8.
放牧牦牛是对高寒天然草地的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牦牛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排泄粪尿等行为可能对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容忽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归纳分析放牧牦牛行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有关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牦牛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排泄粪尿3种主要行为的表现特性及其对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阐明了高寒草地土壤碳氮养分、植被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等对牦牛践踏和粪尿排泄物返还的响应特征及差异性。指出牦牛采食、践踏和粪尿排泄是影响草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环节。未被消化利用的牧草养分通过粪尿排泄返还到草地土壤中,被认为是对养分匮缺的天然草地的一种重要的施肥措施,也是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和植被生产力的重要保障。而畜蹄践踏相对于采食和排泄行为而言具有作用时间长、直接作用的草地组分多且效果持久的特点。因此,系统阐释牦牛采食特征、践踏过程和粪尿返还对土壤物理结构、主要养分动态和植被生长的影响效应,能够为加深关于放牧牦牛行为对高寒草地土壤-植被系统养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过程和影响机制的认知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进而可为优化牦牛放牧模式、维持脆弱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的研究可为草地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样方法,采集并分析了祁连山东段4种不同类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并对牧草营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草地植被和功能群落存在差异,其中高寒草甸植被香农威纳、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类草地(P<0.05);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显著低于草原化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地下生物量则相反。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和牧草碳、氮、磷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综合比较不同草地类型植被群落特征,牧草碳、氮、磷含量以及牧草营养,发现高寒草甸的植被群落稳定性,牧草营养最优,沼泽化草甸次之,草原化草甸最差。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施肥对羊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省西部白城地区天然和人工草地设置氮磷锌三因素五水平最优回归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草原施肥后对羊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区草地需要营养元素的顺序是氮和磷 ,其次是锌。对 7个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按频率分析法算出的最佳施肥量为N 90kg/hm2 ,P2 O590kg/hm2 和ZnSO4 3 0kg/hm2 ,1kg混合肥可增干草 195kg/hm2 。干草中N含量为 2 1.2~ 2 5g/kg ,P 1.55g/kg ,K11.1g/kg ,Ca 3 .0 g/kg ,Mg 2 .63 g/kg ,Zn 0 .0 3 3 g/kg ,P/Ca为 0 .4~ 0 .6,K/ (Ca +Mg)为 1.97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