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育雏期(0~21日龄)的管理 (一)雏期温度要求 雏期温度要求1~7d适宜温度为30~32℃;8~14d适宜温度为27℃左右;15~21d适宜温度为23℃.三周后室内不低于21℃.雏鸭活泼、饮食正常,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鸭远离热源,并张嘴呼吸,说明温度偏高;如果雏鸭往热源拥挤,相互压堆,说明温度偏低.  相似文献   

2.
胡昌辉 《当代农业》2001,(10):27-28
温度:育雏舍应在接雏前2-3天预温。育雏第1天舍温控制在33-36℃,以后每周下降1-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调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调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雨天温度高。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雏鸡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  相似文献   

3.
养小鸡首先应注意保温。刚出壳的小鸡身体弱,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如果温度忽高忽低,极易死亡。初生小鸡要求温度在30~32℃,以后随日龄增长,可逐渐降低;1~2周龄,温度应保持在30~31℃,最高不超过32℃;3~4周龄29~30℃,5~6周龄28~29℃;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1℃。温度适宜时,小鸡精神活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5,(3)
<正>1.温度关温度是蛋鸡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雏鸡对外界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实际生产中,由于管理方式,供热方式和养育密度不同,所需的育雏温度也稍有差别。掌握育雏温度的原则是幼雏宜高,大雏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温度正常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如,散布均匀,采食正常;温度偏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不断饮水;温度偏低时,雏鸡趋近热源相互聚拢,不断尖叫。常规的育雏温度为:1周龄31~30℃,2周龄30~27℃,3周  相似文献   

5.
<正>一、做好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工作1.温度管理。雏鸡入舍前3天,鸡舍内温度要提升到34.5~35.0℃;雏鸡入舍后7天内,温度要控制在35~36℃,使鸡群保持活泼、好动、精神饱满状态,鸡只分布均匀。平时,要注意观察鸡群变化情况,如果雏鸡有聚群、“叽叽”颤叫、缩头少动现象,说明舍内温度过低,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高鸡舍温度;如果雏鸡有饮水频繁、张口喘气等现象,说明舍内温度过高,应打开门窗,适当通风降温。雏鸡进舍14天后,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孵化育雏的黄金季节,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户养鸡都没有自繁自育,而是购买专业养鸡场繁育的周龄雏鸡来喂,介由于引时气温还比较低,雏鸡抗性弱,加之饲养不当,因而农户饲养雏鸡死亡率较高。要提高雏鸡成活率,在饲养中必须做到“八适”。1、温度要适宜。温度适宜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在育雏室可用电炉等方法调节温度,1~2周龄28~30℃,3~4周龄26~28℃,5~6周龄24~26℃,7周龄以后可适应自然温度。温度适宜,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睡得安宁。然而有的农户育雏时无热源加温,达不到适宜温度。由于低温,雏鸡常密集在一块并发出尖叫声,时间一长影…  相似文献   

7.
<正>1防暑降温从育雏期开始很多人认为夏季不用太考虑育雏期的防暑降温,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肉鸡育雏期最佳温度是32℃~35℃,与夏季外界温度差不多,但是肉鸡舍内由于是密闭的,往往温度要高于外界,如果不加强通风等降温措施,温度会高于35℃,甚至更高。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采食量减少,影响雏鸡的  相似文献   

8.
俗语说的“三分饲养,七分管理”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雏鸡阶段体质尚不结实,对外界的适应性也不很强,这就要求加强雏鸡的管理工作。为此必须抓好下列日常工作。合适的温度:育雏的好与坏,温度是关键,特别是头7天内的温度。俗语说“雏鸡接到家,七天七夜不离他”,不难看出温度的重要性。育雏期参考温度见表1(温度计应挂在育雏器边缘距垫料或底网5cm处)。育雏温度到底多少适宜,必须结合观看雏鸡的行为。温度高时,雏鸡远离热源,翅和嘴张开,呼吸次数及饮水量加大;温度低时,雏鸡聚集在一起而靠近热源,叽叽乱叫;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爱动,在舍内均匀…  相似文献   

9.
<正> 在雏鸡阶段的饲养管理如果搞不好往往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为了提高育雏率现将几种常见的雏鸡病防治办法,简介如下:一、雏鸡感冒雏鸡感冒(又称上呼吸道卡他)是最常见的一种病,一般在幼雏出壳后几天内发生.多由于从温暖的孵化器,或由育雏室立即转移到普通室内温度下饲养,或由于雏鸡密度过大,挤在一起,忽冷忽热造成.症状:患病的小鸡倦怠不活泼,张嘴摇头.甩出液状分泌物,呼吸增快,眼睛水汪,屈颈缩头,不爱吃食.若护理不好,易  相似文献   

10.
1.温度出壳第1周要求育雏温度为33~34℃,以后每周降低2℃,夏季20日龄即可脱温,天气寒冷时宜保温至6周龄.采用红外线灯泡或育雏伞保温,少量饲养也可用纸箱内悬挂白炽灯泡的方法保温.保温原则以雏鸡均匀分布在热源下为宜,经常观察雏鸡动态,恰当进行温度调节.有条件的可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科学饲养雏鸡提高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要适宜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弱.温度过低,小鸡怕冷,影响采食和运动,严重时挤压致死,或因寒冷引起感冒、下痢以致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造成食欲减退、体质虚弱、发育缓慢,也容易患感冒和呼吸道疾病以及引起啄食癖等不良现象.雏鸡一周龄的适宜温度为34~32℃;两周龄的适宜温度为32~29℃;三周龄的适宜温度为29~22℃;四周龄的适宜温度为26~24℃;五周龄的适宜温度为24~22℃;六周龄的适宜温度为22~20℃.升温方法可采用烟道升温、火炉升温、电热板和红线灯升温,效果都很好.育雏方式有散养和笼养.笼养分群方便,能很好地控制密度,成活率高.其饲养密度为:1~2周龄的雏鸡以每平方米30只,3~4周龄的雏鸡以每平方米20只,5~6周龄的雏鸡以每平方米15只为好.  相似文献   

12.
通常所说的育雏期是指0~7周龄的雏鸡所经历的时期。此阶段小鸡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完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稍不注意饲养和管理,极易造成发育不良或患病伤  相似文献   

13.
红腹锦鸡是我国独有的珍贵品种,近年来已开始人工养殖。在红腹锦鸡饲养过程中,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好红腹锦鸡的关键。因此,必须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温度 育雏舍应在接雏前 2- 3天提前预温。育雏舍温度首日为 33℃- 36℃,以后每周下降 1℃- 2℃,直到降至自然温度。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保温的要求:一是看鸡施温,如果雏鸡缩颈藏头、拥挤扎堆,说明温度偏低,要提高温度。如果雏鸡张翅喘气、饮水频繁,说明温度偏高,要缓慢降温。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活动自由、散布均匀、采食正常。二是看天施温,即白天温度低,夜间温度高;晴天温度低,阴天、雨天温度高。 二、湿度 第一周湿度最好控制在 75%- 80%之间,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大湿度应逐渐降低。育雏后期湿度为 50%- 60%。湿度大时,可在舍内放入生石灰吸湿;湿度小时,可在舍内挂水湿透的麻袋或在加温炉上放水盆增加湿度。 三、光照 育雏期间,光照时间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一般前 3天采用 23- 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减少 1小时,直到利用自然光照。  相似文献   

14.
高树铭 《农家致富》2005,(15):44-44
1.怎样利用沼气灯育雏鸡?答:沼气灯可以用于育雏鸡。沼气灯育雏方法简单,投资小,效果好。具体方法是:(1)选择一些旧纸箱、木箱、竹筐作育雏箱,每箱最多放雏鸡30只.以防小鸡过多上堆被压死。(2)将点燃的沼气灯置育雏箱上方70~80厘米处。(3)经常检查箱温,1周龄小鸡的适宜温度是30~33℃,  相似文献   

15.
<正> 鸡群有良好的体重与均匀度,是开产整齐和维持较长产蛋高峰期的基础。各个品种鸡体重标准不同,如果70%以上的鸡达到适宜的标准体重,且均匀一致,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鸡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雏鸡1~8周龄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这时如果饲养管理不善,就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出现雏鸡的强弱差别,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而且这种差别也很难补齐,因此,从雏鸡2周龄起,就应重视鸡群的体重与均匀度。影响雏鸡体重与均匀度的因素很多,如饲料的品质及供给方式,鸡舍的温度及热源,喂料和饮水器具的放置,断喙技术等。各品种、各日龄的雏鸡体重都不相同,要对照品种标准进行。从雏鸡两周龄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保温:雏鸡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成活率高低,这是育雏的技术核心.保温标准:出壳二天内的雏鸡以在保温箱或温室内均匀睡觉为准;二天后以在箱(室)内非常活泼、精神好为准.如温度太低,雏鸡轻则啼叫,重则往热源下相挤打堆,造成堆死、压死或白痢、感冒;太热则远离热源,张口呼吸,硬性规定一个温度易造成失误,因此应当"看鸡施温"切勿"看表施温".  相似文献   

17.
<正>1雏鸡的行为信号行为是一切自然演变的重要表达。雏鸡的行为表现也能反映出鸡舍温度是否适宜雏鸡生长。每隔数小时就应该观查雏鸡的行为,不止是在白天,夜间也同样需要进行行为观察。1日龄雏鸡的正常行为是鸡群均匀地分布在鸡舍内各个区域,说明温度是合适的;鸡群扎堆在某个区域,行动迟缓,精神不振,说明温度过低;鸡总是避免通过某个区域,说明那里有过堂风;鸡两翅展开,趴在地上,张口喘息并发出"叽叽"叫声,说明温  相似文献   

18.
张传芳 《当代农业》2014,(21):38-39
一、三大要点1.要保持适宜温度冬季寒冷干燥,为肉鸡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是提高其成活率的首要条件。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鸡入舍后,升温1~2℃,第1周温度在35~36℃为佳,此时鸡只状态佳,精神活泼,分布均匀,活动自由,饮食正常。应注意鸡只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温,若发现鸡只聚群,"叽叽"颤叫、缩头等现象,说明温度过低,应提高鸡舍内的温度;若发现鸡只张口喘气、频繁喝水等现象,说明温度过高,应降低舍内温度。鸡只在2周龄时将舍内温度降到30~32℃。在3周龄时将舍内温度降到26~28cc.再过1周时间将舍内温度降到恒定温度23℃。温度计的放置既不能挂在热源处,也不能挂在靠近门口、通风1:1处.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悬挂.一般50~60平方米悬挂1根温度计。  相似文献   

19.
(续第2期第19页) 蛋鸡的培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或淘汰).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①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弱,产热能力和保温能力都较成年鸡差,且对温度敏感,因而在育雏前3周要注意保温和控温.小鸡出壳后1~3天,温度控制在34℃~35℃:4~7天,温度降至32℃~33℃;以后每周降低2℃~3℃,至室温达20℃恒温.  相似文献   

20.
育雏合理供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供温是育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建设很好的鸡舍温度调节设施。育雏舍给温方式分三种类型:一只将热源安装在小鸡的上方一定高度,通过辐射使小鸡取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