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今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在高起点上,明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几年部分地区小麦播种质量不高,以及小麦冻害、干旱、病虫等灾害重发导致小麦苗小、苗弱和死苗的现象,2012年-2013年度冬小麦秋冬种重点推广“十大主推技术”,突出抓好“六项关键措施”,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从小麦播种人手,着力提高播种质量,强化防灾减灾,培育冬前壮苗,切实打好小麦丰产基础。  相似文献   

3.
程黔 《农业机械》2013,(20):23-26
又到一年夏收时。伴随着隆隆的收割机声,今年我国冬小麦收割即将进入尾声,主产区收购工作全面展开。作为全年粮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冬小麦生产形势以及收购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今年,中央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农业"四补贴"资金比上年增加32亿元。去年秋冬种前就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将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  相似文献   

4.
段兴炳 《新疆农机化》2013,(6):22-23,28
小麦是新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稳定,全县每年种植冬小麦1.07万hm2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小麦生产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小麦播种机械化程度不高,小麦产量难以提升,极大地制约着全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产增收,而且关乎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等问题.因此,试验、推广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模式,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小麦生产综合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新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探索和试验滴灌小麦,改进播种模式后的增产技术,改变冬小麦播种方式,提高小麦播种作业质量标准和要求,为小麦生长发育创造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82(2013)06-0022-03  相似文献   

5.
<正>对冬小麦免耕播种能节本增效,经多年试验示范,已逐步达成共识。全省对9个市的多点试验示范田的测试统计,增产率为5.6%,亩均增产19.9kg,每亩节省农机作业费40-50元。2004年藁城市分别对38户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实打实收的调查;对34户进行了小麦免耕播种和常规播种的对比调查;对840户进行了对小麦免耕播种征求意见和推广建议的调查。其结果是:小麦免耕播种亩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亩均产量分别比常规播种高0.6万穗、1.9粒、3.1g、30.7kg。农户普遍认为这是一项值得快速推广的好技术。  相似文献   

6.
盛夏将至,伴随着全国“三夏”麦收渐入尾声,夏粮丰收的喜悦也逐渐升温.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2012年冬小麦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kg左右,小麦主产区普遍增产,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  相似文献   

7.
<正>1小麦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推广情况近两年,乌什县为了使粮食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县农机局、农业局进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县农机局根据冬小麦精少量播种的农业  相似文献   

8.
根据临猗县小麦-夏玉米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化夏玉米播种、冬小麦播种和玉米收获适用机型及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旱作农业区,冬小麦种植面积达44万hm2,其中旱地麦21.4万hm2。旱地麦受旱、盐、碱、冻害较重,不易拿苗,幼苗纤弱,产量低而不稳,影响我市小麦总产量的提高。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小麦机械沟播是旱薄盐碱地小麦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试验证明:小麦机械沟播,可以借墒播种,改善播种沟内土壤水分状况,促进种子发芽,提高出苗率;侧深部位集中施肥,可以一次施人较多化肥,增加土壤肥力,促亩早发,培面比苗;对盐碱较重的地块,沟播可以躲盐碱,减轻危害;沟播小麦,沟埂相间,麦苗可以避风防寒,减少冻害死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尽管遭遇到冬春连旱,但由于春季抗旱成效显著,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冬小麦产量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搞好小麦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是实现夏粮获得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文水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山西省小麦主产县,冬小麦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总结了在调研中发现的制约小麦高产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期为文水县的小麦高产创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膜侧机械化播种技术适应于旱作小麦种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机械化膜侧播种技术,其要点是应用小麦施肥铺膜播种机,一次完成起垄、播种、种侧施肥、覆土、铺膜及镇压等多道工序,作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刘宇  赵新华 《农业工程》2017,7(2):33-34
新疆且末县近几年推广了小麦井字型机械化播种技术,实践证明,新型技术比常规播种技术种植的小麦增产1 650 kg/hm2,提高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对且末县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北京地区冬小麦播种质量,参照播种机国家标准和小麦播种机播种质量的检测指标,试验筛选了6种常用的冬小麦播种机,在2种耕整地方式下进行了田间播种选型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粉碎+重耙的耕整地方式下,大华2BMYF-9型旋耕条播机与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在秸秆粉碎+重耙+翻耕+旋耕的耕整地方式下,郓农2BMFZS-12型振动深松播种机与鑫飞达2BMF-9型播种机为适宜播种机型。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耕整地方式,选择相适应的小麦播种机。  相似文献   

15.
张晓军 《农业工程》2021,11(5):29-32
针对玉米、小麦和水稻、小麦一年两熟地区,在大量农作物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或土壤墒情较重情况下,小麦免耕播种质量差的问题,研制开发一种双轴小麦少免耕带状施肥播种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机播种作业质量较好,与传统旋耕双圆盘小麦播种机、沟播条带播种机相比,实现增产5%,降低播种作业成本150~375元/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马振 《河北农机》2020,(3):30-31
做好小麦绿色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掌握小麦播种前后技术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山东省菏泽市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117万亩。经过实地测产对比,免耕播种的小麦比传统播种的小麦增产幅度达到10%左右。为充分发挥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优势,在应用此项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正>夏玉米、冬小麦是唐山市丰南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分别在1万hm2以上。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农业项目的实施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无论是夏玉米、冬小麦的产量,还是其产品品质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成本,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必须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1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的概念"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从陕西省岐山县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长势和测产情况看,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普遍增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据对全县的3个示范点实收测产对比,带状浅旋免耕播种小麦较传统耕作对比田平均亩增28.9kg,增产幅度达6.9%。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山西省小麦生产经历播前底墒不足,播种困难,播后干旱少雨,至2月4日前一冬无雪,秋冬气温异常偏高、干旱持续加剧的不利气象条件,小麦苗情长势是近年来较差的一年,据各地1月下旬调查,全省冬小麦3类苗情比例为3∶3∶4,与冬前4∶3∶3相比,一类苗减少一成、三类苗增加一成。2月4日-6日,一场瑞雪从天而降,给久渴的麦苗送来甘霖。据气象部门测定,小麦主产区运城、临汾、晋城地区4日-6日平均降雨量分别达到9.2 mm、12.5 mm、19.7 mm,对缓解当前小麦主产区旱情,促进小麦返青生长十分有利。当前,立春已过,小麦返青在即,这场降雪无疑为春季田间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各地要以这次降雪为契机,迅速掀起春季田间管理新高潮,为2014年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