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022年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同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新任秘书长张明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合作深入交换意见。马有祥指出,农业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重要合作内容,近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贸易投资、科技交流等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各方要认真落实成员国元首近期会谈共识,在上合组织合作框架内密切沟通配合,继续促进农业贸易、投资、科技、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国际粮农事务重要议题立场协调,务实推动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2017年3月的两会上,国家和政府针对我国的粮食农业未来发展的提案,以"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方向发展我国的农业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未来要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保证粮食不减产、不下滑,要把重视粮食安全放在重中之重。要围绕"两保"和"两提"做大文章,既保证粮食主产区的粮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广泛运用,确实保障我国农业粮食的安全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9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20个经济体的农业与粮食部长和有关国际组织约200名代表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粮食安全北京宣言》,强调要加强合作,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加强区域合作保障粮食安全"展开了发言交流,为加强本地区农业与粮食领域交流与合作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本区域农业与粮食发展战略,勾画区域粮食安全蓝图,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与粮食生产,加强产后管理、减损增效,加强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农业合作是双方关系中发展潜力大、战略价值高、互补性强的领域,同时涉及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与该地区的农业交流历史长、农业贸易体量大、农业投资潜力大、农业援助合作多,双边农业合作存在政策支持和平台支持等机遇,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和粮食与饥饿问题等挑战。通过SWOT分析发现,双边农业合作的优势包括中国市场需求等,劣势包括双方距离遥远等,机会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等,挑战包括可持续性等。最后,提出了推动双边农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即加强2030议程等国际发展议程对话,加强全球粮农治理议题沟通,加强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双边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调整包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粮食储备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政策支持等。通过优化调整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9月19日,APEC第三届农业与粮食部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20个经济体的近2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加强区域合作保障粮食安全"展开了发言交流,为加强本地区农业与粮食领域交流与合作献计献策,共同谋划本区域农业与粮食发展战略,勾画区域粮食安全蓝图,并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农业与粮食生产,加强产后管理、减损增效,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等三大议题为主干,达成了重要共识,通过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粮食安全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安全历经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已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且逐渐从总量性矛盾朝结构性矛盾方向转变。基于我国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切实推进粮食安全战略,在粮食供给方面基本形成国内生产为主、国外进口为辅、生产和进口结构互补的良好局面。巴西作为全球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农业产业发展较为稳定,使其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也可作为我国农业合作的重点对象。总体来说,中巴合作可为我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各方不可忽视中巴农业合作的相关风险,应采取合适、合理、合法举措加强风险防范,助推中巴农业合作的健康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因素冲击之下,非洲粮食安全危机加剧,加强国际农业合作成为非洲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强化外交基础、拓展外交圈、拉近日非民间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保障日本国内粮食安全等多元目的,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通过多边路径、第三方合作、双边官方援助、民间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非洲的农业农村开发。粮农合作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已承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探究日本与非洲的国际农业合作,可以为中国在法律定位、协调机制、合作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探寻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模式对于加快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四川省邛崃市"合作联社+种植大户"模式为例,总结了其"三种方式"推进粮食规模经营、"三个环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三种途径"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的发展特色,以及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的三大成效,并提出了重点加强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保障合作联社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行动     
《新农业》2011,(10):7-7
我提出亚欧国家农业合作发展四项建议 首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农业合作发展论坛”9月1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对今后亚欧国家问开展农业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粮食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为促进区域农业发展、提高粮食安全水平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马拉维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其粮食不能自给的发展属性,广泛种植玉米、高粱、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普遍饲养牛、羊、猪、鸡的农业表现,“靠天吃饭”、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及农业生产同时受干旱和洪灾双重影响的生产特点,在非洲国家中极具代表性。马拉维与甘肃农业生产的诸多共同点为双方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甘肃可借助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机制,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专家派遣、官员互访、专业人员研讨交流、科技人员和农民代表实地考察、线上互动答疑、制作种植技术示范视频或专题片等方式,加强与马拉维在旱作农业、玉米育种、马铃薯种植和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以甘肃智慧和甘肃力量助力马拉维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置"是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创新,是构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实现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收的"双赢"目标。文章以湘阴县为例,对粮农及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从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生产经营模式、生产投入成本、粮农综合素质等方面廓清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究制度变迁与粮农生产行为的联结效应,指出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产业化程度低、短期化现象严重、兼业化行为突出以及粮农素质偏低等诸多问题。并从外部环境优化和内部机制创新两方面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加强粮食安全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程度,是非洲国家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介绍几内亚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认为只要国家对发展农业进行宏观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体制和农业科研、技术服务体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几内亚的粮食自给问题可望很快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锐  张蕙杰  陈天金  张帅 《农学学报》2021,11(8):98-103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有利于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危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本文立足于当前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围绕科研平台建设、项目合作、技术示范、人力资源培训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指出在合作机制、推广深度、高新技术、可持续效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创新中非农业科技合作机制、丰富合作模式、加强推广力度、拓展合作领域、提高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与产业相结合,以及推进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2018 年6 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八次元首理事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政府支持青岛建设中 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按照上合示范区总体建设方案中提出与上合组织国 家开展现代农业合作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上合示范区农业国际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借鉴了陕西、海南等地开展农 业国际合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上合示范区农业国际合作的路径,指出了如何用农业“飞地”,科技引领、生物育 种,区域联动,“农机装备+技术教学”等方式加强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农业合作,以农业为合作为抓手,助 推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间地方经贸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吉林省种粮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对粮农合作意愿及其动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文化程度、合作认知程度、种粮收入预期、要素需求程度和政府支持程度是粮农合作意愿的主要动因.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与合作宣传及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机制,强化粮农合作生产经营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林资源损耗,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地”“财”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粮食不断增产增收,粮食供给与需求日渐平衡,我国农业也由此走向长远健康发展。该文在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1月27日上午,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局2018年第2次例会期间,WFP举行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边会。此次会议围绕"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确保粮食安全)的机遇"进行了广泛交流,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牛盾大使、阿根廷和埃及等国常驻粮农三机构大使,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等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交流与合作是在闽台经济关系中的众多产业内最具自然、最基础、最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台农业交流、深化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该文介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杨莉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02-20104
在概述公共物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1978~201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趋势变化,结合当时的粮食政策,对制度是影响粮农积极性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制度变迁与粮食生产间存在高度正相关。为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从创新粮食生产政策的角度出发,构建了相应的对策体系:一是创新农业经营制度;二是健全农业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三是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四是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五是构建风险支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