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不同中红外光谱(漫反射光谱、 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对不同氮处理的小白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小白菜不同的红外光谱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于峰形、 峰位以及相对峰强度;中红外漫反射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分别为2800~3800 cm-1、 2200~2500 cm-1、 1500~1700 cm-1和1000~1500 cm-1,衰减全反射光谱由于水的强烈干扰可用的吸收峰主要在1200~1500 cm-1,而中红外光声光谱的主要吸收峰分别为2800~3800 cm-1、 1500~1700 cm-1、 1200~1500 cm-1和1000~1200 cm-1。漫反射光谱、 衰减全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氮处理主成分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且第一主成分(PCA1)均与施氮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3、 0.8527和0.9366。这三种光谱利用主成分分布均可实现小白菜氮营养快速诊断,且光声光谱由于其独特的原位逐层扫描功能而表现出更好的诊断效果,在植物营养诊断中表现出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褪黑素施用可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水稻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当Cd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100μmol·L-1褪黑素使得水稻根系活力和总根长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5.2%和133.7%;外源褪黑素能显著降低Cd胁迫下水稻幼芽的MDA含量,提高水稻体内的POD、SOD和CAT的活性,当Cd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10~1000μmol·L-1褪黑素会使水稻幼芽MDA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8.2%~16.0%,POD、S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21.3%~45.5%、24.2%~32.2%和77.8%~145.8%。褪黑素可以有效地缓解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形态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施用速效氮肥(全铵、全硝、硝铵复合和尿素)对镉(Cd)污染土壤小白菜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为合理选择氮肥,缓解Cd对植物生长的胁迫并减少Cd在作物体内的积累提供依据。【方法】以小白菜为试材,采用菜园土进行了盆栽试验。以CdCl2溶液模拟土壤Cd胁迫,设土壤Cd含量0、1、3和5 mg/kg 4个水平,每个胁迫水平分别供应小白菜铵态氮、硝态氮、硝铵(1:1)和尿素4种氮形态,总氮添加量均为N 400 mg/kg土。收获后分析各处理间小白菜的生长、光合、氧化胁迫及Cd含量的差异。【结果】 1)与无Cd对照相比,Cd 1 mg/kg处理水平下,全铵、全硝、硝铵和尿素处理的小白菜可食部分鲜重分别下降了31%、16%、21%和26%;Cd 3 mg/kg处理水平下分别下降了58%、28%、35%和39%;Cd 5 mg/kg处理水平下分别下降了83%、38%、52%和69%。全硝和硝铵处理间小白菜Cd耐受系数(TICd)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全铵和尿素处理。2)与无Cd对照相比,Cd 1 mg/kg处理下,全铵、全硝、硝铵和尿素处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14%、10%、12%和13%;Cd 3 mg/kg处理分别下降了33%、22%、25%和40%;Cd 5 mg/kg处理分别下降了53%、42%、41%和56%。与无Cd对照相比,1 mg/kg Cd浓度时全铵、全硝、硝铵和尿素处理小白菜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了11%、4%、9%和11%;超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分别增加了5%、1%、2%和4%,综合比较,以全硝处理下小白菜受Cd的光合抑制及氧化胁迫相对最小。3)3个Cd处理水平,均以施用全铵和尿素处理的小白菜体内Cd含量最高,硝铵处理次之,全硝处理最低。【结论】在供试菜园土上,小白菜施用铵态氮和尿素易引起Cd在小白菜体内的积累。施用硝态氮可缓解Cd诱导的光合抑制和氧化胁迫,减轻Cd对小白菜的生长胁迫,降低作物体内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改良剂与叶面喷硒(Se)联合阻控减轻农产品受镉(Cd)毒害的效果,采用土壤培养及盆栽试验的方法,筛选不同用量的牛粪(7.5、15 g kg?1)与石灰(1、2、3、4、5 g kg?1)配施钝化土壤Cd有效性的最优处理,并探讨改良剂与叶面喷Se(1、2、4、8 mg L?1)联合阻控对不同程度Cd污染土壤(0.5、3、6 mg kg?1)中小白菜吸收Cd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未施改良剂处理相比,7.5 g kg?1牛粪与 5 g kg?1石灰配施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显著,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37.9%。(2)与单施改良剂相比,施用改良剂与叶面喷Se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对Cd的吸收,其中在中轻度污染土壤中(0.5 和 3 mg kg?1 Cd)叶面喷施 4 mg L?1 Se使小白菜Cd含量分别降低了 12.9% 和 78.7%,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9.9% 和 60.6%;在重度污染土壤中(6 mg kg?1 Cd)叶面喷施 8 mg L?1 Se使小白菜Cd含量降低了 81.4%,丙二醛含量降低了71.9%;叶面喷Se使小白菜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反演谱检测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农业,但当前对T2反演谱的解译尚停留在水分相态分布层面。为探索从物质成分角度对种子T2反演谱进行解译的新方法,该研究以银杏种子为对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并对比银杏鲜种、种子粉末及其主要成分试样的T2反演谱,分析各信号峰的形成机理,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解译。研究结果表明:淀粉与蛋白质混合试样T2反演谱的峰T21、T22、T23以及淀粉与油脂混合试样的峰T24在峰顶时间上和种子粉末试样相对应信号峰完全一致;在物质成分及配比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种子粉末试样T2反演谱的峰T21~T24的峰顶时间较鲜种分别相差12.98%、32.21%、13.02%、0%,T21、T22峰比例较鲜种分别偏少41.72%、29.33%,T23峰比例偏多92.26%,T24峰比例偏少91.71%,说明种子组织结构会对其内部水分的弛豫时间和相态分布比例造成一定影响。仅从物质成分角度考虑,种子内水分的弛豫时间主要在淀粉、蛋白质的影响下表现为T21、T22、T23,在淀粉和油脂的影响下表现为T24。由此认为峰T21、T22主要为吸附在淀粉和蛋白质上相态不同的结合水的信号,峰T23为主要被淀粉和蛋白质束缚后产生的半结合水的信号,峰T24主要为种子中自由水的信号(少量源自油脂)。此外,种子即将裂壳时将形成T2a(峰顶时间在10 ms左右)、T2b(峰顶时间>1 000 ms)2个新信号峰,可作为预示种子萌发状态即将发生重要变化的"预兆峰"。提出的从化学组分及核磁检测原理角度对银杏种子萌发过程T2反演谱进行解译的新途径,可为基于LF-NMR方法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进行活体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对镉胁迫下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以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0、50、100、200、400 μmol·L-1)对镉胁迫(0、10、100 μmol·L-1)下豌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抑制了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施用外源褪黑素能够显著提高镉胁迫下豌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豌豆幼芽和幼根的生长,提高豌豆幼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丙二醛(MDA)和镉含量。当Cd2+浓度为10 μmol·L-1时,施用100 μmol·L-1 MT较未添加MT豌豆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90.47%、82.94%、127.27%、129.47%、131.71%和83.33%,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24.17%、40.50%和76.91%,MDA含量下降57.64%,镉含量下降57.62%。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能够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活性氧的积累,抑制豌豆幼苗对镉的吸收,从而缓解镉胁迫对豌豆幼苗的毒害作用,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外源褪黑素缓解豌豆镉胁迫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黄芪根腐病致病机制,探索感病植株在物质代谢上对毒素的响应,将分离所得茄病镰刀菌毒素粗提物稀释成不同浓度胁迫处理黄芪幼根,对处理后的幼根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芪幼根蛋白质含量均快速下降,这可能是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正常代谢,进而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毒素胁迫后黄芪幼根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得快,说明植株体内呼吸作用加强;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胁迫时间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黄芪幼苗对毒素危害表现为敏感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作物种子萌发期和苗期是对盐胁迫最为敏感的时期,盐分过高会严重影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本研究以谷氨酸尾液为主要材料开发了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简称增效剂),并研究其在盐(NaCl)胁迫条件下对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谷氨酸尾液在盐碱土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小白菜种子和幼苗为供试材料,分别进行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1)种子萌发试验: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法,种子分别经0、0.05、0.1、0.2、0.4、0.8 g/L增效剂浸种后,分别移至含0、25、50、75mmol/L NaCl溶液中萌发,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2)苗期水培试验:选取整齐一致的幼苗,缓苗后同时加入与萌发试验浓度一致的增效剂和NaCl溶液,在盐害明显后取样测定鲜重、SPAD值、根长、株高以及叶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脯氨酸(Pro)含量等盐胁迫评价指标。【结果】在0~75 mmol/L NaCl范围内,NaCl浓度越高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一定浓度的增效剂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aCl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胁迫。1)在无盐胁迫下,低浓度增效剂对种子萌发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高浓度增效剂则会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在同一浓度NaCl胁迫下,随增效剂浓度的增加,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和胚芽长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增效剂浓度为0.2 g/L时效果最佳,而在0.4 g/L和0.8 g/L时则会抑制小白菜种子萌发。2)在无盐胁迫下,随增效剂浓度增加对小白菜生长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效果,以0.1 g/L用量效果最好;在同一浓度NaCl胁迫下,增效剂浓度为0.05 g/L时,提高了苗期小白菜鲜重、SPAD值,并促进了根伸长和茎伸展,同时提高叶片SOD、POD、CAT活性和Pro含量,并降低MDA含量和产生速率;之后随增效剂浓度的增加小白菜幼苗鲜重、SPAD值、根长和株高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而SOD、POD、CAT活性,Pro含量表现出先持平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则表现出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增效剂浓度达到0.4 g/L和0.8 g/L时小白菜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在无盐胁迫条件下,低浓度(≤0.2 g/L)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可轻微抑制小白菜种子萌发,但在25~75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则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质量;而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低浓度复合氨基酸肥料增效剂可明显促进小白菜幼苗生长,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渗透调节物质Pro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以0.05 g/L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在10-6、10-5、10-4mol·L-1浓度下,Cd2+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系统、丙二醛(MDA)含量、Cd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同时讨论了Cd2+毒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中、低浓度(10-6、10-5mol·L-1)Cd2+胁迫下,玉米幼苗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高浓度(10-4mol·L-1)Cd2+胁迫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Cd2+胁迫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除叶片中SOD和CAT活性略有上升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逐渐下降,高浓度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明显。植物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Cd2+胁迫能干扰玉米对Fe、Cu、Zn、Mg等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测定与生理生化方法,研究不同杀虫剂胁迫下小白菜B. campestris体内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以及对黄曲条跳甲(P. striolata)取食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虫剂处理对小白菜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小白菜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显著。统计分析表明,杀虫剂处理后,黄曲条跳甲对小白菜的取食与植株体内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与小白菜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豆对镉(Cd)胁迫的生理反应及忍耐机理,以8157为供试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和土壤盆栽培养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外源Cd对大豆的生理效应及Cd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吸收的Cd向地上部转运的比率较高,根系对Cd的阻滞作用较弱;植株体内的Cd主要以NaCl提取形态存在(占89.61%),降低了Cd的生物毒害性。土壤添加低浓度Cd(0.25~0.50mg·kg-1),大豆籽粒中Cd-P表现为协同作用,Cd浓度升高则转为拮抗作用;不同浓度Cd处理,籽粒中Cd-Zn表现为协同作用,叶片中Cd-Zn则表现为拮抗作用。Cd胁迫促进大豆体内脯氨酸(PRO)的合成,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增强了大豆对Cd胁迫的防御和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镉(Cd)和苯并[a1芘(BaP)污染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营养液中镉和苯并[a]芘的浓度分别为10mg·L^-0和54mg·L^-0。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胁迫组小麦生物量下降,株高降低,复合胁迫组地上及地下干重分别下降13.1%和49.8%,株高增长最低;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低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复合胁迫组POD活性最高,CAT活性最低。镉、苯并[a]芘及其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且以复合胁迫最为显著。镉、苯并[a]芘联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0.20mmol·L-1Cd2+浓度下,0.10mmol·L-1亚精胺(Spd)浸种处理对油菜幼苗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使油菜幼苗叶片褪绿,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含量与对照相比极显著降低,Spd浸种处理可显著逆转这一变化,缓解叶片的褪绿现象。与Cd处理相比,Spd浸种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油菜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谷胱甘肽(GSH)含量,从而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含量,缓解了Cd的氧化胁迫作用。总之,Spd浸种处理通过提高Cd胁迫下植株体内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活性,降低活性氧(ROS)水平来缓解重金属胁迫对油菜幼苗的伤害,提高幼苗的耐重金属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松前水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浓度萘污染土壤对松前水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植物成熟期时土壤中萘的残留。结果表明:①萘浓度低于20mg·kg^-1时促进幼苗茎径、茎长、株高的生长,高浓度对其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②萘胁迫对水稻叶片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代谢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以苗期最为明显,其次是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幼苗阶段萘的高浓度组MDA累积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水稻幼苗阶段受到膜脂过氧化影响较为显著,分蘖期次之;拔节期水稻开始新生器官,抗性较弱,萘胁迫产生的过氧化作用超过了水稻的承受范围,使SOD活性显著降低。③在试验所设萘浓度范围内,水稻各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和光合作用速率均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均不超过对照的±5%,说明萘胁迫对松前水稻的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水稻对萘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④经过水稻一个生长周期,萘在种子中的残留量最多,其次是根部,且土壤中萘各浓度组的残留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水稻根部和种子中萘的含量均随萘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趋势,但各浓度组均高于对照组,20mg·kg^-1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倍、4.27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急性染毒方法研究Cd2+胁迫对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的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稻蝗体内SOD、CAT、POD活性均发生变化。SOD、CAT、POD 3种酶对Cd2+有一定的耐受性:当Cd2+浓度在这3种酶的耐受范围内酶活性提高,反之酶活性降低。Cd2+对不同发育阶段虫体3种抗氧化酶的影响不同:3龄若虫SOD、POD活性最高;雌性成虫CAT活性最低,而3龄雄性若虫CAT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产地环境中镉(Cd)对蔬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蔬菜可食部分超标,高浓度时影响其生长发育,基于评述蔬菜幼苗对Cd的敏感性是按其对Cd的吸收累积量来排序,累积Cd量越高定义为该蔬菜幼苗对Cd越敏感,采用水培方法,探讨了Cd对小白菜(叶菜)、黄瓜、豇豆(果菜)和萝卜(根菜)幼苗吸收累积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幼苗根和茎叶中累积Cd量均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同一处理浓度下根中Cd含量远高于茎叶中Cd含量,根和茎叶对Cd的累积强弱顺序也即蔬菜苗期对Cd的敏感性排序为小白菜〉萝卜〉黄瓜〉豇豆;随Cd浓度增加,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升高;蔬菜出苗率、幼苗根长、植株鲜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新疆特有濒危保护植物矮沙冬青(Am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f)的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干旱胁迫对矮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平均发芽速度、胚轴和胚根长度及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均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延缓了矮沙冬青种了萌发进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当-1.20MPa的PEG胁迫处理的种子在试验结束时仍未能萌发,表明-1.20MPa是矮沙冬青种子萌发的临界水势。PEG模拟十旱胁迫中,当PEG处理为-0.2MPa时,虽然最终发芽率与对照一样,但其胚根、胚轴的长度都比对照短,说明矮沙冬青胚根、胚轴的生长比发芽率对干旱胁迫更敏感。干旱胁迫可能是导致矮沙冬青种群天然更新能力弱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将为矮沙冬青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群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 nanoparticles of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nWTRs) and salt stress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parameters of cucumber seed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ree nWTRs treatments (0, 500, and 1000 mgL?1) nWTRs and five saline solution (fresh water: sea water) treatments had 0.70, 2, 3, 6, and 11?dSm?1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germination (GP) for the primed seeds treated in fresh water and nWTRs. The GP reduction was higher in seeds primed in fresh water compared to which primed in nWTRs. Salt stress negatively affected radicle length of cucumber seedling for both priming treatments. However, this impact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the primed seeds treated in fresh water than which treated in nWTRs at high salinity stress. Priming in nWTR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oot radius of cucumber seedlings, and the1000 mgL?1 priming treatment obtained a lowest value of radicle radius. Increasing salt concentration in culture medium reduced total biomass of cucumber seedling, however for the primed seeds treated in nWTRs, the total biomass was increased in comparison with which treated in fresh water. Salt tolerance and vigor indices were significantly (p?<?0.01) affected by salinity levels, nWTRs treatm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nWTRs are ameliorating materials for plant growth und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培养眦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4种多年生根茎型耐旱植物俄罗斯新麦草(Elymus junceus Fisch)、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 Schreb)、羊草(Leymus chinensis Trin.Trzvel.)和高冰革(Agropygron elongatum Host Nevski)种子对不同浓度(0、25、50、75和100mmol·L^-1)Na2CO3胁迫及胁迫解除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响应。结果表明,4种牧草发芽率均在没有Na2CO3胁迫时最高,且以苇状羊茅最高达到96.8%,羊草最低73.1%;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呈下降趋势,高冰草在100mmol·L^-1Na2CO3下发芽率仍达到14.9%,而其他3种牧草在此浓度下没有观察到萌发的种子。4种牧草的发芽速率均与Na2CO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同Na2CO3浓度下,4种牧草中苇状羊茅最高,羊草最低。Na2CO3胁迫对根长的抑制明显高于苗长,且对不同物种影响不同;75mmol·L^-1Na2CO3胁迫下,除了高冰草根长为3.4cm之外,其他3个物种根的伸长几乎完全被抑制。解除胁迫后,羊草种子发芽恢复最快,且发芽率与原Na:CO,浓度成正比;高冰草、俄罗斯新麦草和苇状羊茅几乎均为0。上述结果说明,4种牧草中,种子萌发期以高冰革耐Na2CO3能力最强,其次是俄罗斯新麦草和苇状羊茅,羊草种子最差;但当胁迫解除后,羊草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恢复率,这也是其适应盐碱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龙葵(Solanum nigrumL.)是Cd超累积植物,可用于植物冶金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超累积植物的生理基础研究有助于提高其对Cd的富集效率。龙葵种子在含有不同浓度CdCl(20、30、50、100、150、200μmol·L-1和300μmol·L-1)的琼脂培养基上萌发7d。结果表明,龙葵在200μmol·L-1和300μmol·L-1Cd时发芽率显著降低,而低浓度Cd(30~150μmol·L-1)胁迫下无显著差异;在Cd≥30μmol·L-1时,活力指数、发芽势均显著降低,幼苗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幼苗生长分析表明:在30~150μmol·L-1Cd处理下根长下降约17%~35%,显著低于200~300μmol·L-1Cd处理(下降79%~90%);株高随Cd浓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子叶抗氧化酶活性分析表明:100~150μmol·L-1Cd胁迫下,CAT和APX活性显著上升;在Cd胁迫下,SOD活性降低但维持在较高的活性水平。表明龙葵幼苗能忍耐小于150μmol·L-1Cd,抗氧化酶活性在抵抗Cd毒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