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蓝荣庚 《畜禽业》2012,(7):10-13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高温季节洋二元杂种初产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9:20: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结果表明:21.8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节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01,(12):24
用240头仔猪(11.0±0.1日龄,3.93±0.05kg)测定了在断奶后头14d中日粮物理形态和育仔环境对猪生长到上市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液态日粮的猪比饲喂营养相同的干颗粒日粮猪重21%(9.22kg比7.60kg;P<0.001),增重、采食量和增重/饲料比分别高44%、18%和22%,达上市体重(110kg)的时间早3.7d(P<0.01).  相似文献   

3.
大豆黄酮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婷  韩正康  王国杰 《畜禽业》2002,(8):X002-X003
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Da)对初产蛋鸡生产性能及内分泌的影响。选用135羽174日龄迪卡产蛋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Da3mg/kg组和基础日粮+Da6mg/kg组,试验期为21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鸡产蛋率和只日蛋重均显著增加,料蛋比显著下降;血清总钙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提高,无机磷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17β-雌二醇水平极显著提高,IGF-I含量降低。本次试验表明Da可通过内分泌途径,改变蛋鸡的内源激素水平及钙磷代谢,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曹云 《畜禽业》2018,(4):12-13
为研究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发酵豆渣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江苏泰州一规模化猪场选取10头哺乳母猪进行发酵豆渣替代部分豆粕和麸皮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提高了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在哺乳期24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存活率比对照组高32%;在哺乳期27 d时,发酵豆渣组仔猪平均体增重增加。母猪泌乳量和仔猪窝重在哺乳期24 d和27 d无显著差异。泌乳期日粮添加5%的发酵豆渣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增加了母猪采食量,提高了仔猪存活率,使母猪产后体况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酵母硒能否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酵母硒的添加量是否能进一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先选择血缘相同、体重相近、妊娠日期接近(妊娠84~86d)的长Х大母猪15头,在其日粮中分别添加0.3mg/kg亚硒酸钠、0.2mg/kg酵母硒、0.5mg/kg酵母硒,比较平均初生窝重、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结果表明平均初生窝重、平均断奶窝重、初生个体重方面,酵母硒组与无机硒组相比有所提高、。断奶个体重,高水平的酵母硒组极显著的高于其它2个处理组,高水平酵母硒组母猪泌乳力也较无机硒组和低水平酵母硒组极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蓝荣庚 《畜禽业》2012,(5):23-25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秋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6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8.65%、18.15%、17.65%,但饲粮的赖氨酸均为粗蛋白质的6.3%(Lys/CP=0.063),即赖氨酸分别为1.17%、1.14%、1.11%。消化能14.23MJ/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3∶86∶60∶20,每组20个重复,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6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65%组(P<0.05),与18.1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L-赖氨酸和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65%(赖氨酸1.17%)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水平影响初产母猪妊娠前期增重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果  吴德  刘琴 《畜禽业》2007,(9):47-47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张果等,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自身增重、胚胎重及胚胎存活率的影响.选择160日龄左右生长发育一致的长大二元杂交初产母猪63头,配种时体重达到约90kg,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配种后随机分为3个处理(高、中、低3个营养水平),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含消化能13.39MJ/kg,粗蛋白质13.1%),各处理组母猪按规定喂量饲喂,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蔗糖铁,研究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母猪日粮中添加1000mg/kg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母乳中铁含量(P≤0.05);提高哺乳仔猪的平均初生重、21日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降低哺乳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P>0.05)。开发蔗糖铁作为新型补铁剂对养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1,(1):17-18
目的研究干湿二槽饲喂法在仔猪断奶后7 d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试验选用6窝(54头)个体均匀、健康状况良好、哺乳母猪胎次相同、在21日龄实行早期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实验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窝共26头仔猪,试验组3窝共28头仔猪。对照组饲喂方式采用猪场现行少喂勤添的断奶补料方法进行饲喂,试验猪饲喂方式采用干湿二槽法进行饲喂,实验进行7 d。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猪只平均日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26%和40%;单位增重饲料成本降低了10%。结论仔猪断奶后7 d使用干湿二槽饲喂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成绩,还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依阿华州立大学D.B.Jones等人,为评价初产母猪日粮氨基酸对促黄体素(LH)分泌和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在23d哺乳期中,选择哺育一窝13只仔猪的36只初产母猪,分别分配给每天6kg含高蛋白(HP组,1.20%赖氨酸)或低蛋白(LP组,0.34%赖氨酸)的玉米-豆粕型日粮。通过改变日粮中玉米和大豆粕比例获得所需日粮赖氨酸浓度。在泌乳0、5、10、15和20d,在6h期间,分别间隔15min、1h、6h,评价血浆LH、ACTH和雌二醇17β。从断奶至断奶后45d,每天对母猪进行发情检查。哺乳期间,喂LP和HP日粮的母猪每天分别消耗4.41kg和4.98kg饲料。断奶时,LP组母猪体重较轻(P<0.05)、窝重较轻(P<0.05)、延长断奶至发情间隔(P<0.05)。LP组母猪的平均和基准线LH浓度以及LH脉冲6h较低。LP组母猪和HP组母猪之间的差别在泌乳10d形成。血浆雌二醇和ACTH浓度不因日粮而改变。泌乳第5d和第10d的平均LH浓度同断奶至发情间隔相关(γ分别为-0.54和-0.56,P<0.01))。第10d平均LH浓度同0~5d、5~10d乳形成所需的日粮赖氨酸极大不足相关(γ分别为-0.39和-0.49,P<0.05),泌乳早期母猪日粮氨基酸采食量不足会引起产后10dLH分泌较少,并与断奶至发情间隔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刘长忠  张毅  李让富 《畜禽业》2000,(12):20-21
选用4窝30日龄左右的长白哺乳仔猪,以窝为单位,采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菜籽饼添加水平为0%,3%,7%,11%的日粮各3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的菜籽饼,哺乳仔猪的采食量无显著变化(P>0.05),当菜籽饼添加水平达到7%时,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适宜的营养需要。方法试验选用日龄相近、生长发育正常、体重约32.87㎏的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高、中、低3种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结果 30~94 kg体重阶段,3组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正常,日增重为472.38~493.17 g,料重比为(3.90~3.95):1;后备母猪可正常发情,初次发情日龄为181.30~182.65 d,初情期体重为81.60~84.85 kg,初次发情持续时间为3.60~3.80 d。达94 kg体重时高、中、低营养水平日粮3组的体高、体长、胸围、胸深和胸宽均基本一致。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湘沙猪配套系后备母猪前、后期采用低、中营养水平日粮饲喂是合适的,即前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4.2%~15.02%,后期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分别为11.64~12.25 MJ/kg和12.3%~13.00%。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21,(2)
目的研究饲粮钙、磷添加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太行鸡饲养标准的制定及日粮配方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 720只13周龄太行鸡随机分为9个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试验采用2×3双因子试验设计(日粮钙水平分别为1.1%、0.9%、0.7%,有效磷水平分别为0.65%、0.60%、0.55%),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为期7周,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结论育成期太行鸡饲粮磷水平为0.65%、钙水平为1.1%时,具有最大日增重、较低的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以及较高的血磷水平,促进生长发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01,(1):24
包含635只青年母猪的一个合作试验在8个研究站进行,以进一步估计育肥青年母猪赖氨酸需要量。5个日粮处理的粗蛋白水平在16.0%~24.4%之间,赖氨酸水平为0.80%、0.95%、1.10%、1.25%和1.40%。每个处理,每个站最少设2个重复猪圈。平均起始和最终体重分别为53.6kg和116.4kg。试验结束时,将猪屠宰,测定热胴体重、第10肋膘厚、背最长肌面积。从这些测定数据,估计胴体无脂瘦肉百分率和无脂瘦肉增重。试验结果表明,从54kg到116kg体重,平均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306gd的青年母猪的日粮赖氨酸需要量,可能不高于获得体增重和胴体瘦肉生长速度最大比率和效率日粮的0.8%;可能由于NE进食量降低,较高日粮赖氨酸水平会增加育肥青年母猪胴体瘦度。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10)
选择品种相同、胎次、产仔日期相近的仔猪15窝(120头),在出生15-17日龄开始试验(体重大约5 kg左右)。以窝为单位,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试验共设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各处理组间仔猪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加任何药物添加剂,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抗生素添加剂(喹乙醇+吉他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加25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Ⅱ组为饲喂基础日粮加5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加1 000 mg/kg微生态培养物的日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新型微生态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仔猪的断奶重、末重(试验结束)、日增重等生长性能指标都显著高日增重,并且显著降低料重比及腹泻率,同时显著提高了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血清指标。本研究证明,新型微生态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的调控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6.
日粮钙磷比率对猪钙和磷表观吸收的影响/喂象草添加不同水平紫花苜蓿对初产母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断奶仔猪日粮添加吡哆醇可提高生长性能/煮熟糖蜜舔砖对肉用阉牛消化大草原干草的影响/根据指数淘汰母猪/可降低奶牛产乳热患病率的药剂/利用生物节律调节畜禽生长  相似文献   

17.
法国N.Quiniov和J.Noblet选择63只经产大白母猪用于研究5个环境温度(18、22、25、27和29℃)和2个日粮蛋白质含量对它们泌乳性能的影响。每个温度处理,在21d哺乳期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日粮蛋白质含量为14%或17%,必需氨基酸水平不限制。哺乳第7~19d,家畜不限量采食饲料。结果,日粮成分不影响泌乳性能。在21d泌乳期中,在18~29℃之间,采食量从5.67kg/d降到3.08kg/d;在7~19d之间,相应值分别为7.16和3.48kg/d。采食量曲线下降;从温度(T,℃)和体重(BW,kg)可预测自由采食量(VFI):VFI=-49052+1213T-31.5T2+330.BW-0.61BW2(剩余标准离差:1018)。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升高(18~19℃之间)而升高(34.6~37.4℃),而乳房温度在25℃时达最高(38.3℃)。皮肤和直肠温度在27℃时最小(2℃),在29℃时保持恒定。该常数与采食量显著减少一致。18~29℃之间,呼吸频率从26次/分增加到124次/分,表明蒸发临界温度低于22℃。在18~29℃之间,失重从23kg增加到35kg,但其估计化学组成仍是个常数。18~25℃之间,猪的生长速度将近是常数(241g/d),高于25℃则下降(27、29℃时分别为212、189g/d)。表明,为保持母猪的生产性能,25℃为哺乳母猪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8.
胡清河  郑晓强 《畜禽业》2000,(10):34-35
选用12窝共126头杜长大三元哺乳仔猪随机分成1,2两组,对照组饲喂现正使用的一阶段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二阶段基础日粮。49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二阶段基础日粮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仔猪日增重提高了 10.5%;饲料报酬提高了 7.0%,腹泻率降低了 46.6%,死亡率降低了 62.2%,经济效益提高了 14.3%.结果表明,仔猪前期(60日龄前)使用二阶段基础日粮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添加益生素对羔羊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月龄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在基础日粮中加3个水平剂量的益生素(0.05g/只·d、0.10g/只·d、0.15g/只·d)饲喂47d,观察3个水平益生素对羔羊增重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益生素的添加水平为0.10g/只·d时,育肥羔羊的增重、日增重、料肉比、钙、磷、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即羔羊饲料中0.10g/只·d剂量的益生素,可使育肥羔羊得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耿毅 《畜禽业》2000,(5):24
内布拉斯加的S.L.Tilton等人做了2个试验。试验1,采用2组18只母猪评价添加脂肪对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和奶产量及其成分的影响。母猪不限量采食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或含10%牛羊油的相似日粮,结果处理间进食量、ME进食量和奶产量无差别(P>0.10)。喂牛羊油母猪奶中由于脂肪和灰分含量增加(P<0.05),所以干物质百分率较高(P<0.05)。与喂对照日粮母猪奶中脂肪酸百分率相比,喂牛羊油日粮母猪奶中C10∶0、C14∶0、C16∶1和C18∶3脂肪酸百分率较低(P<0.05),C18∶0和C18∶1脂肪酸百分率较高(P<0.05)。试验2, 30只母猪喂与试验1中相似日粮,用于确定牛羊油日粮对断奶仔猪胴体成分的影响。一窝仔猪数标准化为10只仔猪。结果,母猪的酸性洗涤纤维进食量(ADFI)无差别(P>0.10)。周2(P<0.05)、周3(P<0.05)和整个哺乳期(P<0.05),喂牛羊油母猪的ME进食量比喂对照组母猪的多。喂牛羊油日粮母猪的仔猪断奶窝重比对照组母猪的仔猪重(P<0.05)。喂牛羊油母猪仔猪的胴体脂肪重和脂肪率较高(P<0.05)、水分和蛋白质百分率较低(P<0.05)。表明,喂牛羊油母猪奶中脂肪含量增加使得哺乳这些母猪的仔猪增重增加,增加的增重成分几乎仅是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