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因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岷江干旱河谷区长期处于缺水的自然环境之下,在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上,一般选用耐旱树种,节水造林。由于岷江干旱河谷的降水量小,植物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这样的生长环境导致了植物生长缓慢。目前,水分子成为限制岷江干旱河谷造林的关键因素。由此,展开对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耗水性的研究,也是研究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的关键所在,该篇致力于协调造林植被与河谷水资源的关系,主要以辐射松、油松、榆树、岷江柏和侧柏五个树种为研究对象,展开岷江干旱河谷造林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元谋干热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气候炎热干旱,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给造林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木豆根部具有根瘤,是干热河谷地区荒山、退耕还林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在对印度木豆多年适应性研究和木豆造林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了在该区域采用木豆进行造林的关键技术,即选择合适品种,采用鱼鳞坑或隔坡水平沟整地造林方式,施足底肥,直播造林,加强管理等。可为干热河谷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干热河谷是造林困难区域,过去造林遵循以树、草种的选择和造林时间、造林方法的选下来适应或逃避不利因素.但在经济条件制约下,采用现代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受到限制,同时可选树、草资源十分有限,长期以来严重影响造林工作的进行和造林质量的提高.作者提出通过整地和防渗处理,人工引起并拦蓄地表径流,改善林木生长的上壤水分条件,以达到林木在干旱区域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岷江上游杂谷脑干旱河谷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资料,根据地形、土壤、水分、植被等因子对该区域河谷地带、阴坡和阳坡的生境分别进行了分类,为该区域的生境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也为人工造林中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也为类似困难立地条件地区的人工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四川省引种栽培的辐射松的抗逆性。研究结果表明:辐射松幼林在四川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较强的抗病、抗虫能力;根据造林地海拔与林木受冻害的关系,提出在岷江上游河谷区适宜栽培的海拔上限为2100m。辐射松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区域造林保存率极低,而且易感病虫害,不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技术措施及初步成效陈玉德,吴陇,喻赞仁关键词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造林技术元谋坝区是云南典型的干热河谷区。由于气候异常干旱炎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林极度困难。30多年来不少单位和部门先后多次到该地区进行...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汶川干旱河谷,地处川西北高山峡谷区,四周山高坡陡,山岭与谷底相对高差1500—2500米,由于地形地貌影响,植被破坏时间较长,河谷气候干燥形成十年九旱,土壤瘠薄干旱,焚风效应、山谷风盛行、植被稀疏,荒山面积大,解放后,汶川县威州林场在低山河谷地带进行了人工造林,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造林成活率低。为研究汶川地区造林技术,给飞机播种造林提供依据,我们于1979年3月在这一地区进行人工撒播松树试验,现将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