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燕飞  吴加宁 《南方农机》2023,(12):163-166
毕业设计是对本科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查和实践应用,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如何将新工科的内容融入到各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当中,是教育领域各部门的关注重心,也是农业工程专业发展与教学的落实点和突破点。基于此,课题组从毕业设计的理论实践与创新、选题设计、开题时间安排、文献查阅和论文评分标准5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新工科+人工智能”背景下农业工程学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改善建议,以鼓励学生深入学习、自主创新,为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促进“新工科+人工智能”的新型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推进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新工科背景下实施进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学生知识体系跟企业实际需求有差别、农机企业配合学校实习模式不完善、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足、企业指导教师理论性欠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不足、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管理理念存在差异等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制定了学校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企业与学校的共同点,加强顶层设计等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缺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入,汽车后市场对汽车类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形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体系,为汽车后市场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德州学院新工科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2+2+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合开发基础课程体系、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共享创新实验区。立足新工科,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创新“复合型”企业需求人才,同时减轻高校就业压力,为企业解决用人难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统筹当地人力资源的调配,促进和发展当地经济,对地方工科本科教育进行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农业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电信专业围绕培养"适应新工科需求的电信人才"的实践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素养、基础、综合、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产学融合将企业力量引入各级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校企双师模式",形成了以课内实践教学为主干,课外实践活动促优...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新工科与双创背景下传统机械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并以天津仁爱学院为例,提出了应对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机制。机械工程训练科目由专业知识训练和创新科目训练两部分组成,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新技术实物融入训练课堂,配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综合评测,提高学生机械工程训练各项专业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培养适应新工科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工科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这一教学环节中对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新工科内涵,以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定位研究了农机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工科专业定位需要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需要体现专业特色。新工科的培养模式需要体现在现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革新与升级中,需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韩博 《现代农机》2023,(3):114-116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高等院校为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人才,就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顺应时代变化。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梳理新工科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和兴趣,提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的措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对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如何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梁芬 《南方农机》2023,(18):174-177
【目的】为了解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单一化”等问题。【方法】笔者结合学校服务中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新工科建设需求,提出了“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人才培养“升本、就业、创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该专业面向智能电网方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群,详细论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结果】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升级改造的瓶颈,打造了新兴产业下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农科和新工科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被提出新的要求,应当注重工科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以提高工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根据专业素质培养的"认知—理解—应用—创新"四个层次,构建农科特色的分层递升式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兼备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法】课题组以九江学院材料成型专业获批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九江学院校企“二八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天生我‘材’”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果】九江学院材料成型本科教学实现了八个转变,在同类型的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和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研率逐年升高,就业率达到99%。【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OBE理念下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校企、校地、校所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建设要求,笔者分析了机器人工程这一新工科专业中"嵌入式系统"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程实践及考核方式等维度上研究改革目的及对应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思维强、兼具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文章结合近年来在本科毕业设计方面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我校机械类专业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为例,说明了提高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对策,促进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有别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侧重多学科融合。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新时代建设的当代,社会建设需要一大批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新工科的培养理念也由此诞生。因此,将多学科进行融合,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将专业与创新融合,才能实现新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新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脱节、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以新疆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构建了新工科视域下农业机械化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内容及实施方案,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农机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创新型新工科人才,为新疆的农业机械产业快速发展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变革,新工科教育理念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新工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应结合新工科背景对机械制图与CAD[1]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不断优化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为培养工匠精神、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全新思考与实践方式,科学育人覆盖工科基础教学课程,做好机械制图与CAD思政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20.
杨雪  吴世青 《南方农机》2022,(2):187-189
围绕机械制造专业背景的具有创新创业特色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了毕业设计的步骤、专业特点和国内相关专业技术的发展动态,挖掘相关专业典型人物、事件的特征特点和案例,探索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毕业设计课程的有效措施和考核方法,引导学生在毕设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