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区冷饭团单株雌花占比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阳市贵州省植物园、贵州锦屏县隆里乡、湖南通道县双江镇三地对人工驯化栽培的冷饭团开展单株雌花、雄花比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植物园冷饭团雌花占有率为11.75%、锦屏隆里冷饭团雌花占有率为89.00%、通道双江冷饭团雌花占有率为84.50%,锦屏隆里和通道双江冷饭团雌花占比率很接近,贵州省植物园冷饭团雌花占比率与锦屏隆里和通道双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正>棉花移栽以后,正值梅雨季节,气温低、雨日多,光照少,致使棉花返青慢,花芽分化推迟。尤其是水改旱的棉田,沟系不畅,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根系受阻,棉花苗小瘦弱,叶黄,秆红,形成"僵苗"现象,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僵苗发生。一、僵苗类型。一是渍害僵苗。这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僵苗,常见于低洼棉田或棉  相似文献   

3.
<正>机插早稻秧苗素质相对较差,秧龄一般只有15~18天,秧苗较小,抗逆性较差,机插后易发生僵苗不发的症状,应根据造成僵苗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使僵苗转化。僵苗形成原因。(1)苗质型:育秧时落谷量过高,或严重超秧龄,造成秧苗细长,叶色发黄,风吹易倒,繜苗期显著长于正常秧苗,这种秧苗插后易发生僵苗。(2)虫害型:在秧田期或插入大田后受到稻蓟马、稻象甲等危害,叶片卷缩或破损,秧苗生长滞后而出现僵苗。(3)肥害型:大田有机肥未经充分腐熟或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冷饭团种子进行4种不同催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催芽处理中,用50μg/mlGA溶液浸种8 h,进行沙藏处理的种子,发芽较早,发芽率最高;0.5%CaCl2+50μg/mlGA混合液浸种8h,进行沙藏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苗生长健壮;100ppm智能100(原阿波罗100)溶液浸种8h处理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早稻移栽以后,有些稻田迟迟不返青或返青后迟迟不分蘖,有些甚至逐渐萎蔫,这种生长停滞的现象生产上称为发僵,也称坐蔸。近些年来,我市农技人员对早稻僵苗的发生原因及症状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系统研究。现将常见的几种僵苗类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稻僵苗类型及预防措施何荣鹤,陈振飞(浙江省宁海县农业局315600近年来,随着抛秧技术的推广,各地相继发现黄苗迟发和僵苗不发现象,严重影响了抛秧优势的发挥和推广,现将我县出现僵苗类型与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深陷类型。特征是稻苗下沉,苗成簇立……  相似文献   

7.
君子兰出现“僵苗”时,往往盆土板结,透气性差,渗水不利,盆土不旱即涝。再加上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当,使植株处于恶劣的环境中,根系即使不烂,也不会正常吸收养分。处理“僵苗”,就是要从改变其根系生存环境入手,复壮植株。  相似文献   

8.
1僵苗 1.1僵苗特征 幼苗生长发育过度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矮小,叶片小而薄,叶片颜色淡、茎细、根小,新根发生少,花芽分化不正常,开花少,定植后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粳稻品种"藤坂5号"与籼稻品种"江西丝苗"为亲本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137个株系)为作图群体,对F2:3家系的3叶期水稻幼苗冷处理(10℃/8℃,昼/夜)5 d、恢复培养7 d后的耐冷级别、叶枯萎度及苗成活率进行完备区间作图。在分子标记连锁分析过程中共检测到6个控制水稻耐冷性相关性状的QTLs,其中,控制耐冷级别、叶枯萎度及苗成活率的QTLs各有2个,而且每个性状的2个QTLs都分别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RM22772-C61344和第11染色体的M100-RM26567区域内,这些QTLs具有较高的耐冷表型贡献率(14.09%~28.60%)。QTL的定位结果采用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进行了验证,发现控制耐冷级别的2个QTLs的F值都超过了QTL检测的阈值,而叶枯萎度和苗成活率2个性状的QTLs中各有1个QTL(q LWR-8和q SR-11)的F值超过了QTL检测的阈值。研究结果显示在第8和11染色体确实存在2个与水稻耐冷性相关的位点,可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精细定位打下基础,也为耐冷水稻品种育种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移栽油菜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引起生理性失调,使生长缓慢而形成僵苗;僵苗在冬前不发,越冬期易受冻害,开春后茎秆纤细分枝少,有效角果少,严重影响产量。(1)渍害僵苗渍害主要是排水不良或整地时田间土壤含水量过大,使之糊泥包桨,形成暗渍;渍害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甚至腐烂,油菜外层叶片变红,内叶生长停滞,叶色灰暗,心叶不能展开。渍害僵苗多发生在稻茬田。预防措施:提早开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田间暗渍;选择晴天整地,于晴天抢栽大苗,切忌阴雨天抢栽;在施足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南雄烟区春季低温条件下,使用烟苗漂浮育苗法扩繁烟蚜及烟蚜茧蜂繁过程中寄主繁育速度慢的问题,开展了利用漂浮育苗法繁育萝卜苗,采用蜂蚜同接法在萝卜苗上繁殖烟蚜茧蜂的试验。结果表明,漂浮萝卜苗生长至5 叶1 心需要24.5 天,比漂浮烟苗生长至5 叶1 心缩短了25 天。在漂浮萝卜苗生长至3 叶1 心时以蜂蚜同接法每株分别接蚜15~20头繁蜂效果较好,20天后每株僵蚜量最高可达125.5 头,25 天后每株僵蚜量最高可达145.5 头。每株接蚜30 头,可以在20 天后得到最大僵蚜产量152.5头,但25天时僵蚜数量出现下降趋势。利用漂浮苗育法繁育萝卜寄主,在萝卜苗生长至3叶1心或4叶1心时,采用含40%寄生蚜的蜂蚜同接法扩繁烟蚜茧蜂,可获得较高繁蜂效果,并使整个繁蜂过程时间缩短20~25天左右,简化了繁蜂工艺,降低了繁蜂成本。  相似文献   

12.
所谓“僵苗”,是指由于水肥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花苗呆滞不长现象,此时花卉呈不死不活的状态。对付这种“僵苗”,最好的办法就是“干旱疗法”。即在一定时间内(20天、2个月或更长时间,视不同花卉的不同情况而定)断绝水分供应,迫使花苗在干旱的环境下增加新根的生长,直到花苗长好了新根,再给予正常的水肥供应,到那时“僵苗”必然迅速恢复生机,快速生长。这是植物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因为在干旱条件下,花苗为了生存,必然要长出更多的新根,以求获得维持生命必需的水分。另外盆土在干旱时透气良好,也有利于新根  相似文献   

13.
水稻僵苗不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南县位于暖温带南缘 ,粮食作物为稻麦一年两熟 ,水稻为中粳稻 ,是典型的粳稻县。近几年大面积种植优质粳稻品种“早丰 9号”和“武育粳 3号” ,大田有 40 %~ 6 0 %的田块前期僵苗不发 ,田块常使用水稻僵苗灵和僵苗防治灵等调节剂 ,造成水稻后期不同程度倒伏 ,减产幅度为 1 0 %~ 40 %。僵苗也给农技人员正常技术指导带来困难。1 水稻僵苗症状稻苗栽插后不能正常返青分蘖 ,出现坐蔸或发僵现象。具体表现为 ,植株矮小瘦弱 ,出叶缓慢 ,分蘖少而且发生迟 ,叶尖干枯 ,叶脚发黄 ,似缺氮症状 ;稻根黄色或黑色软绵弹性小 ,新根少而细 ;有些植株…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僵苗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本僵苗不仅母本生长发育受阻,还会造成父母本花期相遇不良,从而对杂交水稻制种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制种减产。因此,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僵苗后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现根据我地汕优63和协优63制种实践,谈谈母本僵苗的发生及补救措施。1发生原因1.1水管不当。有...  相似文献   

15.
正机插水稻是采用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相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但是由于机插稻的宽行浅栽,为低节位分蘖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具有分蘖暴发力强、分蘖期长、够苗期提前、高脚苗容易偏多、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的特点。因而在管理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前期发生多见的僵苗现象,对症  相似文献   

16.
<正>在西瓜育苗时,瓜农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异常苗,影响瓜苗的正常生长,不利于西瓜的高产优质,值得引起注意。僵苗幼苗生长弱,展叶慢,新生叶叶色灰绿,叶片增厚、皱缩,子叶和真叶变黄,地下部根发黄,甚至褐变,组织僵硬。引起僵苗主要原因是苗床气温低,不能满足西瓜根系生长的温度要求。苗床土质过于粘重,通风不良等影响发根。定植时苗龄过长,移栽时根系损伤过多,遇到地下害虫危害,更易出  相似文献   

17.
问:我曾邮购一批茶苗,用同样栽植方法,但有的已一两年了,不长枝,不发叶,我拔起一株观察也未长新根。怎样解决这种“僵苗”问题? 常德陈品才答:首先应了解造成僵苗的原因。根据笔者浅见,往往有如下几种情况引起:(1)小苗先天不足。其一是,母本植株本身由于受病害、失水、肥害、霉根等的影响,植株生长差或处于病态状况。其二是,母本虽然健康,插条取的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作物。玉米缺锌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失绿,出现白化花叶苗,失绿部分叶片变薄,节间缩短,叶窄株矮,严重时植株节间变短矮缩,根部变黑,叶片短而阔,簇生,叶肉增厚。由于比正常植株生长显著缓慢,所以人们称之为僵苗。玉米发生僵苗后,苗期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作物.玉米缺锌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失绿,出现白化花叶苗,失绿部分叶片变薄,节间缩短,叶窄株矮,严重时植株节间变短矮缩,根部变黑,叶片短而阔,簇生,叶片增厚.由于比正常植株生长显著缓慢,所以人们称之为僵苗.玉米发生僵苗后,苗期生长势弱,生长缓慢,生育进程推迟.  相似文献   

20.
乙草胺与二甲戊灵混用防除棉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乙草胺和二甲戊灵混用能有效防除棉田龙葵、灰藜、稗草等主要杂草,施药后第41天,对杂草的防效在90%以上,但遇到高温、强降雨天气容易导致棉苗形成僵苗,天气过程越长蹲苗的时间也越长。不建议大面积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