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整体平衡分析,通过分层级线性插值的方法对地价进行外部的整体平衡分析,并利用Geoda软件分析测算地价和插值地价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层级的区片综合平衡地价与插值地价相差较小,地价制定较为合理,与各市县的区位状况相符,能够体现征地补偿实行的“同地同价”原则,保证各市县地价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内涵为出发点,将河南省新乡市作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地利用结构、农业总产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土地区位等7个主要指标,对土地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新乡市各县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显著性水平。发现新乡市各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这3个因素是显著相关的,以期为今后征地区片价格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新乡市市区为研究区域,详细论述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过程中区片地价的测算方法,在区片划分的基础上,以农用地地价修正法为主,产值倍数法为辅,测算了区片内的综合地价。将初步结果经对比论证,得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准地价平衡是城镇基准地价平衡的重要内容.该研究构建了不同级别的因素因子层,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市区的城镇商服用地进行了平衡研究,将18个省辖市市区分为5个类别,研究发现各市区地价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部分市区地价受地方政策影响导致价格偏低.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影响因素及权重,以宁夏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6个指标,对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Delphi咨询法,在保证数据可靠可用的前提下,通过众数分析法、平均数分析法进一步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宁夏各县(市、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土地区位、土地产值、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个因素显著相关,该结果以期为今后宁夏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测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的农用地征收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土地征收标准不合理的现象,为改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国土部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制定省域内各县(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就如何划分征地区片和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汪清县为例,通过对汪清县征地区片进行划分,对其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汪清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调整完善可以解决目前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中存在的区域划分不合理、区域间补偿标准相差较大、个别地区补偿标准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可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自身利益,对于依法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推进全县城镇化科学发展,保障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农地的市场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是推进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国家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提倡划分区片、按价征地,要按农地的市场价值计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针对于此,笔者在文章中提出合理确定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测算方法。通过对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的权益进行综合分析,借鉴城市地价评估的方法,指出可应用收益还原法、假设开发法和社会价值量化法三种评估方法来测算农地市场价格,并具体分析了这三种方法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制定和执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国务院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依法、合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解决当前征地工作中存在的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随意性较大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以安新县县城为例介绍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测算过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曹春  巨天珍 《甘肃农业》2006,(10):59-60
年产值倍数法是以土地年产值为基础、按照一定倍数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方法,是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所规定的唯一确定征地补偿标准的方法。但在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区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年产值倍数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决定了其已不适于城市规划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需要探索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夏敏峰  张效军  李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0-11992,12028
当前征地制度存在着诸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等问题,使我国的耕地资源锐减,耕地保护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保护。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结合江西省进贤县实际,具体实践了利用定级估价成果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思路,同时提出在区片综合地价基础上结合分等成果确定征地范围的思路,对进行合理征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以下简称征地区片价)是国家推动征地制度改革倡导实施的征地补偿计算办法,旨在将征地补偿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挂钩,使被征地农民能够分享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鄄城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征地补偿水平,科学测算征地区片价,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并体现长远生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张志  龚健  李亚芳 《湖北农业科学》2016,(18):4832-4836
从征地区片综合价格内涵着手,运用因素定级法进行区片划分,并将征地涉及的不同利益主体——政府、农民以及开发商看作“理性经济人”。为追求效益最大化,采用地价折中法即工业基准地价剥离法、社会保障法、收益还原法加权进行征地综合地价测算。最后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鄂州市征地区片价格为一级区片224.94元/m2,二级区片192.11元/m2,三级区片163.53元/m2,并在此基础上与当地的现行补偿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完善征地区片综合价的制订提供参考,也为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鹏飞 《河南农业》2006,(5):12-13,19
一、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总体规模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般来说,龙头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河南省目前有23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8家省重点龙头企业,这些重点龙头企业在全省18个省辖市的分布情况见图8。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制订并公布本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这标志着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即将出台。征地补偿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旧的补偿办法以具体地块的平均亩产值倍数来计算补偿费用,不仅使补偿费用偏低,而且相邻地块的征地补偿往往因用途不同而相差很大,补偿的随意性也较大,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将综合考虑地类、产值、土…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2010,(6):20-20
5月17-19日.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省秋粮生产技术培训班。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雒魁虎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省各省辖市、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中和豫西属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豫东和豫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进而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地区联动机制以及加大对落后地区投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7):149-152+158
本文基于河南省的气象及自然地理数据,构建综合评估体系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的带状递减趋势;河南省的承灾体暴露程度呈现出分层特点;河南省的防灾减灾能力总体上比较薄弱,多数区域的防灾减灾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河南省洪涝灾害敏感性整体较分散,郑州市以及河南省东北地区洪涝灾害敏感性较强;河南省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地区面积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较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低风险区。本文区划结果与河南省实际洪涝受灾情况吻合,对河南省各级政府开展预防洪涝灾害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土地还原利率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益还原法在农用地土地价格中的评估有很大的优势,能较好地评估出土地价格,但因为土地还原利率的确定存在困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收益还原法的应用.通过对几种确定还原利率方法的讨论,并结合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的实际经验,提出对农用地土地还原利率确定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效率提升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诉求。利用DEA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17年的建筑业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这18个省辖市的建筑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郑州、洛阳以较大体量领跑全省;不同地区的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差异明显;效率较差地区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较大冗余,可能引致未来的债务风险。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建筑企业规模,合理控制劳动力投入,促进建筑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