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旱冬瓜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与立地土壤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7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a在树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土壤-枇杷系统中Fe、Mn、Cu、Zn、Pb、Cd、Hg、As等8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情况,分析其富集特征和生理学机理,以期为枇杷良好的农业规范(GAP)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壤和"解放钟"枇杷根、茎、叶、果实为试材,用梅花形采样法随机采集土壤样品和枇杷植株样品,对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试验标准偏差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Fe、Mn、Cu、Zn、Pb、Cd、Hg、As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别为2 318.22,2 007.28,158.80,957.58,63.89,2.167,0.196,31.66 mg/kg,植株中分别为183.92,333.88,25.69,140.96,15.99,0.164,0.021 2,1.20 mg/kg;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92.65%,85.74%,86.08%,87.17%,79.98%,92.96%,90.24%,96.35%,植株中分别为7.35%,14.26%,13.92%,12.83%,20.02%,7.04%,9.76%,3.65%。Fe、Mn、Cu、Zn、Pb、Cd、Hg、As在植株中总的富集系数分别为7.934×10-2,16.663×10-2,16.117×10-2,14.720×10-2,25.028×10-2,7.568×10-2,10.816×10-2,3.787×10-2。各种元素在土壤与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富集能力不同,Fe、Pb和As表现均为土壤>根>茎>叶>果实,Mn和Zn均表现为土壤>叶>茎>根>果实,Hg为土壤>根>叶>果实>茎,Cd则是土壤>茎>根>果实>叶,Cu为土壤>根>果实>叶>茎。【结论】土壤-枇杷系统中8种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及富集存在差异,总的富集趋势为Pb>Mn>Cu>Zn>Hg>Fe>Cd>As。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 7种矿 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旱冬 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 a在树皮中 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 集能力, 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 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 间的相关 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 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赣南脐橙不同生长发育期果实营养物质含量及果实与叶片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重金属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果实和叶片中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脐橙生理代谢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赣南10年生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自脐橙盛花期后90 d (7月)起,每月测定不同生长发育期脐橙果实糖酸含量及果实和叶片中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B、Fe、Mn、Cu、Zn)、重金属元素(Pb、Cr、Cd)和轻稀土元素(La、Ce、Pr、Nd、Pm)等的含量,分析其周年动态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9月份是脐橙果实和叶片矿质营养及重金属元素变化的关键时期。果实纵、横径和单果质量均与生长发育期呈显著正相关,脐橙果实近球形,果形指数为1.04~1.07。柠檬酸是脐橙果实总酸的主要组成成分,最高可达82.76%。叶片矿质营养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果实。大量元素Ca、Mg和微量元素Cu、Zn是影响果实和叶片矿质营养积累的关键因子,其中Ca可以促进果实Mg和Cu的积累,抑制叶片Mg和Zn积累;Mg与果实Cu和叶片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脐橙果实中未检测出Pb和Cd元素,叶片中Pm与其他4种轻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B是影响叶片Pm积累的关键因子,能显著促进叶片Pm积累,果实中未检测出Pm;果实和叶片中的La、Ce、Pr、Nd元素之间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脐橙果实品质受矿质营养元素的协同影响,其中大量元素Ca、Mg和微量元素Cu、Zn是影响脐橙果实品质的关键因子;脐橙果实品质未受到重金属Pb、Cr、Cd的污染;脐橙叶片轻稀土元素La、Ce、Pr、Nd含量越高,转移积累到果实中的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10年测定了福建上杭县新元果业和绿然生态农庄脐橙果园区两样地种植8年和13年相应园区土壤营养状况、土壤微生物及脐橙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两样地土壤中只有速效K的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TN、水解性N、TP、速效P、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趋势不一致,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S差异不显著,两种植年限土壤除了pH值低于适宜指标外,其余各元素均在适宜指标范围内;除了8年种龄的样地Ⅰ外,两样地其余处理的PLFAs种类、生物标记i 16∶0,14∶0,20∶0,15∶0,a15∶0, 10 Me 16∶0,10 Me18∶0等的相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Ⅱ生态指数中优势度指数Simpson、丰富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McIntosh等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树龄的增加,两样地脐橙果实总糖、还原糖、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均显著上升趋势,Vc、总酸、糖酸比、固酸比变化趋势不一致,单果重、可食率、果型指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栾进华  向晓军  刘东  王伟  黄波  蒙炳儒  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3-22624,22636
在奉节脐橙种植区野外采集表层土壤样,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中16个有益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K元素作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在紫色土中含量最高;河谷平原土壤有益元素富集情况最好,其次是低山、台地及丘陵,中山元素富集情况相对其他地貌类型较差。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浓度的6-BA+K2SO4处理对成熟期苹果果实内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和果实单果重的影响;研究材料:6年生"长富2号"苹果叶片及果实;研究结果:(1)各处理明显提高果实内矿质元素含量,其中以处理5效果最好。除Ca外的其它元素,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各处理果实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5果实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最高,对照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最低。(3)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4)果实内矿质元素与总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期果实内,Mg、Fe、Zn含量与果实含糖量呈正相关;其中处理5果实内Mg、Fe、Zn含量与果实含糖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K、Ca、Cu、Mn元素含量与果实含糖量呈负相关。(5)果实内矿质元素、总糖含量与单果重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呈正相关。不同处理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处理5相关性最为显著,达到0.9694,对照果实内总糖含量与单果重相关性不达显著水平,果实内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与单果重呈负相关。不同处理果实内Cu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4果实内Ca含量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处理1、2及对照果实内Ca含量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处理1、2、3、4及对照果实内Fe含量与单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椰枣不同器官(根、气生根、茎、叶柄、叶片)及土壤中共30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了各矿质元素在椰枣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总体表现为K>Ca>S>Mg>P>Na>Al>Fe>Sr>Mn>Zn>Cr>B>Cu>Ba≈V≈Co≈Ti>Ni>As,而Mo、Si、Pb、Cd、Li、Sn、Ga、Sb、Bi、Be均未检出;S、Na、Sr、Cr、Ba主要在根中积累;K、P、Cu主要在气生根中积累;Ca、Fe、B、Al、Ti、V主要在茎中积累;Mg、Mn、Zn主要在叶片中积累;椰枣不同器官中矿质元素平均含量Mg与K间,Fe与S、Al间,Sr与S间,Cr与S、Fe、Sr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Mg与Ca间,Cr与Zn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器官中各元素的平均富集系数排序为Ca>S>Sr>P>K>Mg>Na>Cu>Zn>Cr>Co>B>Al>Mn>Ni>Ba>Fe>As>Ti≈Pb≈Sb≈Sn≈Li≈Ga,其中大量元素的富集系数总体上都大于1,微量元素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有毒有害元素的富集系数大部分为0。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黔北丹霞地貌区苔类、藓类及蕨类植物对基质中不同元素的富集能力,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多形带叶苔[Pallavicinia ambigua (Mitt.)Steph.]、小泽藓(Philonotis calomi-cra Broth.)和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Wall.ex Hook.)Tryon]中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不同植物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各元素含量与土壤基质中相应含量成正比;多形带叶苔植物对 Pb 强烈富集,富集系数达12,对 Cu 和 Cd 相对富集,对 Fe 和 Al 相对贫化;小泽藓对 Zn 和 Cu 相对富集,对 Al、Fe、Cd 等元素富集相对贫化;桫椤对 Zn、Cu 和 Cd 相对富集,对 Al、Fe、Cr 和 Mn 等元素相对贫化。多形带叶苔可作为 Pb 污染土壤区的修复植物及 Pb 矿的探矿指示植物;多形带叶苔、小泽藓及桫椤等植物可作为Cu 污染土壤环境区修复植物,也可作为基质受高浓度 Al、Fe 污染区的生态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0.
赣南典型脐橙园土壤-脐橙系统中轻稀土元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总量大于重稀土,适量的轻稀土元素不仅促进脐橙生长,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探究赣南脐橙园土壤中轻稀土含量与脐橙叶片和果实轻稀土含量相关性,揭示轻稀土元素对脐橙品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信丰县不同土壤稀土背景种植的2片纽荷尔脐橙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不同生长时期脐橙叶片和果实中镧(La)、铈(Ce)、镨(Pr)、钕(Nd)4种轻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脐橙果实和叶片之间轻稀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轻稀土元素含量的由高到低为Ce、La、Nd、Pr,4种轻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脐橙叶片和果实对轻稀土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和分异性。不同生长时期,轻稀土元素La在叶片和果实中的积累量最大,叶片轻稀土含量变化的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果实则表现为持续降低。轻稀土元素在从土壤→叶片→果实的迁移过程中,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大,含量迅速降低。此外,脐橙轻稀土积累量与土壤轻稀土含量呈正相关。脐橙果实与叶片轻稀土含量的相关性最大,其中与La的相关性最大,Ce次之,表明脐橙体对轻稀土元素的积累量受元素种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6个半夏居群及其土壤样品中的6种人体必需元素,以了解半夏对元素的富集能力和分布规律,为其品质评价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居群半夏及其土壤的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同一居群的半夏和土壤元素含量不具有相关性;半夏皮中元素含量最高;药材元素含量相关性显示Zn和Se、Fe和N i、Fe和Ca具有协同吸收特点;富集系数表明半夏对元素富集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5年生栾树人工林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Fe>Mn>Zn>Pb>Ni>Cu>Co>Cd,均低于对照地,但仍未低于湖南省背景值(Fe除外)。枯枝落叶层中,仅Mn和Co从半分解到已分解阶段向土壤中转移,其他元素在分解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各元素在不同阶段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分解过程中,Mn元素含量最高且与Cu、Pb、Co、Ni、Cd均存在数量级差异。栾树各组分元素含量顺序为:叶>枝>细根>皮>粗根>大根>根头>干,各元素总含量顺序为:Mn>Fe>Zn>Pb> Cu>Cd>Ni>Co;林分微量元素总贮量为15.272kg/hm-2,其中干和枝贮存量最高,占总贮存量的54.204%。各器官微量元素贮存量顺序为:枝>干>叶>皮>根头>大根>粗根>细根;林分微量元素吸收量为5.200kg/hm2.a,存留量为2.504kg/hm2.a,归还量2.751kg/hm2.a,总利用系数为2.394,循环系数为3.138,周转期为11.203a。栾树对Mn的吸收能力最强,Fe、Ni的返还系数要高于吸收系数,所有元素的分解系数都高于返还系数。Fe、Mn的迁移系数要高于分解系数,Mn、Zn、Pb、Cd的富集系数要高于其他元素。  相似文献   

13.
生草栽培对橘园土壤肥力和红肉脐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北向种植的红肉脐橙结果树,设置白三叶草生草处理组和清耕种植对照组,生草栽培5a后(2015年),测定果园土壤速效矿质元素的变化,同时分析生草栽培4~5a后(2014-2015年)脐橙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草栽培5a后橘园土壤速效P和有效Fe的含量显著提高;生草栽培显著增加了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可食率,其中,单果质量第4年增加15.71%,第5年增加28.98%;果皮厚度下降0.28mm(2014年)和0.18mm(2015年);果形指数提升了0.04;可食率提升2.3%(2014年)和2.1%(2015年);生草栽培对红肉脐橙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等内在品质无显著影响。白三叶草生草栽培能增强红肉脐橙果园土壤肥力,提高脐橙单果质量,改善果实品质,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适宜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云雾山典型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也是草原火灾多发区,试验比较了未烧地与新烧地、火烧后3 a和火烧后11a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50 cm,每1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新烧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2)火烧后3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3)火烧后11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全N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SOC、全P和速效K含量除了0-10 cm层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土层均显著增加.(4)4个样地的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5)3个火烧样地土壤表层(0-10 cm)的pH值和未烧地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水茄主要分布区的药材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 、Ni、Pb、Zn),分析比较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地区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水茄根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地区水茄对元素的富集系数差异显著,水茄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对Cu的富集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不同立地类型中笃斯越橘果实总酚、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及可溶性糖含量特性;探究笃斯越橘果实、叶片矿质元素和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间及其与几个主要果实品质指标的关系;筛选通过影响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含量进而影响果实黄酮类和糖类物质积累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为提高果实品质的土肥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水湿地苔草和山地土坡3种立地类型中的笃斯越橘为研究对象,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肥力因子、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方程,并筛选影响笃斯越橘叶片矿质元素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果】大兴安岭地区水湿地有土壤、山地土坡2种立地类型中,笃斯越橘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属于单糖积累型,其总含量占可溶性糖的84.20%(水湿地有土壤类型)、95.11%(山地土坡类型),而水湿地苔草类型中葡萄糖和果糖总含量仅占可溶性糖的56.95%;果实总酚、花青苷含量在3种立地类型中差异显著(P<0.05)。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果实总酚含量与果实Ca、Mg、Fe、Mn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元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K、Zn元素显著影响果实品质特性,其中果实K元素与果实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青苷、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果实Zn元素与果实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Ca、Fe元素与果实类黄酮、花青苷、葡萄糖、果糖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但叶片Ca元素与果实Z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较弱。叶片N、P、K元素与果实N、P、K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叶片P元素与果实K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Zn元素与果实Ca、Fe元素呈显著负相关;果实矿质元素中仅有Mg、Cu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呈显著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主要影响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但叶片矿质元素与土壤肥力因子间的关系较复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叶片N、P、K、Mn元素含量升高,但叶片Zn元素随有机质含量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结论】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增强土壤酸度是笃斯越橘栽培区土壤管理的关键技术;提高果实K、Ca、Mg、Fe、Mn含量,减少果实Zn元素含量是提高笃斯越橘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西毛竹主产区土壤有效Cu、Zn、Fe和Mn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江西6个毛竹主产县8个林地的土壤有效Cu、Zn、Fe和Mn含量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含量差异变化均较大.0~10,10~30和30~50 cm平均有效Cu含量分别为0.70,0.51和0.39 mg/kg,排埠、双峰和官山林地有效Cu含量主要分布在0.5~1.0 mg/kg,分别占全部样地的77.8%,100%和88.9%;除太平山庄外,10~30 cm和30~50 cm土层有效Cu含量均低于0.5 mg/kg.有效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34,0.86 mg/kg.有效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1,15.93和13.56 mg/kg,三爪仑样地0~10 cm土壤有效Fe含量在20~25 mg/kg,占全部样地的88.9%;10~30 cm在15~20 mg/kg,占全部样地的55.6%.土壤有效Mn平均含量分别为16.37,12.13和9.20 mg/kg,太平山庄样地0~10 cm和10~30 cm土壤有效Mn含量为15~20 mg/kg,均占全部样地的66.7%.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样地土壤有效Cu、Zn、Fe和Mn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Fe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Cu呈负相关,与10~30 cm和30~50 cm土壤有效Zn和0~10 cm有效Mn呈负相关但不显著.除0~10 cm的土壤有效Fe和Zn含量之间不显著外,其它微量元素之间均达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富含铁锰结核背景下元素含量与迁移特征,为富含铁锰结核土的有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未受农业耕作影响的富含铁锰结核土为试验样地,其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以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为对照,分层采集剖面A(0~35 cm)、B层(>35 cm)土壤及对应岩石样品,测定土壤、岩石氧化物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主要是Si、A1和Fe的氧化物,三者之和在土壤剖面A、B层的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量的86.32%和86.30%;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的SiO2和Fe2O3含量均低于对照,而Al2O3、CaO和MgO含量高于对照.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Cd、Pb和Zn含量顺序为Zn>Pb>Cd,其中剖面A层Cd和Pb平均含量均超过B层,而Zn平均含量低于B层,剖面A、B层Cd、Pb和Zn平均含量均已超过广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及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广西黎塘岩溶区土壤以高硅铝系数、低盐基总量淋溶系数为特征,土壤剖面B层风化淋溶强度高于A层,风化淋溶程度整体上高于碎屑岩成土.土壤烧失量(LOI)与SiO2含量、Al2O3含量、硅铝率、盐基总量淋溶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63、0.7091、-0.8570和-0.2923,土壤剖面A、B层Ca、Mg元素及B层的Cd元素发生了亏损,其他元素均表现为富集或强烈富集.[结论]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的土壤氧化物、重金属含量、风化淋溶强度、迁移特征等与成土母岩为碎屑岩的土壤具有差异,铁锰结核的存在已造成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并具有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19.
为认识宿州煤矿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指标评价尘样中Cu、Pb、Zn、Cr、Cd、As、Mn和Fe的污染等级,并借助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手段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尘中Cu、Pb、Zn、Cd和As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而Cr、Mn和Fe则低于土壤背景含量;Cd的元素富集因子为9.02,为显著污染水平,Cu和As的富集因子介于2~5,为中度污染,其余元素富集因子均小于2,为无污染至弱污染;降尘中的Cd和As元素具有同源性,与煤矿开采及煤炭资源利用等相关的人为活动密切相关,Cu、Pb和Zn的含量富集主要受到矿区大型运输车辆交通污染影响,而降尘中Cr、Mn和Fe则来源于地表土壤颗粒物。  相似文献   

20.
水茄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寒静  房志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530-4533,4535
[目的]研究水茄(Solanum torvum Swartz.)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征,保证中药材的安全使用。[方法]从水茄主要分布区采集植株,测定植物根、茎及其生境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含量,分析比较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采集地点水茄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结果]不同地区水茄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根中Cu、Pb、As含量超标;水茄对重金属的吸收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根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富集系数最大的是Cu,其次为Ni;茎中未出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其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较小。[结论]重金属主要富集于水茄根中,建议以其茎作为主要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