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桑品种吸氟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为探讨在田间条件下桑叶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积累规律,我们于1986~1987年调查了不同桑品种吸氟能力及积累差异,以期作为对氟污染严重地区,选择桑品种的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桑品种:桑品种共18个,亩栽500株,随机排列栽植,重复两次。 2、取样方法: (1)1986年9月17日将两年生的18个桑品种,分上(3~4叶)、中(10~11叶、下(20~21叶)三部分叶位,分别测定含氟量,取其平均值,比较各品种相同叶位的含氟量。  相似文献   

2.
<正>蚕桑生产受大气污染的危害,在国内外早有报道。近年来,由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厂矿企业有害气体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引起桑、蚕危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害气体之中的氟化物就是通过污染大气和桑叶而危害蚕的。因此,监测桑叶和大气的氟化物含量,对了解和掌握桑叶和大气被污染的程度,防范对蚕桑的危害以及检查工厂的排污情况,保护环境,都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桑园的氟污染进行了长期监测,现就接触所及,对桑叶含氟量的测定方法,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桑尺蠖是杭嘉湖蚕区的主要桑树害虫,近年来大量发生,为害猖獗,给蚕桑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地方桑叶损失率达10%以上,形成虫与蚕争吃桑叶的局面。3年来在防治桑尺蠖的同时对桑尺蠖的为害与分布型作过调查,对桑叶损失作过田间小区接虫试验,为了使损失率估计趋于实际,净食叶  相似文献   

4.
氟化物是一种累积性大气污染物,而植物尤其是叶片是其主要的累积场所,其中桑树是对其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植物之一。然而蚕恰恰又是对氟非常敏感的生物之一。以上事实早已被众多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所证实。有关同一桑树的不同叶位,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累积差异以及桑叶含氟量对蚕茧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有关单位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丰实的的资料。但是,不同桑品种对大气氟化物吸收累积量的差异方面,至今未见报道。而开  相似文献   

5.
<正>1982年春蚕期,杭嘉湖蚕区发生大面积氟化物中毒事件,蚕农损失惨重,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83年开始,蚕茧主产区建立春蚕期桑叶含氟量监测和控制氟化物污染源排放等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氟化物对春蚕生产的危害。本文以海宁市1983年至2004年22年来桑叶含氟量监测点的测定数据和相关条件为依据,分析影响桑叶含氟量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的蚕期防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了解春期桑叶生长规律,是预测桑叶产量,搞好叶蚕平衡,确定收蚁日期,合理收获桑叶的重要依据,为此我们于1978年春蚕期调查了桑叶生长情况,结果如下:一、调查方法春期结合养蚕进行收获调查,自收蚁开始,每隔一个令期调查一次,直至五令上山为止(5月8日~5月30日)。调查的桑树为普三区湖桑32号,四年生低干桑(未剪稍),每亩560株亩产春叶1500斤左右。每次选取代表株10株,调查总条长,芽叶产量,片叶量及气象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83008-1植物生长素在桑、蚕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我们在3个场所按常规根外追肥方法,在春蚕期进行桑树根外喷洒,并将喷施后的桑叶喂蚕,结果喷洒50ppm83008-1区比清水对照区春叶平均增加18%,同时,饲蚕结果,喷药区对桑叶的质量无影响,家蚕生命力、收茧量、茧质、丝质成绩与清水对照区持平。  相似文献   

8.
我场桑地总面积240亩,从1975—79年春期改造老桑地面积54.127亩,7—8月份雨水较少、长期高温干旱桑树封顶和桑叶硬化早、叶质差。历年秋蚕饲养蚁量600—700克,小蚕标准桑叶收蚁用桑很难采,桑叶质量差,选出叶、浪费叶多,1—3龄叶质营养不能满足蚕生长发育的需要,结果造成苏12蚕体小,五眠蚕多、茧子小、斤茧颗数  相似文献   

9.
动态与信息     
<正> 发挥早生桑优势灾年蚕种夺丰收1991年春期,春寒滞留,雨日偏多,桑树发芽慢,燕口期比上年迟17天,开5叶期也迟10天,是个蚕等叶的年景。为解决桑叶不足,叶质偏嫩问题,无锡县锡东蚕种场充分利用本场栽有早生桑品种育151与中生桑品种7307的条件,在收蚁后一律先采早生桑,再采中生桑,最后采湖桑32号的桑叶。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场内饲养蚁量295克,计划任务3000张,实际制种4698张,超产56.6%;克蚁单产17.02张,比上年提高32.14%,公斤茧制种量5.36张,比上年提高21.54%。  相似文献   

10.
<正> 生产上通常根据叶色、叶位、叶片的软硬等等来选采小蚕适熟叶、但选叶标准不甚统一。有的主张适熟偏老;也有的认为适熟偏嫩好;还有的单位从提高采叶工效或增产桑叶等角度考虑,提倡小蚕用三眼叶或混合采叶法等等。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不同桑品种及不同叶位的桑叶,在不  相似文献   

11.
现行蚕品种抗氟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氟污染叶和氟化钠添食养蚕试验,研究了氟化物对家蚕结茧量、幼虫生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行蚕品种间抗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丰一×54A、75新×7732抗氟力较强,桑叶含氟量达90ppm左右时,影响不大,饲养丰一×54A可比饲养苏5×苏6减少损失86%。  相似文献   

12.
桑叶的质量与桑叶的叶位有密切的联系,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养蚕人员选采适熟叶的标准,都是以叶色、叶位和手触作为主要依据,从而使小蚕期的采叶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因为养蚕技术人员难以找到有关桑树不同叶位对小蚕影响的相关试验数据和结论作为参考的缘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于2004年秋季在潍坊职业学院实习基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着重研究了山东省主要桑树品种选792的不同叶位对小蚕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桑蚕五龄给桑量与饲料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定数量的桑叶生产出更多的茧丝,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蚕摄取桑叶,在体内合成丝蛋白、其合成量的多少,即叶转化为丝的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国内外蚕业界曾从蚕品种、桑品种、叶位(即桑叶老嫩)、饲育温湿度、饲育时期以及蚕的性别等方面,探讨过桑蚕的饲料效率。本试验通过控制给桑量,调查对桑叶干物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桑树复合微肥喷施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为证实复衙微肥对桑树的喷施效果,首先分别对桑树枝条长度,叶面积,同位叶征重量,桑叶硬化程度和667m^2桑产叶量,养蚕成绩等项目进行了调查比较,通过调查,其结果表明,能增产产叶量30%以上,幼龄桑增产效果小些;经用喷施试验叶饲蚕的成绩说明,张种用桑量略有减少,张仲产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桑花叶病是桑树重要的病毒病毒,每年自早春至夏季都在广东桑园普遍发生,由于被害桑树叶片呈花叶皱缩,环斑叶、网状叶和丝状叶,对桑树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此病发生后,由于病桑叶叶绿素减少,叶质变差,连续用病桑叶喂蚕,蚕的体质变弱,簇中死亡率增高,蚕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明显降低,茧层率也受到显著影响。此病目前在广东有更加严重发生的趋势,发生范围现已遍及所有栽桑地区,但桑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的桑树,多实行春伐.桑叶是蚕儿的唯一天然饲料,桑叶的优劣直接影响蚕种质量.桑树夏伐,有更新老条,促进新条生长,增产桑叶的作用.与春伐相比,夏伐桑树产叶量高,桑叶成熟早,硬化迟,并有抑制部分病虫害如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毛虫、桑螟虫、桑尺蠖、桑介壳虫等作用.如何将春伐桑树(特别是成林桑树)改造为夏伐桑树,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春截干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当前对蚕桑生产威胁最大的是来自各工矿企业烟囟排放的有毒气体——氟化氢。桑叶对大气中的氟化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氟化氢由气孔进入叶片,并在叶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浓度时,蚕食之则中毒死亡。为了减轻氟污染的危害,蚕业界人士曾从桑蚕氟中毒机理、桑蚕添食解毒物质、抗氟性蚕品种选育及安装排氟设备等多渠道进行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试图探讨桑品种与氟污染的关系。笔者对现行14个桑品种(包括少数新品种),在桑叶生长期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了含氟量测定,为桑品种的选育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我市农村建材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于所用原料及燃料均含有氟元素,经高温焙烧后便以氟的各种化合物释放出来,并源源排入大气,污染桑叶,蚕食后引起中毒。1982、1986两年春期本市曾发生大范围蚕儿氟化物中毒。去年局部地区也有中毒发生。1990年桑叶监测情况表明,桑叶受污染是最重的一年,不论平均含氟量还是  相似文献   

19.
<正> 启东市志良乡自1988年起从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引种桑树新品种育71—1,三年来共繁育该品种桑苗54.4万株,除自栽560多亩外,还销往其它县、乡。育71—1春期发芽早,鹊口期比湖桑32号早5天,发芽率高17%;同时,该品种叶形大,叶肉厚,长相好,长势旺,株形整齐,三年生桑树春叶亩产可达850公斤左右,比湖桑32号高250公斤左右;而且,叶质优,养蚕成绩好,干壳量、茧丝量、茧丝长均超过湖桑32号;另外,抗旱力较强,抗黄化型萎缩病,但对细菌病抗性  相似文献   

20.
三眼叶养小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蚕期历来都是采用桑树新梢上的适熟叶养小蚕,并要求同色,同位,老嫩一致,看起来要求很高,实际上很难做到.不仅采叶不方便,工效也低.近年来有的还采用极幼嫩的桑叶养小蚕,因而在小蚕用叶上意见不甚一致,为了探索小蚕的合理用叶,我们在总结群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采用三眼叶养小蚕进行了试验研究.三眼叶,即桑树枝条中下部止芯芽上的片叶,成熟早,叶位之间距离小,老嫩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