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泽胜 《经济林研究》1993,11(2):104-104,87
1 大理州经济林生产概述 大理州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然而,建国前,经济林生产一直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率极低。建国后,党和政府日益重视经济林生产。60年代出现了“果树热”,营造了大片果园.之后经济林生产一度停滞,到80年代又恢复经济林生产,州政府提出了“用材经济林并重,优先发展经济林”的林业生产方针,出现了第二次“果树热”,经济林生产加快了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七五”以来,哲盟在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普遍加快了果树经济林的发展。据统计,1986年至1991年,哲盟果树面积发展了12.5万亩,引进通过省级鉴定的优良果树品种17个,推广面积8.8万亩,新建果园900多个。全盟现有10万多亩果树开始进入盛果期,年产量1.55万吨,果品加工厂由1985年的5家发展到现在的9家,年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远销京津及亚太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沙地开发经济林窦德才哲里木盟农垦系统经过8年的努力,利用沙地,已营造果树经济林2.5万亩,为1987年以前建立农垦30多年总和的5倍多,其中果树1.2万亩,沙棘1.3万亩。新建果园、沙棘基地30多处,其中500~1000亩果园4个,1500亩以...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林业》2009,(2):9-9
一是果品经济林产业渐成体系。土右旗从2003年的沿山区分散果树经济林0.1万亩发展到2008年标准化果园、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3万亩。目前沟门镇已形成了一个以杏、葡萄、李、123果、沈农果产业为中心的交易市场,仅从事购销贩运、摆摊设点以及技术指导、采摘鲜果等的农民就已发展到近千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对发展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事业积极性很高,大、中、小型果园相继建立,要经营管理好果园,不仅要学习有关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总结自己的生产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果园有理想的产量和质量.如何才能总结、提高?只有坚持常年对果园各项生产活动项目及其经营结果进行逐项记载,并整理成档案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才能有利于提高果园经营管理水平,保证果园有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中、小型果园应做好的档案记载和生产记录简介如下:一、建园基本情况的记载对果园地块(中型果园可按小区)或树种记载,其内容包括:①树种、品种、砧木品种、来源.②果园面积、定植株数、水源、渠系配套情况,最好绘制  相似文献   

6.
河套平原区具有优越的自流灌溉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非常适宜发展经济林。多年来,该区果园建设一直以培育基部三主枝分层型果树为主,栽植密度为每亩30〜50株,树冠较大,不便于管理和采摘。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采取矮化砧嫁接控制树势生长,通过修剪降低苹果树体的高度、缩小树冠,进行密植提高果树生产效益。同时配套的基础设施可实现水肥一体化和确保树干直立,达到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乌盟高效经济林系列开发初探常有,陈树晓近几年,乌盟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速度逐年加快。到1993年底,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5.7万亩,其中果树14万亩,加上农牧民庭院种植的30.9万株果树和葡萄,年产鲜果总量达1000万公斤。但就现状而言...  相似文献   

8.
清水河县从实际出发,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地发展果树经济林,取得显著效益。这个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发展海红果等果树经济林有其相对的优势。据此,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尽快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作出了发展经济林的决定,鼓励农民承包“四荒地”,实行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扶持。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已涌现出5000多个定植果树50株以上的经济林大户,集体和个体小果园发展到160多个,其中百亩以上的有12个。近两年来,清水河县每年以上万亩的速度发展经济林。目前,经济林已发展到6.2万亩,年产海红果、黄太平、“123”等中小型苹果为主的鲜果500多万公斤,收入达560多万元。农民人均拥有鲜果50多公斤,增加收入50多元,仅此一项相当于1987年农民人均收入的总和。五良太乡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经济林增加林业经济效益乌盟经济林工作站张旭1989年以来,乌盟围绕“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生产目标,在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上,把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作为突破口,大幅度提高经济林的比例,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具有乌盟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林树种。近几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果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加强果园管理特别是果园的秋季管理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为发展果树生产,提高果树产量,将果园秋季管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根外追肥 果树因结果消耗体内大量养分,根外追肥能快速补充养分和延长叶片功能期而不至于过早脱落。此时一般以0.5%尿素液和0.5%磷酸二氢钾液混合喷施。每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如苹果采收前的 9月上旬施入。盛果期的果树每株施腐熟肥 100 kg和复合肥1~1.5kg,结合深翻扩穴施入。采收后追肥补壮枝芽。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多施磷…  相似文献   

11.
1果树高接换种的必要性果树高接换种是将生长多年的果树在适当部位改接成新品种的一项技术。其优点是:1.1改造低质低产果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的果树生产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建果园4257个,面积754万亩。栽植各类果树300万株。但由于追求速度,忽视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特别是老果园栽植的品种多是小、酸、硬、涩,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甚微。据调查,这类果园占总面积的11%,这部分果园急需改造,提高经营者的收入,而改造的捷经是高接换种。1.2充分开发利用本地野生果树资源九台是半山区,野生果树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一是果品经济林产业渐成体系.土右旗从2003年的沿山区分散果树经济林0.1万亩发展到2008年标准化果园、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3万亩.目前沟门镇已形成了一个以杏、葡萄、李、123果、沈农果产业为中心的交易市场,仅从事购销贩运、摆摊设点以及技术指导、采摘鲜果等的农民就已发展到近千人.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发展经济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两年,各级领导把发展经济林放在突出位置,地委已把经济林建设列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的“五大工程”之一,据统计1993~1994年已建立各种果园547hm~2,栽种果树28万株。现就地区经济林建设现状、问题、发展潜力和对策等作些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廖广社 《经济林研究》2003,21(3):101-102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国有林场处于经济、资源危困状态。面对困境,广东省茂名市国有林场敢干改革,加快了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林场职工发展家庭林场.大力种植经济林。实践证明.建立双层经营机制,因地制宜创办家庭果园,加快了林场经济发展,使职工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哈拉黑乡林果开发成效显著韦勤在兴安盟林果开发中脱颖而出的科右前旗哈拉黑乡,林果开发已见成效。全乡自1991年大面积开发果树经济林以来,共营造各种果树3500多亩,建果园162个,其中集体11个,个体151个,栽植各种果树8万多株,苗木成活率达90%以...  相似文献   

16.
适应市场需要发展山东果树丁少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果树是山东经济林生产的主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果品市场全面放开,促进了果树的大发展,仅“七五”期间,全省果树栽种面积就增加了31万hm ̄2,至1993年不完全统计,全省果树面积已达80万hm ̄2,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不断扩展,各地经济林建设步伐也逐步加快。为了提高果树等经济林的质量和产量,广大林农常采用果树嫁接方法。果树嫁接方法有很多,但基本方法是芽接和枝接。一、芽接1、"丁"字形芽接(1)不带木质部的"丁"字形芽接。一般在接穗新梢停止生长后,而砧木和接穗皮层易剥离时进行。先在芽上方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朝阳市积极推进经济林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品质提升、品牌建设,经济林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产业发展规模小而散、林果品种单一、果园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林果品牌培育滞后、林产业效益低等诸多问题。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朝阳市经济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该文从政府制定政策及规划、经济林的科学种植管理、产品的深加工、走品牌路线、建立经济林的产业化等多方面入手,为朝阳市经济林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果园生草是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果树生长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国外是一项早已普及的果园管理技术。伊犁半干旱逆温缓坡地带的果园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强调清耕除草,使果树行间、株间土壤裸露,造成果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对果园生态、果品产量和质量也有不良影响。为了改变果园耕作制度,提高果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998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把果园生草纳入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向全国推广,其中白三叶草为主导草种。  相似文献   

20.
一个愿望两种结果--初探参与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山县地处吕梁山中段两侧,临界于苹果、核桃、红枣适宜栽培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林,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经济林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无偿的技术服务。2000年3月方山县被确定为PAAF项目示范县后,经济林服务中心部分人员又加入到县PAAF项目办工作。在这期间,我们在农村搞技术服务,贯彻了两种不同的方式,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效果。 一是峪口镇圪针湾村,1992年集体在村前坪地上栽植果树6.6 hm2,并低价承包给本村70户农民。由于管理不善,一直没有效益,经济林服务中心多次上门咨询,无人理睬。因为该果园在川面上,县领导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