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丹县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土地总面积810.36万亩,耕地面积99.7万亩,总人口19.92万人。自2002年以来,山丹县抢抓历史机遇,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来抓,3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0.6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6.11万亩,荒山造林14.5万亩。  相似文献   

2.
王莉 《陕西林业》2005,(1):20-21
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在我省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退耕还林总面积2736.8万亩,其中,退耕地13361万亩,宜林荒山14007万亩,涉及退耕农户164.9万户。几年中,遍及全省10个市104个县(市、区)及1675个乡镇。退耕还林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文件、技术资料非常广泛、非常重要,建立健全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能否将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完整、  相似文献   

3.
凉城县地处乌兰察布盟西南部,属大青山前山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产业、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的地区。全县总面积518万亩,总人口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凉城县紧紧  相似文献   

4.
白河县位于安康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总人口20.7万人。全县共有农耕地54.8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2.8万亩;有林业用地153.1万亩,其中有林地108.6万亩,国有林面积3.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497%。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12,(4):48-48
鄂尔多斯市于2000年在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乌审旗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程,2002年在全市8个旗医全面实施。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553.7万元。其中,退耕地还林135.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83.9万为、封山育林34万亩。国家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25亿多元,工程涉及全市8个旗区的49个苏木乡镇.惠及11.03万农牧户、41.2万人。  相似文献   

6.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面积1373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人,林地面积95.2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9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55%。我县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期间,多伦县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43437万元,完成京滓风沙源治理工程43万亩(其中人丁造林10.5万亩,飞播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0.5万亩);退耕还林7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6.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28.5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0.8万亩;义务植树174万株,“四旁”植树129万株;以“治还工程”为重点的社会造林17.9万亩;纳入公益林76.97万亩。  相似文献   

8.
凤阳地处我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总体呈现出“南是山,北是湾,中间丘陵加平川”的特点。自2002年起,凤阳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至2007年的六年间,凤阳累积实施退耕还林17.42万亩。截止200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0.7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2.6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11.3%,林木绿化率达到22.5%,林木绿化率比2002年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时的14%增加了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万盛区退耕还林成效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盛区于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投人资金1.1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8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7.8万亩、荒山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涉及全区8镇、53个行政村、492个合作社、2. 3万户农户。通过退耕还林,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双增长”目标,也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全市土地总面积37037平方公里,辖12个县1个区,人口205.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5.17万人。1999年至 2004年底国家累计下达我市退耕还林计划任务779.4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 435.78万亩,荒山造林343.68万亩,这些面积,按国家现行政策,已经争取国家补助资金61亿元,涉及13个县区,163个乡镇2个街道办5个管委会,236826户农民,1208761万人。延安市在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林业》2009,(9):48-48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在奈曼旗启动实施。8年来,奈曼旗共承担国家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02.2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任务26.8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任务71.45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退耕项目区涉及12个苏木(镇),12个农牧林场、水库,216个嘎查(村),3.6万农户,受益人口14.5万人。截至2008年底,全旗共享受国家退耕工程各项补助累计达30925.68万元。  相似文献   

12.
一、退耕还林现状 宁夏泾源县总面积169万亩,其中耕地59.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31.5万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36.8万亩,工程涉及7个乡镇11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0,187户94,512人,工程实施八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恶化的态势得到逐步扭转,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3.
围封转移治沙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紧急启动以来,达茂旗农村牧区彻底打破了单一种粮和散牧的旧格局,生态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到目前,累计完成治理总面积65.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2万亩;退耕还林24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此外,完成自  相似文献   

14.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腹地,是全省23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有陕西南大门之称。全县国土总面积51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433万亩,有林地森林覆盖率59.9%.绿化率78.1%。全县总人口2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集体林地总面积354.39万亩,通过林权制度改革确定自留山122.8万亩.占35%.  相似文献   

15.
沾益县地处珠江发源地,隶属云南省曲靖市。全县国土面积28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3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6.78%,其中:公益林174.96万亩、商品林60.88万亩。近年来,拿县通过实施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亿多元,  相似文献   

16.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地貌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人口61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土地总面积645.8万亩,其中林地390.8万亩,森林覆被率46.8%。  相似文献   

17.
白水是中国苹果之乡、文祖仓颉故里,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塬的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986平方公里,辖7镇7乡19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农业人口24万,境内林业用地面积61.0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1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2.89万亩。近年来,白水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和天然林保“三大”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33万亩,退耕还林保存率达到100%,建成以核桃、柿子、花椒为主的经济林基地13.6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覆盖率由2000年的8%提高到现在的27%,  相似文献   

18.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毗邻苏浙,紧靠长三角城市群,现辖五县一市一区,其中宁国、广德为省列试点县。总面积12340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400亿元,人均GDP14545元;财政总收入4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宣城是以林为主的多山地区,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09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8.9%。有林地面积975万亩,其中:乔木林673万亩、经济林79万亩、竹林223万亩。森林覆盖率54.8%。  相似文献   

19.
旬阳县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项目计划58.2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34.67万亩,荒山造林23.11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旬阳县大力实施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增加林农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榆阳区位于榆林市中部,属典型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位。矿藏资源得天独厚,全区辖2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486个行政村,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1999年以来,榆阳区认真贯彻。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综合措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大好机遇,大规模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草)建设工作。截止2008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111万亩,其中耕地还林27.23万亩,宜林荒地造林82.77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全区造林保存面积达到451.7万亩,其中乔木林37.4万亩,经济林12.1万亩,灌木林402.2万亩。林木覆盖率42.7%,位居全市第一,属典型的生态大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