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陕西省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1].汉中市曾作为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的制种基地,近年来冬油菜杂交制种面积在2000hm2左右.各油菜种子生产企业在勉县、留坝、南郑、宁强等县利用山区自然隔离优势,落实关键技术,杂交油菜制种每667m2产量达到80kg左右,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农户共同从这一产业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笔者通过调查总结,认为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应重点落实好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玉米杂交制种生产过程中,种子质量和产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既有亲本种子自身因素,也有技术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分析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的各种因素,提出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措施,对增加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宜明 《种子科技》2004,22(5):294-294
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田生产产量的高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把好种子质量关. 1选择纯度高的亲本进行制种 亲本纯度的高低是影响制种质量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纯度的亲本才能制出高质量的杂交种子.所以,在制种过程中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亲本.一旦使用了纯度超标的亲本,不但会增大田间除杂的难度,而且将无法保证种子的质量.制种单位必须选择有实力的、具有繁殖和生产能力的大公司购买经国家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亲本.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制种后期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义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中国主要的玉米制种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种子企业抓住全国玉米制种产业西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逐年扩大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制种企业、面积和品种的逐年增加,影响玉米制种质量的各种环境因素也凸显出来,使许多种子企业和制种农户蒙受损失.在分析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优质生产措施,将对把甘肃河西走廊建设成全国玉米杂交制种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玉米杂交种质量的环境因素 1.1 气候环境 尽管河西走廊为玉米杂交制种适宜种植区,但年度间的气候变化也会给玉米杂交制种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在河西走廊恶劣的天气已经成为影响玉米杂交制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杂交玉米的制种环节出现的恶劣气候环境主要有冻害天气、干热风、降雨、沙尘等.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充分、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最主要的体现是利用人工去雄进行杂交制种.其制种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维系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所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更好地保护制种单位和用种者的利益.本文就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和种子质量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玉米杂交制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杂交实现的。玉米杂交制种的成败,所制种子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在生产中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做好各环节的工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主要是靠人工去雄杂交实现的。玉米杂交制种的成败,所制种子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在生产中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很多,只有严格做好各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杂交种的种子质量。现将提高杂交种制种质量的关键性措施介绍如下。1提高杂交…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青海省第一大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油菜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特殊的生产资料,其质量尤为重要。青海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种条件,现已成为国内油菜北繁和制种的基地。我省杂交制种开始于1996年,截止2007年杂交油菜种子制种面积达2900hm^2;给外省繁殖杂交油菜1000hm^2。要想获得高质量种子,  相似文献   

9.
平泉县是全国较早的玉米、高粱杂交制种的主要基地之一.仅玉米杂交制种面积,历年都在4000~5300hm2,最多年份达6000hm2.1992年成为国家杂交种子基地县后,曾创全国县级"四项"之首和最先推出种子生产体系"五项"改革;获河北省省长特别奖;1996年为农业部玉米杂交种子质量认证试点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子质量水平逐渐提高。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种业公司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纯度和发芽率不达标,严重损坏生产种子企业的信誉,影响优良品种增产的表现。因此,为了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和质量,分析了影响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对应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建国  赵铁锁 《种子科技》2005,23(4):229-230
近年来,以西瓜种子纯度为主要内容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对西瓜生产和买卖双方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西瓜杂交制种的质量和产量,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提高西瓜杂交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制种的几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子是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在杂交种生产利用过程中,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种子整齐度差、纯度差、芽率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杂交制种各个环节把关不严.质量意识差.以及市场管理不得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切实认识到制种质量的严肃性,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真正掌握和严格落实杂交种制种技术.严格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及播种、去杂、去雄、收获、晾晒等重点技术环节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使玉米杂交制种基地的管理规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检测程序制度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玉米杂交种,实现敦煌新科种业的名牌战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南敦煌种业新科种子有限公司在长期的制种实践中,制定了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生产质量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杂交玉米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生产是推广杂交玉米的基础和超产工作,种子质量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杂交玉米推广和玉米增产的重要因素。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必须认真抓好的重要工作。优质高产制种主要把握好以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实行商业化推广以来,因其不育系在育性敏感期易受低温危害发生育性转换,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所以,两系杂交水稻制种越来越受到各种业公司高度重视,如何有效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风险,成为各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种子生产管理角度,简述了降低影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辣椒杂交制种是砀山县特色产业,常年制种面积300hm~2左右。县种子管理部门通过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档案、生产过程管理,杜绝无证生产经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生产经营档案,做好生产过程各关键环节的检查指导,强化质量抽检、有害生物检疫等措施,同时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质量追究及奖励制度、强化技术措施落实,以期提高砀山县辣椒杂交制种种子质量,促进砀山县辣椒制种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建宁 《种子科技》2008,26(3):55-56
目前,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以单交种为主,提高种子质量和制种产量是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两大课题。 1 隔离 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必须在隔离区内进行,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影响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8.
李东海 《种子科技》2009,27(12):34-35
永胜县杂交玉米制种历史悠久,曾经是云南省主要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产值大幅提高,2007年平均亩产值1 426.10元,2008年平均亩产值1571.51元,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但是,由于部分农户制种质量意识差,出现了"偷杂粉"、"授杂粉"现象,影响了种子质量.为规范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行为,从源头上保障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永胜县种子管理站从2006年始探索宽窄行套种父本,采取"自然授粉"的种植模式,经过三年来的试验获得成功,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闰良  周承恕 《种子科技》2000,18(4):227-228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农业高新技术,业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在种子生产中(以湖南省为例),存在地生产经营、生产者没有掌握制种技术、原种生产技术把关失严等问题。要坚持“省提、省繁、基地制种”的生产体制,严格按照原种繁殖和杂交制种的程序与方法操作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和监测,抓好种子生产技术培训,促进两系杂交稻及其种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金洪 《种子》2004,23(12):86-87
随着我国杂交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及推广速度的不断加快,每年南繁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也随之上升.但由于环境条件、自然灾害和技术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不过关,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现象,给制种单位和制种农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虽然各制种单位在制种前都拟定了"玉米制种方案",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因制种人员在某一环节处理不当,而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造成南繁制种失败.现针对这种情况就玉米制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