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进入雨季后,棉株极易发生疯长,引起蕾铃脱落,而及时用缩节胺或助壮素化控可稳定棉株生长,改善株型,多结蕾铃。其方法是:雨季初期棉花初开花时,每亩用助壮素6-8毫升或缩节胺1.5~2克。  相似文献   

2.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棉株喷施甲哌鎓(缩节胺)可调控棉株生长,使植株主茎节间缩短,株型紧凑,防止旺长,促进蕾、花发育,减少蕾铃脱落。本文根据2013年—2019年对148团棉花化调后植株长势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化学调控技术,以期为棉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HA高效多元肥在棉花显蕾初期和花铃期喷施,能够促进棉株花芽发育,增加蕾铃数,提高单铃重,从而使棉花增产.  相似文献   

4.
以同一品种2003、2006年两年棉花株式图表调查资料为素材,从纵向、横向和圆锥体顺序分析比较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得出中、下部脱落率较高,外围铃脱落远远高于内围铃;下、中、上部成铃率依次为37.6%、33.9%、28.6%;内围铃成铃率达82.7%,是外围铃的4.7倍多。从圆锥体顺序看,第1圆锥体成铃率为100%,第2、3、4圆锥体成铃率达60%以上,第5、6圆锥体成铃率亦达50%以上,第7、8圆锥体成铃率较低,仅为20%左右。并从年度效应中分析得出扩行降密为增加结蕾铃、减少脱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棉花蕾铃脱落是棉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生理现象,但大量的蕾铃脱落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质量,因此,棉农应该加强棉株田间管理技术,以减少蕾铃脱落。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介绍了蕾铃脱落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姬凤琴 《河南农业》2008,(23):23-23
一、症状棉盲蝽对棉花的危害时间很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危害期长达3个月,以棉花花铃期第3代棉盲椿危害最为严重。棉盲蝽以成虫、若虫的刺吸式口器刺入棉株嫩头、嫩叶、花蕾、幼铃,吮吸棉株营养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等。在棉花各生育期中,受害后的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冀中南地区,棉花一般实行大小行种植,全部地膜覆盖,在棉花蕾铃期未封垄前,棉株行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个时期,在棉田间作一行绿豆,在棉花封垄前即可收获,对棉株生长和棉花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部位棉铃性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和世代的棉株为材料,研究了棉花不同部位棉铃的性状规律和5室铃与4室铃的性状比较。试验结果,第二圆锥体铃重最大,子指、出苗率和棉苗生长高度以及子指与出苗率的关系,因材料而异。果枝不同节位的铃重,第1果节最大,依次为第2、3、4果节。5室铃与4室铃相比,铃重大,每铃种子数多,子指大小因材料而异。  相似文献   

9.
棉花进入花铃期,此期是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棉田农事的工作重点是保蕾、保铃。防治棉铃虫、棉盲蝽及棉花生理性障碍造成的蕾铃脱落,同时也要防治蚜虫对棉株的危害。综合技术方案:①治虫、保花、保铃:亩用优多硼30ml+利玛蕾铃多50g+5%萘乙酸10m1+康宽10ml+3%定盘星60ml兑水30kg喷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熟型的棉花品种及种植方式的研究,建立了一组花芽分化发育的诊断模式。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归结出可用于早发诊断的果枝始节节位的模糊识别模式;并依据花芽分化发育的序列性和相关性,提出棉株各果枝上花芽分化期的判定公式及其以展叶进程为参数的花芽分化数的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