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刊信息     
<正> 据FAO统计,1986年世界虾的渔获量195.4万吨,印度占第一位为21.5万吨,比1985年略有下降;中国居第二位20万吨,比1985年下降3万吨;美国第三位18.3万吨,印尼和泰国为第四、第五位,分别为15.4万吨和12.46万吨.1986年世界虾的贸易数量、输出量为66.6万吨,比1985年增加22%.中国、厄瓜多尔、印尼等国虾的出口量增加较多.输入量为64.9万吨,比1985年增加16.4%.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虾的进口量增加最多.在虾的输出国中,中国居首位,从1985年的2.2万吨增加到  相似文献   

2.
<正> 虾类是各国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世界虾类产量逐年上升,1970年为100万吨,1977年突破150万吨,1985年增至190万吨,其中,养虾产量占虾类总产量的7%.虾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对虾类需求甚殷,从而促进了捕捞强度的增加以及新捕虾场的探捕与开发。据预测,到1990年世界虾类需求将增至190万吨。而目前普遍认为,虾类捕捞量已达极限,若要进一步增产,满足需求,只有靠发展养虾业来弥补,否则将发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美国海洋渔业署声称,到1990年世界养虾  相似文献   

3.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8,10(4):186-189
虾类是各国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世界虾类产量逐年上升,1970年为100万吨,1977年突破150万吨,1985年增至190万吨,其中,养虾产量占虾类总产量的7%.虾类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对虾类需求甚殷,从而促进了捕捞强度的增加以及新捕虾场的探捕与开发。据预测,到1990年世界虾类需求将增至190万吨。而目前普遍认为,虾类捕捞量已达极限,若要进一步增产,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4.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87,9(1):46-48
<正> 产销概述虾类是各国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世界虾类产量一直在逐年增加。1970年为100万吨,1972年为120万吨,1977年突破150万吨,1980年为165万吨,1983年增至170万吨,或者说4倍于国际市场贸易量,产值70亿美元。在170万吨虾中,养殖虾为8~10万吨,占总产量的5%。虾类产量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对虾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从而加强了捕捞强度以及新渔场的探索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梁文忠 《海洋渔业》1987,9(3):116-117
<正> 为了充分利用虾类资源,打破单一的作业形式,以减轻对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强度。近年来,普陀县大力发展机帆船拖虾作业,拖虾产量从1979年的0.93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2万吨。1986年春夏汛,在其他作业减产减收的情况下,拖虾产量达0.59万  相似文献   

6.
国际     
<正>2017年越南对中国虾产品出口将大幅增长据越南媒体报道,越南工贸部日前在金瓯省举行的越南虾业发展会议上表示,2017年越南对中国虾产品出口将大幅增长。越工贸部表示,越南是世界第三大虾生产国,年产各类虾60~65万吨,也是世界第一大斑节对虾生产国,年产斑节对虾30万吨,出口市场有90多个。美国是越南第一大虾产品出口市场,2016年越南对美国出口虾产品7.08亿美元,占虾产品出口总额的21.4%。但由于在美国市场越南虾价比印度、泰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外刊报道,1985年,中国对虾的出口总共仅2万吨左右,三年后出口量竟上升到14万吨,增长了七倍。近三年来,在亚洲,养虾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在中国,由于兴起“绿色革命”,使养虾业走在世界前列。1988年,中国养殖虾的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中国对虾的主要出口市场依次是美国、香港(主要是转口)和日本,近四年  相似文献   

8.
据FAO报道,自1977年以来,世界虾的年产量约170万吨,预计到1990年,需要再增加20万吨,而这一增加量主要通过养殖来满足。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区。在亚洲,咸淡水养虾巳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发展迅速的行业。1984年亚洲养虾产量10.8万吨(约占世界虾产量的6%),大部分供出口,产量中的70%来自东南亚。据预测,1990年亚洲养虾产量将达23.8万吨,比目前产量增长1.2倍。1990年,印度尼西亚虾养殖产量仍居亚洲之冠,中国台湾省将并驾齐驱。泰国、中国、菲律宾、孟加拉国都将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据FAO报道,世界渔获量在1997年将达到创记录的1.156亿吨,比1995年的1.1291亿吨增加270万吨。这是由干中国的渔获量大幅度增加,其产量也继续居世界第一位。1996年,中国的渔获量由上一年的2440万吨增加到273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50%以上。秘鲁的渔获量由89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智利由760万吨减少到690万吨,日本由680万吨减少到660万吨,美国由560万吨增加到590万吨,印度由49P万吨增加到引0万吨,印度尼西亚由圳0万吨增加到420万吨,其余国家的渔获量总计为4560万吨。1996年,世界的虾类产量为300万吨。其中养殖虾的产量由干发生虾…  相似文献   

10.
渔业动态     
1985年世界渔获量超过 8,500万吨 1985年世界渔获量比1984年增加200万吨,创历史记录,达到8,529.7万吨。  相似文献   

11.
短讯     
<正> 养虾业前景看好 1990年养虾业将开始走出低谷,并有向上攀升之势。主要依据是:1.世界对虾需求量明显增加。美国是对虾的最大消费市场,每年达30万吨。预计世界对虾消费量年增长率在8%左右。2.各主要养虾国和地区都在持续减产,乃至供应量锐减。据报道,泰国和台湾以往各产十多万吨对虾,皆因发生对虾病变及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养虾业不断萎缩。印度尼西亚养虾条件良好,但因财团投资经不起前几年国际市场对虾价格一再下跌,养虾情绪不振产量难于突破10万吨。  相似文献   

12.
周杰 《海洋渔业》1983,5(2):89-89
<正> 孟加拉国计划到1985年渔业产量将增加5倍。1981~1985年间主要是增加渔船数。渔业产量,重点增加内陆渔业产量,由60万吨增加到260万吨。海洋渔业产量由1979年的10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40万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虾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当代是信息时代,我们提供一点信息,希望能对我省发展养虾业有所裨益。现就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提供参考。但我们的水平不高,定有许多错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世界养虾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发展速度迅猛,产量直线上升虾类是各国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近年来由于活虾和冻虾出口量增加,全世界虾类产量呈直线上升。1970年为100万吨,1977年突破150万吨(实际为165.5万吨),1985年增至190万吨,1987年已达218万吨。其中,养虾产量所占的比重也迅速地增长。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前期,全世界养虾产量占虾类总产量的比重,一般是7%左右,至1986  相似文献   

14.
世界渔获量从1960年的4,000万吨上升到1985年的8,400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1986年的产量呈上升趋势。食用鱼的渔获量稳步增加,同时呈下降的趋势。在过去10年中,食用鱼占总渔获量的27%。 1985年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渔获量比重相同,但预计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渔获量占首位。以种类来分,小型中上层鱼类占极大多数,其次是底层鱼类,其他种类:对  相似文献   

15.
自1985年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1988年对虾产量达25.3万吨,其中养殖虾19.9万吨,占世界养虾量的30%,80%销往日美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品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养殖品种主要是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东方对虾,世界性养殖品种草虾在我国养殖规模甚小,近两年才开始在广东、福建、  相似文献   

16.
从1957年至1967年10年期间,虾(?)进口量达44,465吨,进口额为287亿300万日元。进口量增长了30倍,金额猛增至185倍。近年来,1978年至1983年徘徊于15万吨左右。但到1984年又开始回升,增加至17万吨,1985年增加至18万吨,1986年突破了20万吨大关,达到21万2.800吨,进口国家增加到52  相似文献   

17.
国际渔业     
<正> 1992年泰国居世界养虾产量之冠 1992年世界养殖虾的产量估计为72.1万吨,较1991年修正后的数字73.3万吨减产1.5%。而1991年泰国养虾实际产量为15.3万吨跃居中国之上,居世界之冠。 1992年泰国仍居世界首位,产量为15.0万吨。中国居第二位为14.0万吨,印尼第三位为13.0万吨,厄瓜多尔和印度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为9.5万吨  相似文献   

18.
1989年,西半球的养虾面积为90,000公顷,五种虾的产量达61,000吨,占世界活虾总产量560,000吨的11%;占世界虾市场总量240万吨的2.5%,产值达数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88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9400万吨,比1987年增加200万吨,其中南美洲的捕捞产量和亚洲的养殖产量增加最多。世界水产品贸易量也增加了,其中虾的贸易量已超过75万吨,而在80年代中期为5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渔业和海洋研究所E.Wong在渥太华召开的渔业讨论会上发表的题为《1985年鱼类上市量将大幅度增加》一文中谈到:1985年全世界总渔获量预计可从1980年的7,400万吨上升到7,900万吨,五年内约增加6.5%。其中大多数为一些低值鱼类,如岬无须鳕、明太鱼和斜竹(?)鱼。而墨鱼、金枪鱼、大麻哈鱼和虾、蟹等的产量,仍在稳步地增加。加拿大和美国计划将少量地增加经济价值高的底层鱼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