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针对现有深松机械不能满足冀西北坝上地区保护性耕作的需要,结合农业耕作机械实际工作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以冀西北坝上地区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分析铧式犁以及现有深松机的总体布置及其关键部件的碎土原理,结合现有深松机械设计思路以及现行设计模型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全方位深松机。该机适用于硬度较高的土壤,能够达到留茬整地的要求,为冀西北坝上地区保护性耕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而本文所研究的文化创意产业则能够对乡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对于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以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喇蛄塔沟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山区土壤养分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河北省山区的土壤养分及玉米的产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相关性研究.2007年3月在河北省37个山区县进行土壤和玉米采样,并在室内化验,运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克立格插值法、时序分析法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北省山区土壤中全钾含量大大提高,其次有机质含量也有较大程度提高.目前,土壤中全钾含量地区间差异较大,冀西北土石山区和太行山土石山区土壤养分提高幅度较大,坝上高原草原区基础最好;玉米籽养分含量空间差异不大,冀西北玉米籽养分含量略优于其它区域;河北省山区玉米产量整体大大提高,其中太行山土石山区玉米产量提高最快;土壤中全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是影响玉米的产量主要因素,应加强钾肥中有效钾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将文化创意植入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以滇西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滇西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任务,并从政府对滇西北企业的旅游与文化融合力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滇西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效融合的途径,以期为促进滇西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冀西北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区,而农业用水又是该地区的用水大户,了解该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最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对该地区节水灌溉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最适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康保县位于冀西北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马铃薯是我县传统作物,被人们誉为“坝上三宝”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分析了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指出今后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措施,实现马铃薯产业化运行,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农区间的交错带,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因此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旱区发展的重要出路.目前,保护性耕作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已相当深入.为此,就冀西北面临的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农业领域的创意和设计水平,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本文拟就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1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创意农业1.1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保持政治稳定、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等功能;且各功能  相似文献   

9.
曹韩 《湖南农机》2016,(1):90-9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在创意人才的培养.文化创意企业要提高企业竞争力,核心的问题依然是拥有具备竞争力的创意创作人才.通过分析当前文化创意人才所具备的共同特征,提出培养、吸引和鼓励文化创意人才出成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韩  李莉 《湖南农机》2016,(4):84-86,108
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云南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利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梳理当前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产业是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基础。脱贫攻坚期,产业扶贫通过开发利用贫困地区的产业资源,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从而促进脱贫。为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产业脱贫模式的效果,选取海南省临高县脱贫攻坚期的产业脱贫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生态和技术五个层面综合评价其效果。研究发现,三种产业脱贫模式效果总分值分别为6.217、6.439、6.506,该区域脱贫产业模式效果差距不大,但每个模式中各项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脱贫模式效果最好的是企业+银行+贫困户模式。建议采取探索脱贫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脱贫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拓宽融资和销售渠道等措施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2020年贵州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摆脱千百年来的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紧接着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工作,走有贵州特色的脱贫致富道路。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贵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性成果,如,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扶贫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存在对二者衔接机制认知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基层人才短板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更好衔接,提出要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识;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驱动乡村振兴;实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和储备机制,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提升衔接进程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精准扶贫成效的巩固提升是脱贫攻坚时期贫困人口顺利脱贫,防止返贫现象发生的有力保障。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实地调查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了解新疆喀什地区X县精准扶贫已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深刻揭示其在精准扶贫成效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结果表明,X县精准扶贫的成效主要集中在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特色产业与劳动力转移就业初具成效,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等方面。但是由于生计环境脆弱,时刻面临风险冲击;不同生计资本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其总量增长缓慢;生计选择空间有效拓展不足,机遇与挑战并存等原因,带来X县精准扶贫成效的隐忧。基于此,紧紧围绕生计环境改善,生计资本内部系统优化,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生计选择空间进一步拓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农村精准扶贫成效巩固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田争运 《农业工程》2022,12(3):157-160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在完善产业帮扶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打造产业综合体、利用体量优势开展消费帮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陕西省G村食用菌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高校产业帮扶须统筹科技、人才、资金等力量同步进行,聚力构建村域经济可循环产业链,夯实其产业基础,帮扶其产业升级;二是注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提升群众技术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党建引领、技术培训、产业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在完善产业扶贫顶层设计、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打造产业综合体、利用体量优势开展消费扶贫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陕西省G村食用菌和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带动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还在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厚植乡村振兴人才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高校产业扶贫必须在党建引领下,统筹科技、人才、资金等力量同步进行,聚力构建贫困村可循环的产业链,夯实其产业基础,帮扶其产业升级;二是注重在扶贫过程中加强“扶志”力度,不断改变贫困人口思想观念,提升贫困人口技术技能,提高其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昀 《湖南农机》2012,39(3):140-141
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城市,身居内陆,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是我国经济与农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我们要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将环境与经济农业发展相结合,缩短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7.
韩燕妮 《农业工程》2018,8(7):146-147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仍有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为改善这一局面,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扶贫计划,以帮助贫困地区脱离困境,尽快实现脱贫。以吉林省敦化市六顶山地区为例,对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杨振华  王晓群 《农业工程》2020,10(6):120-123
以校村合作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为例,通过分析得知,缺乏技术是陕西省太白县高码头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校村合作规划延伸拓展了产业链,形成集群效益,同时加强了产业人才培训。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题的郊野民宿项目为依托,推出一系列优质品牌农产品销售和农事体验项目,使村产业进一步发展,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分红逐年增加和就近就业,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实效。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是做好、做实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扶贫工作指导精神,辽宁省对实现精准扶贫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全面开展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相似文献   

20.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美学经济时代的创意农产品,加快了创意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新农村发展最快的富民产业。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