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开展技术承包防治鱼病成效显著南京市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人员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渔场防治鱼病的能力,于1991年开展了技术承包防治鱼病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南京市胜利圩水产养殖场是一个有30多年养鱼历史的老渔业基地,由于池塘淤积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施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池塘养鱼生产实践中,施肥是夺取池塘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施肥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池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培育浮游生物,从而增加鱼类天然食物的数量和质量,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生产力。但是,许多农村群众由于不懂得池塘施肥...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八字精养法1985年我国水产工作者在总结群众过去丰富的池塘养鱼经验的基础上,将池塘养鱼的主要技术环节概括为八个字。即水、种、饵,密、混、轮、防、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八"字精养法"。水:水深为2.5-3米,只有保持池塘的一定合理深度,才能保证...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我国的池塘养鱼在技术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高,促进池塘养鱼尤其是城郊养鱼的发展,生产更多的商品鱼供应市场,进行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977年起,在过去总结群众经验和一些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试验。1978年其中一只试验塘平均亩净产2737.5斤(毛产3,939.5斤),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5.
《重庆水产》1989,(1):35-38
重庆市九龙坡区花溪群乐养鱼队是全国养鱼先进集体,近几年来池塘养鱼平均亩产已达一千公斤以上。该队队长邱国彬同志是我国水产战线上的全国劳动模范,他带领群众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探索,初步总结出适合山地丘陵特点的池塘养鱼高产成套技术。为了推广这一养鱼高产成套技术,1984年重庆市科委给我区下达了一千五亩大面积池塘养鱼三年达到成鱼亩产五百公斤的推广试验任务。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从1985年开始,经过水产技术人员和养鱼推广试验点群众的共同努力,现巳提前几年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养鱼发展最早的国家,大约在3100多年前就已开始了池塘养鱼。大约在公元前460年,范蠡总结了群众的养鱼经验,写了著名的《养鱼经》。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水产事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措施方面,早在工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淡水池塘80:20池塘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鲴、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上海水产学院在进行池塘养鱼高产技术与理论研究过程中,由池塘养鱼教研室教师与渔业机械教研室教师协作,根据精养鱼池水质管理原理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及浙江菱湖等地群众养鱼的实践经验,研制成了一种对保证池塘养鱼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的新型养殖机械—GSG—1型水质改良机。  相似文献   

9.
凌剑 《内陆水产》2000,25(9):22-23
池塘循环水养鱼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的高产养鱼新技术,一般要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 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新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布局 池塘布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双池循环与单池循环。进行循环水养鱼的池塘面积以 1 500~ 2 520为宜,水深在 1.8 m左右,池坡 1∶ 1.5。双池循环的 2口池塘要求彼…  相似文献   

10.
活水促成长     
养鱼期间,经常向池塘加注新水,能促进鱼的生长,群众总结为“活水促成长”。为什么池塘经常加注新水会促进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1.
梧州市地处桂东南西江沿岸,现有养鱼水面7339亩,其中池塘3639亩,山塘、水库3700亩。水产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鱼经验,对发展渔业生产十分有种.  相似文献   

12.
上海水产学院池塘养鱼教学小组的教师,通过学习"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深深地感到深入渔村向群众学习,总结群众的先进经验,是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提高池塘养鱼学学科水平的重要途径.他们从一九六二年底起,就与江苏省无锡市太湖区挂钩,在该区先进渔业生产队——河埒公社河埒渔业一队蹲点,学习和总结群众的养鱼经验.去年又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水产》1987,(C00):30-38
闽江流域的渔业发展方向应是:以池塘养鱼为主体,大力推广稻田养鱼,发展水库增养殖,对有渔业利用价值的江河溪流水面实行人工放流增殖和资源繁殖保护相结合,在不断提高渔业水面利用率的同时,不断提高水域生产力,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即达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网箱养鱼在江河、湖泊、水库以至近海等自然水域发展较快,而在精养成鱼塘正常养鱼的同时进行网箱养鱼较少。笔者通过1995~1996年在精养成鱼塘进行网箱养鱼的试验认为,开发池塘网箱养鱼具有广阔的前景,对于充分发挥池塘资源优势,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深远意义。1池塘网箱养鱼的可行性1.1池塘有网箱养鱼所需的水环境池塘虽为流水状态,但目前大部分精养鱼池排沙方便,且有的塘口还有增氧机械,与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一样,有着生活的基本条件,因而池塘水体可设置网箱养鱼。1.2池塘养鱼与网箱养鱼互无干扰池塘养鱼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15.
沙县位于福建省西北山区,现有池塘养鱼面积近万亩,占全县淡水养殖面积的64.2%。由于地处丘陵山区,大部分池塘多系山垄田、烂泥田和冷锈田改造而成,且日照时间较短,山泉水温低,不少池塘面积小、水浅、生产条件差,群众又缺乏养鱼技术,因而鱼产量低,效益不高。全县1992年池塘平均亩产仅273.1公斤。为了较大幅度提高池塘养鱼单产和经济效益,1993~1994年县水技站承担了衣业部下达的“山区大面积池塘养鱼综合高产高效技术”丰收计划项目,两年推广池塘面积6060亩,平均亩净产421.5公斤,平均亩增产148.4公斤,亩增产值1017元。199…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鱼是淡水渔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出现不少亩产半吨以上池塘养殖成鱼的高产典型,这为发展我国池塘养鱼及应用高产技术提供了经验。但由于区域性特点不同(如自然条件、养鱼历史、技术素质等因素),致地区间养鱼单位面积产量极不平衡,差异很大。特别是苏北地区,养鱼起步较晚,目前池塘养鱼平均产量还很低,为了积极开发苏北,发展水产养殖事业,  相似文献   

17.
池塘驯化养鱼投饲技术饲料是北方地区池塘驯化养鱼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投饲技术则是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发挥池塘潜力,提高池塘鱼产量的主要因素。我们经多年实践,认为池塘驯化养殖商品鱼的投饲应注意以下四点:1.质量目前国产饲料机械设备加工...  相似文献   

18.
微流水养鱼是介于工厂化流水高密度养鱼和传统池塘静水养鱼之间的一种养鱼方式,其单产大大高于静水池塘,其设施比工厂化养鱼简单,投资省、技术上也较易为群众所接受。我国水库众多,坝下鱼池一般受地形限制、面积较小,但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并具有自然落差。许多水库只要对坝下鱼池作适当改造,即可进行微流水养鱼,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产。笔者曾在武汉市夏家寺水库,利用坝下5口土质鱼池改建成一套微流水养鱼设施,以虹吸管引入库水,自流排灌,一、二级池鱼产量分别达到3005.7kg/667m2和1493.3kg/667m2。我们对微流水养鱼的鱼池结构…  相似文献   

19.
《海鲜世界》1990,(2):11-12,32
为贯彻市政府关:于郊区淡水鱼生产,要“稳定面积、增加产量、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方针和黄超副市长在1988年水产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3年内,全市70%的池塘养鱼水面达到亩产超千斤的指示,1989年初,在市农办领导下,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市农行研究决定,实施“郊区渔场亩产超千斤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内容:一是1988年池塘养鱼亩产300公斤左右的渔场,  相似文献   

20.
养鱼池塘生态系统及白鲢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拟就我国养鱼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白鲢可能生产量的估算、白鲢合理放养的依据以及白鲢在养鱼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 我国池塘养鱼的根本特点之一是通过多种鱼类的混养,特别是放养食植物性鱼类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还人为地对这些饵料生物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培养饵料生物的同时进行养鱼并获得高产。“养好一池鱼首先要养好一池水”,可谓我国群众养鱼经验的核心。为此,我们曾把我国的池塘养鱼归结到生态学的范畴之内(李元善,1978),而我国养鱼的池塘做为一个生态系统又有它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