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棉花工厂化无土育苗是棉花种植史上的一场种苗革命。它打破了几十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使棉花育苗移栽成为一件简单、快速、省时、省工、节本的栽培方式,为棉花栽培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003年东台市引进工厂化无土育苗移栽试验。  相似文献   

2.
棉花无头苗是指棉花播种后因虫害和气候等原因而产生的无头现象。它的出现会造成移栽时棉苗紧缺,影响棉花生产。但只要在移栽时正确地选择无头苗,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同样能保证稳产丰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业科学》1994,(3):16-19
麦棉连作棉花生育特性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江苏省农科院麦棉连作课题组(南京210014)江苏省是我国重点产棉区,“七五”以来为缓解粮棉矛盾,徐淮、里下河及沿江三大棉区分别逐步形成了棉花以小麦套栽、大麦后移栽为主体及大麦套栽与大麦后移栽并重的种植格局,对推...  相似文献   

4.
移栽地膜棉是将营养钵(块)苗庆育苗套栽到平铺地膜棉田之中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与移栽棉相比,更充分地利用有效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增加棉花伏前桃,延长棉花有效现蕾开花结铃10 ̄15d,增产15% ̄20%,既可稳定夏粮产量,又可提高棉田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5.
棉花全程化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南阳盆地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商品棉基地之一,常年植棉面积180万亩左右。“八五”期间发展到250万亩,麦棉套种是主要栽培制度。棉花育苗移栽的推广,较好地解决了棉花出苗难、全苗难和迟发晚熟的问题,但是多数苗床高脚弱苗,移栽后成活率低,缓苗期长,致使大面积棉田密度下滑,稀植大棵,迟发晚熟等,不仅制约了移栽棉早发高产优势,而且由于棉花腾茬晚,麦播粗放,  相似文献   

6.
移栽地膜棉的发展前景及其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栽地膜棉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覆盖栽培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新发展,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目前移栽地膜棉生产上存在的烂铃,易衰,茬口,虫害和残膜等问题,拟采取的技术对策是:改进栽培技术,巩固移栽地膜棉生产,加强理论研究,发展移栽地膜棉生产;克服残膜污染,保护移栽地膜棉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自然水源的紧张,近几年中牟县旱作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已成为中牟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生产中大多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的高产栽培模式,但产量一直不理想,且不稳产。通过调查和试验,总结出当地移栽地膜棉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种植棉花用工多、投资大、管理技术复杂、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速下滑。经过在鄂北棉区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麦后移栽棉。该模式有效地稳定了棉花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粮棉双增产。在多年试验示范研究中,不仅探索出适合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而且还总结出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移栽时间麦茬棉移栽时间的早晚,是棉花高产优质的前提。因此,小麦收获后要抢时移栽,越早越好。正常年景,要求6月12日前移栽结束。非正常年景(如2011年因天气情况小麦推迟成熟),更是把棉花移栽时间尽量向前提。二、整地移栽(一)整地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旋耕犁灭茬后移栽,无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铁茬移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棉花高产群体质量的六项指标,通过试验,示范总结,明确了以良种,移栽地膜棉为基础,以扩行降密,增肥后移,化控综防为主要手段的棉花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盐城市沿海棉区由于轮作困难,多年连作重茬,棉花种植位置多年固定不变,从而造成棉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变劣,棉花根际土壤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棉花的高产稳产.为此.我们于1989~1991年在盐城市沿海棉区推广了棉花变位移栽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方法变位移栽的具体做法有三种:(1)在秋播时调整棉田作物种植带,适当缩小畦中间的麦、绿肥幅宽,加大畦边麦、绿肥幅宽.第二年春天实现变位移栽,即将棉花定植位点向畦中平移,使原大行行距缩小,将棉花定植在原小行中间.(2)重新安排排水沟位置.填好旧沟,在原畦面中间重新开沟实现变位移栽.  相似文献   

12.
<正> 移栽地膜棉(营养钵育苗移栽大田地膜覆盖)是棉花栽培技术继直播棉改为移栽棉后的又一次改进。由于该项技术集中移栽棉和地膜覆盖的优势,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改土、促进矿物质养分释放的作用,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延长有效结铃期。据江苏省盐城市郊区郭猛乡试验和大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通讯》2006,(6):60-60
棉花“两无”栽培即“无土基质育苗、无钵体移栽”新技术。是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由中国棉花研究所研究发明.获得了农业部棉花高产栽培重大科研成果奖,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棉花“两无”栽培技术具有抗灾抗病能力强、节省用工、育苗成本低、丰产性好等特点,在生长、结桃率、产量上都比营养钵移栽棉花好。  相似文献   

14.
大丰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和产棉大市,常年植棉60万亩左右,棉花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棉花生产中,过去大面积推广种植常规棉,采取“中群体、优个体”、“五项基础、十字配套”栽培策略,亩栽棉花3000株以上。由于受温、光、水、肥等因素影响,难以按照高产栽培模式有效控制棉花生育过程,且育苗、移栽和管理劳动强度大,工本高。我市地处沿海,气候多变,移栽大田后蹲苗期长,不易早发。  相似文献   

15.
“棉花无土育苗、无钵移栽方法”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研究所经多年努力研究出的一项实用型农业新技术,打破了多年来棉花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栽培体系,克服了营养钵育苗费工时、成苗率低、易染苗病、栽后缓苗期长等弊病,使棉花育苗移栽成为一项简便、快速、增产效果更为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移栽棉花具有明显的的保墒、增温、抑草效果、棉株生育进程加快,成铃早,结铃多,产量提高一成以上,移栽地膜棉的关键技术是精细整地,科学覆膜和化除,适时适度化调,增加施肥量,特别是增加后期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7.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一、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生产上的要求 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开始吐絮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一般50天左右(即花见花(絮)四十八)。花铃期的长短因品种和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鄂杂棉20F1属中熟偏早品种.公安毛家港、省农科院测坑采用移栽地膜棉、移栽棉促早栽培的示范,6月18日见花,6月下旬已进入花铃期,另加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气温高,棉花生育进程快.大面积棉花7月上句进入花铃期。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方面继续长根、茎、枝、叶.另一方面又要现蕾、开花、结铃。  相似文献   

20.
棉花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技术是一项集中化育苗的新技术,有利于实现棉花生产的轻型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本文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针对南阳棉花主产区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介绍了棉花无土育苗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细节和棉苗起苗移栽后的大田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其它地区可做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