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遗传背景亲本对杂交子代奥尼鱼肉质的影响,开展4组不同品种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子代肌肉营养成分对比分析,用常规方法分析4组奥尼罗非鱼肌肉中营养组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4组奥尼鱼肌肉水分含量在79.19%~79.82%之间,粗蛋白在17.44%~18.03%之间,粗脂肪含量在2.13%~2.25%之间,灰分在0.90%~0.99%之间,4种组分在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在组间接近,但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单项氨基酸含量受亲本来源不同影响存在差异显著(P < 0.05);脂肪酸含量方面组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受母本的影响在不同杂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研究结果阐明了亲本选择对奥尼鱼肌肉营养差异的影响,为获得肉质性状更为优良的奥尼罗非鱼苗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朱协飞 《种子》2017,(10):69-72
为测定利用复合杂交育成的5个亲本的育种应用潜力,将5个亲本与4个推广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0个组合,对组合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5个亲本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铃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A1亲本在铃数,A2亲本在衣分,A3亲本在铃重,A 5亲本在铃重、衣分性状上一般配合力(GCA)为正,A 5亲本是一个较理想的亲本;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SCA)的组合有A5×B3、A2×B2、A3×B1.结论:利用复合杂交培育高配合力亲本是可行的;但不同来源的亲本在同一性状,同一亲本的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GCA)是不同的;同一性状的不同组合间,同一组合的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也都存在大小或方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奥利亚罗非鱼在光场中的行为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了解奥利亚罗非鱼在光场中的趋避行为规律。采用水平光梯度法,研究了4组不同生长阶段的奥利亚罗非鱼:Ⅰ组:20.0~50.0 mm;Ⅱ组:50.0~80.0 mm;Ⅲ组:80.0~110.0 mm;Ⅳ组:110.0~140.0 mm,在250、500、1000、1500、2000 lx白光光强梯度下的行为反应。同时对Ⅰ组奥利亚罗非鱼在不同波长单色光下(红、黄、绿、蓝)下的行为分布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白光下,4组奥利亚罗非鱼均表现出正趋光性,在250~2000 lx间趋光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00 lx时趋光率达到峰值,其中近光区趋光率分别为67.5%、55.0%、55.0%、42.0%,总趋光率分别为96.0%、94.0%、96.5%、95.0%;奥利亚罗非鱼的白光适宜照度范围为:500~1500 lx;随着奥利亚罗非鱼的生长发育,近光区趋光率峰值Ⅰ>Ⅱ>Ⅲ>Ⅳ。此外,Ⅰ组奥利亚罗非鱼在不同单色光同一照度下的趋光率差异显著(P<0.05),在蓝光、绿光下的趋光率高于红光、黄光,对不同单色光的趋集行为具有选择性。研究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在不同光色、不同光强、不同生长阶段都具有选择性,研究结果在开发高效诱捕灯、提高工厂化养殖效益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尼罗罗非鱼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表达规律及其功能,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RF1基因c DNA全长,与其他脊椎动物IRF1基因进行比对,构建IRF家族系统进化树。然后使用Poly I∶C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体内注射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尼罗罗非鱼各组织IRF1基因的表达差异。最后构建尼罗罗非鱼IRF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IRF1有888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95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该蛋白N端高度保守,并含有6个保守的色氨酸,具有DNA结合结构域。对蛋白相似率的计算发现尼罗罗非鱼与斑马鱼IRF1相似度为52.1%。而与大鼠IRF1的相似率最低,为36.2%。IRF家族成员蛋白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IRF家族共分为4个亚群。将p CMV3-FLAG-IRF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Hela细胞中后,对IRF1进行细胞定位发现,尼罗罗非鱼IRF1主要分布在胞质中,胞核中有少量分布。对尼罗罗非鱼使用Poly I∶C进行体内注射诱导抗病毒应答反应,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各个组织中IRF1在不同时间下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完成了尼罗罗非鱼IRF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对各种脊椎动物IRF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干扰素系统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胡琳  许为钢 《作物学报》1993,19(2):139-144
对1B×1B、1B×1B/1R和1B/1R×1B/1R三类杂交组合共23个F1及其15个亲本的花药培养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1B×1B/1R类型9个杂交组合的593个F1花粉植株进行了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1B背景下,1B/1R易位能显著提高小麦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诱导率,并发现由1B×1B/1R类型杂交组合F1获得的花粉植株  相似文献   

7.
1玉米杂交制种花期不遇的因素 1.1父本、母本特征特性对花期的影响:有的亲本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发育快,有的亲本雌雄发育同步,有的则雌雄发育不同步,有的亲本包叶内散粉,有的则散粉时间较长,有的亲本抽花丝时间较长,有的则较短,这些都是影响花期的内在因素,播种时由于不掌握父本、母本的这些特征特性导致制种技术方案失误而引起花期不遇。  相似文献   

8.
金优T36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用金23A与恢复系T36配组育成的中迟熟杂交籼稻组新合。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米质优、应性适广,制种易获高产。2007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选取杂交水稻4个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得到36个杂交组合,测定了108个小区(3次重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旨在分析杂交水稻亲本直链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以期为优质杂交稻米亲本选育和组合选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F_1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亲本间和组合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亲本不育系珍汕97A和恢复系明恢63的gca最好,而sca最好的是汕优63。gca低(高)的两亲本,其F_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也低(高)。但由于亲本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一现象并不存在于所有组合。在优质杂交稻米亲本选育和组合选配过程中,既要注意亲本(特别是恢复系)本身的特性和一般配合力效应,也要考虑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小麦日粮为对照,小麦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05%,0.10%,0.15%)作为试验饲料。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试验采用饱食方式,每天投喂4次(8:30,11:30,14:30,17:30)。在池塘浮式网箱(1.0 m×1.0 m×1.3 m)中进行饲养试验,75 d后测定罗非鱼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6种消化酶的活力。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试验组的胃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木聚糖酶试验组的6种肠消化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0%木聚糖酶试验组的6种肠消化酶与对照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外源性木聚糖酶抑制罗非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但提升肝胰脏内源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外源性木聚糖酶的添加不影响淀粉酶、内源性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胃、肠、肝胰脏中的分布规律,但对蛋白酶、脂肪酶的分布规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培养条件、胚龄、胚发育期间的积温一致时,培养基就成为胚萌发和成苗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选用4种培养基(B5、B5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 1/2MS、1/2MS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培养3个小麦杂交组合F2与玉米杂交获得的单倍体胚,以比较不同培养基对单倍体胚的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培养基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和平均成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胚萌发率表现为1/2MS(75.24%)>1/2MS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68.68%)>B5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67.00%)>B5(66.67%);胚成苗率表现为: 1/2MS(63.11)>B5(50.67%)>B5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4.00%)>1/2MS 0.1 mg L-1 BAP 0.1 mg L-1 NAA(3.30%)。无激素的1/2MS上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75.24%)和平均成苗率(63.11%)都最高,能稳定地一次成苗。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单倍体胚的平均萌发率和平均成苗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小麦基因型是影响单倍体胚萌发和成苗的重要因素,无激素的1/2MS最适合于小麦单倍体胚的萌发和一次成苗。  相似文献   

12.
三等位基因分析除了可以提供三元杂交组合中有关亲本等级的信息外,还可以提供关于加性、显性和上位性这些基因作用的信息。以(AB)C符号表示的三元杂交被定义为品系C和无亲缘性F1杂种(AB)间的一种杂交;品系A和B叫做主要亲本品系,品系C叫做完全的或直接的亲本品系。本研究采用三等位基因分析来获取控制四倍体棉花  相似文献   

13.
水稻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组合开花灌浆期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选的恢复系和保持系及其丰产性较好的杂交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搭棚盖膜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处理(7月1日-8月10日,09:30-14:30,35~43℃),研究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材料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高温胁迫指数,万恢88、万恢815、R 2664、R 1004和万3B、万9B表现耐热性强,其中恢复材料R 2664和R 1004的耐热性优于对照明恢63,保持材料万3B和万9B的耐热性优于对照宜香1B.供试杂交水稻中耐热品种(组合)有万香优1号、万优9号、万优2号、万9A×万恢815、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其中万9A×R 2664和宜香1A×R 1004的耐热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温胁迫指数与水稻在自然条件下结实率、空壳率和秕谷率之间相关不显著,但与胁迫环境下结实率和空壳率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花期高温胁迫致使水稻亲本材料及杂交品种(组合)的结实率下降,空壳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棉花生产上推广的主要品种 (系 )做亲本 ,组配 15个组合的正反交杂种 ,对其 F1 、F2 代杂种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 ,F1 、F2 代正交与反交组合间的霜前皮棉产量及其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均无明显差异。 3 0个正反交 F1 杂交种具竞争、中亲和超高亲优势 (以下简称三优势 )组合率分别为73 %、10 0 %和 83 %。其中竞争优势在 15 %以上的组合率为 46.7% ,最大竞争优势值为 40 .6%。 3 0个正反交 F2 杂交种三优势组合率分别为 60 .0 %、90 .0 %和 66.8% ,其中竞争优势在 10 %以上的组合率达 3 3 .3 % ,最大竞争优势值仍达 3 1.3 % ,F2仍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潜能。亲本鲁 11、石远 3 2 1等品种 (系 )表现遗传配合力高 ,是目前棉花杂交制种选用的优良高产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世代小麦花药培养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用4个小麦杂交组合的6个不同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进行花药培养,对各材料出愈率、绿苗率、白苗率和白苗/绿苗比4个性状的世代平均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出愈率存在明显的显性效应和显性×显性互作;绿苗率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白苗率则主要受上位性效应的影响.从而提出在小麦花药培养中注意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出愈率和绿苗率;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杂交可以提高绿苗率,但对白苗率无多大影响。本文对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遗传构成以及遗传因素对花粉白苗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宜香9号是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育成的香型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20030111 X),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05008)。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株两优15(株1 S/H98-15)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亲本特性和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汤永波  林炎照 《种子科技》2001,19(6):360-361
特优 70系三明市农科所用特 A与明恢 70培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组合。 1996年我区引入亲本试制至今 ,平均亩产 15 0~ 2 0 0 kg。2 0 0 0年我区制种 2 10亩 ,入库种子 4 2 t,平均亩产 2 0 0 kg,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产量结构是 :亩有效穗 16万穗 ,穗总粒数 116 .8粒 ,穗实粒数 6 2 .4粒 ,异交结实率 5 2 .9% ,千粒重 2 7.4 5 g。高产制种的技术调控措施是 :1 根据我区气候规律与制种地小气候特点 ,切实调控确定好特 A制种的“四期”水稻制种应根据亲本特性 ,把两亲本制种最关键的抽穗期、扬花授粉期、成熟收获期以及母本特 A减数分裂期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棉花性状标记亲本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指导组合筛选,按5×4NCⅡ遗传交配设计,分析了5份亲本与4份性状标记亲本杂交后,主要产量性状杂种F1的竞争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皮棉产量CH的平均值为-15.1%,4个组合均具有正向的竞争优势。配合力分析表明,A1、A2、A4、A5这4份母本和B2、B4这2份父本的GCA较好;5个性状的SCA效应均达显著以上,A1×B1、A3×B1、A4×B4等组合的SCA效应多数为正值。  相似文献   

20.
Q 两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其自育抗倒、高产、优质不育系全 151S 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米质优、抗性好的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水稻组合,2019 年通过国家审定。对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亲本选育过程及在南方基地的安全、高产、优质制种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