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丰太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11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区试,比对照品种优优122减产显著;2012年复试,比对照品种减产不显著。2012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6.25kg/667m~2,比对照品种优优128增产5.74%,日产量3.26kg。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2013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3003。  相似文献   

2.
优质水稻新品种粤银软占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银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水稻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体系,以粤丰丝苗为母本、黄软占/粤银丝苗为父本育成的国标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状突出,在参加广东省区试时,2年平均产量达467.86 kg·667 m-2,比该组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平均增产7.5%,增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米质优,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分蘖力较强,抗倒性中强。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推荐参加国家水稻区域试验,预期在广东及华南稻区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南8糯是广州南国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水稻多基因型育种理论技术体系,以多基因型种群育种技术体系选育的中间材料粤香糯1375为母本,以五山丝苗为父本,育成的感温型常规籼糯稻品种。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新品种权申请公告,公告号CAN019898E。此品种株型集中,分蘖力中强,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较好。2013—2014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387.83 kg/667 m2,2013年早季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26.71%,增产极显著;2014年早季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8.50%,增产不显著。2014年早季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16.95 kg/667 m2,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13.23%,日产量3.01~3.46 kg。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等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在广东地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客乡一号是广东省梅州市农业科学院以黄莉占为母本、Q优6号F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常规稻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作晚稻种植,平均全生育期112d,比对照深优9708长4~5d,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5.
博Ⅱ优6636优质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Ⅱ优6636是三亚中种种业有限公司配组而成的弱感光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5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琼审稻2008001。该组合具有米质优,带香味,大穗,分蘖力强,株型、叶型好、抗倒性强,是目前海南省晚造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2006年晚造参加海南水稻超高产组初试,产量7170kg/hm2,名列第一,比博Ⅱ优15(对照)增产2.46%,  相似文献   

6.
佛山油占是佛山市农科所用特籼占25///三源93//小直12/三源649杂交选育成的感温型籼稻品种。该品种株型好,茎态集,剑叶窄直,分蘖力强,后期熟色好,耐寒性中等,抗倒性较强。在广东早造除粤北以外,其他地区早、晚造均可种植。1产量表现2000年早、晚造参加本所优质稻品比试验,每667m2产量分别为482kg和419kg,分别比对照种粤香占、粳籼89增产8.19%和9.26%,均列早造和晚造各10个品种(品系)第一位。2001、2002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常规优质稻区试,每667m2产量分别为434.01kg和381.73kg,均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增幅为2.03%和4.97%,增产均不显著。2002年生…  相似文献   

7.
中二软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粳籼21作母本,以长丝占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常规优质稻品种,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季兼用,长江流域作单季稻种植。特征特性丰产性1999年早季参加本所品种比较试验,产量566.0kg/667m2,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5.50%,增产不显著;1999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常规稻优质组区试,产量395.65kg/667m2,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0.64%,减产不显著;2000年复试,产量417.36kg/667m2,比对照种增产2.47…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了广东省 2016-2021 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广东省 2016-2021 年共审定 466个早晚造兼用型水稻品种,包含 149 个籼型常规稻、84 个籼型两系杂交稻和 232 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 个籼粳交三系杂交稻;审定通过的各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千粒重比较接近,审定品种的年度产量总体稳定在7110.98~7342.29kg/hm2。优质稻品种共 282 个,占 60.52%。广东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保持在较高水平,稻瘟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440 个,占 94.42% ;白叶枯病抗性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数量为 86 个,占 18.45%,抗性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科研院所、科企合作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走强强联合发展之路是我国育种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茉丰占1号是以茉莉软占与丰富占杂交育成的感温型籼稻新品种,表现植株矮壮、叶片短直、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易种易管、可早晚造兼用,2012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1 选育经过 2004年早造以产量高、米质优、株叶形态好的茉莉软占为母本,以抗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强的丰富占为父本杂交,由于双亲抗性好、优点多、性状互补,为后代的选择提供足够的优良基因保证.F2~F6采用系谱法,F7采用集团法选育,再从F7选出25个单株,F8种成25个株系,以编号为9的株系穗大粒多,株型好,熟色好,产量高,参加本所2008年晚造品比,并同步进行抗性及米质鉴定,经广东省区域试验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试点阳江市农科所鉴定高抗稻瘟病;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米质达国标优质2级,本所品比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定名为茉丰占1号,推荐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0.
巴禾丝苗是利用粤禾丝苗与巴太香占杂交后,运用改良组群筛选法选育的感温型优质抗病常规籼稻新品种,202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 20210045)。该品种米质达部标优质 1 级,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抗倒力强,耐寒性中等,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1.
白丝占是利用含有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隐性基因xa5兼抗稻瘟病的品种白香占作父本,与广东省优质丰产地方品系番丰丝苗作母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该品种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兼抗稻瘟病,晚造全生育期、产量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粤晶丝苗2号相当,米质达到省标优质3级,耐寒性中。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特别适合珠江口以西,水稻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主要发病稻作区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雷州半岛及广西沿海水稻白叶枯病Ⅴ型菌发病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2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且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每667㎡产鲜苞均超过1000kg,平均达1131.3kg,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236kg.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龙风  王安康  鹿占黔  高志宏 《种子》2019,(9):124-126
陵优2064系贵州众望种业有限公司和贵州兆和丰水稻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采用自育抗稻瘟病恢复系LDR2064与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选育的陵1A配组育成的早熟三系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于201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80014号)。该品种全生育期158.1d,在2年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平均增产7.49%,生产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2.48%。  相似文献   

14.
裕优油占是2020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的高抗稻瘟病的感温三系杂交水稻品种,是以三系不育系“裕A”为母本、恢复系“黄广油占”为父本,测交组配而成。于2017年、2019年分别参加省区试和复试及生产试验,与对照品种比较,该品种抗性明显优于对照。适宜在广东省除粤北以外地区进行早晚造种植。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选育优质、多抗、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是经人工有性杂交,以自选系‘158’为父本、‘吉粳83’为母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400.2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0%,一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138.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具有米质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活秆成熟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中晚熟稻区种植,如吉林省的长春、四平、松原、吉林、辽源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麦 614 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组合为 Ta1/02-3987,抗条锈病、白粉病,耐赤霉病。其籽粒均匀度高,膨化效果好;茎秆壁厚,具有耐低温特性。2 年区域试验每 667m2 平均产量 402.10kg,较对照绵麦367 增产 5.1% ;生产试验产量 468.77kg,比对照绵麦 367 增产 8.8%。2023 年 5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 20220003。  相似文献   

17.
<正>美玉3号由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育成,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加甜型糯玉米,生长势强、品质优、商品性好,现已取替苏玉糯而成为汕头市玉米生产的主栽品种。汕头市2004、2005年两年春植区试,鲜苞平均产量分别为15762kg/hm2和11058kg/hm2,比对照香白糯增产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全生育期90~91d,比香白糯迟  相似文献   

18.
<正>黄广莉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指导下,以丰莉丝苗为母本、黄广占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常规优质稻新品种。黄广莉占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抗倒性好,耐寒性中等,米心腹白少,饭柔软可口,食味品质好。2015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5006。1选育过程1.1杂交亲本的来源母本丰莉丝苗与父本黄广占均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丰  相似文献   

19.
@@粤油丝苗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育成的常规优质水稻新品种,稻米品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1级。该品种丰产性好,分蘖力和抗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2009年晚季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2010年晚季进入复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1024。2012年参加广东粤北单季稻品种表证试验,2012年早季参加海南省区域试验,2013年早季进行海南省区试复试。该品种适合广东粤北以外早、晚稻,粤北单季稻,以及海南省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20.
吉圣玉908是四川省三台县大圣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杂交种,适宜在西南山区中海拔地区种植,具有广适、优质、综合抗性好的特点。2015—2016年在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为9 245.63kg/hm~2,比对照增产11.45%,2年分别比对照正红311增产11.2%和1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323.4kg/hm~2,较对照增产10.3%。201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玉2018009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