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20
李吉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2):23-30
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条件,从苗木水分状况、原生质抗旱特性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三个方面,研究了2年生油松苗和侧柏苗的抗旱特性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油松、侧柏苗木都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但是,它们的抗旱机理则不相同。油松苗木以抗脱水为其抗旱特征,而侧柏苗木则以耐脱水为其抗旱特征。 相似文献
2.
晾晒对油松侧柏苗木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晾晒使苗木失水,失水引起其根系活力降低。在试验条件下,侧柏苗木水势与栽植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呈显著线性关系,油松苗木水势与栽植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则符合方程Y=A+B/X的变化规律。供试苗木保证造林成功的水势临界值应分别高于:油松苗-0.45Mpa,侧柏苗-1.50Mpa。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油松侧柏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 控制不同干旱梯度,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4年生油松、侧柏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 研究表明, 随着小枝水势的降低, 水力结构各参数随茎段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模拟; 油松苗木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侧柏苗木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在落叶之前, 相同直径油松和侧柏苗木枝条的胡伯尔值随小枝水势的变化很小, 说明苗木水分胁迫主要源于木质部空穴和栓塞.油松、侧柏苗木在干旱过程中水力结构的不同变化趋势, 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条件下, 控制不同干旱梯度, 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4年生油松、侧柏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 研究表明, 随着小枝水势的降低, 水力结构各参数随茎段功能木质部直径的变化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模拟; 油松苗木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侧柏苗木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导水率剧烈丧失. 在落叶之前, 相同直径油松和侧柏苗木枝条的胡伯尔值随小枝水势的变化很小, 说明苗木水分胁迫主要源于木质部空穴和栓塞.油松、侧柏苗木在干旱过程中水力结构的不同变化趋势, 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树木的水分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5.
6.
油松与侧柏人工幼林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量平衡原理,探讨了陕西淳化县油松及侧柏人工幼林的热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4~5月份,油松和侧柏人工幼林的净辐射能分别为62.61~667.47W/m^2和78.71~637.23W/m^2,油松林的乱流热交换量、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分别为17.07~202.34、5.48~15.13、36.81~457.25W/M^2,侧柏林分别为24.94~248.31、6.08~21.11、40.07~378.44W/m^2。在相同条件下,该区油松林的耗水量大于侧柏林。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长势将油松、侧柏的幼树划分成5种类型,以幼林中健壮幼树的百分比来评价林分的质量。测定林分生长量、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氮、磷、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侧柏幼林的质量和生长量均大于油松幼林,苗龄及育苗方式对幼林质量的影响不大。侧柏林地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优于油松林地。油松、侧柏的生长速度强烈地影响着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的高低与林木的生长速率呈反比。 相似文献
8.
9.
应用PV技术评价银川市7种针叶绿化树种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V技术测定油松、樟子松、白皮松、青海云杉等7种针叶树种的主要水分生理参数,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π0、πp、ROWCπp、RWCπp及AWC值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各树种的水分生理参数值在6~10月间呈现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以这些参数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这几个树种的抗旱性顺序为樟子松和侧柏>白皮松,青海云杉>圆柏、油松和刺柏. 相似文献
10.
油松和侧柏的光合蒸腾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开放式气体交换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晋西黄土区油松和侧柏的光合、蒸腾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与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简单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叶片的Pn日间均出现2个高峰;油松和侧柏叶片的Tr日间分别出现2个高峰、1个高峰;油松和侧柏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间均出现3个高峰.油松的Pn、WU,E日均值均高于侧柏,而Tr日均值则低于侧柏.光强(PA,R)、气孔导度(Ga)和胞间CO2摩尔分数(Ci)与Pn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影响油松和侧柏叶片光合的主要因子都是Ga和Ci,对油松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Ga、Ci,对侧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i、Ga;Tr与气孔导度(Ga)、光强( PA,R)、叶温(Ta)、相对湿度(RH)、水气压亏缺(p,d,i)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Gs、Ta、RH是影响油松蒸腾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Ga、Ta、RH;PA,R、Ta和Vp,d,i是影响油松蒸腾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A.R、Ta、Vp.d.i. 相似文献
11.
12.
姚延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3(2):163-165
用埋入法将NaH_2~(32)PO_4(1.78mci/株)引入油松侧柏个体,分别于3、7、14天采样用液体闪烁仪测其叶的放射性脉冲;用注射法将NaH_2~(32)PO_4(0.45mci/株)引入油松侧柏个体,两周左右取土壤一根系样品用定标器测其放射性脉冲。结果表明混交林提高了油松对磷的吸收能力;一定时间后,生理机能越旺盛的部位,吸收到磷越多;侧柏根系更趋于表层,油松根系更趋于深层,从而使混交林提高了抗逆性和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14.
该文从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系序级、根系数量等方面对北京市油松、侧柏、白皮松3种针叶绿化树种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树种在根系结构上有良好的一致性,即直径1 mm的根系连接数量、根系累计长度以及表面积占据总量的多数;直径2 mm的根系数量、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是根系总量的主体;0~3序级根系连接数和根系表面积占所有序级根系连接数和表面积的70%以上。根系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白皮松根系分枝能力弱于侧柏和油松,并以油松根系分枝强度为最大。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施入不同物质组成的抗逆配方,对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和油松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抗逆配方对侧柏和油松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配方A13、A22、C3和C5在侧柏苗木成活率、生长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均高于其他配方;配方B5在提高油松苗木成活率、生长量和地径等方面的作用普遍优于其他配方。初步说明上述配方可应用于林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7.
18.
黄土高原油松、侧柏与沙棘人工混交林生长及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混交林生长和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侧柏是主根型树种,垂直根系主要分布在40~80 cm,沙棘为侧根型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10~40 cm,二者分布协调,种间根系生长无排斥现象。混交林平均高度、胸径、蓄积量、生物量较纯林高14.5%、27.4%、62.2%、42.1%;油松、侧柏、沙棘混交林的叶量分别比纯林高14.9%、13.5%、6.3%,叶绿素含量高21.0%、36.8%、3.1%,叶子中 N、K2O、CaO含量较纯林高;混交林土壤容重和坚实度比纯林低9.6%和18.0%,孔隙度、通气度、持水量和含水量比油松纯林分别提高13.8%、20.1%、15.7%、4.8%,比侧柏纯林分别提高7.9%、{11.6%}、5.7%、12.7%。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和坚实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土壤中层持水量、含水量最高,低层次之,表层最低;孔隙度和通气度表层较高,向下逐渐减少。混交林有机质、全N、P2O5、速效P、速效K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