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白菜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 个抗病品系和2 个感病品系作为试材,并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真叶期人工接种病菌鉴定F1 、F2 、B1C1 、B1C2 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大白菜对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白菜对黑斑病的抗性为显性遗传,并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
黄瓜开花期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个组合黄瓜开花期遗传力分析得出,黄瓜开花期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黄瓜开花期变异频率以F2为最大,以下依次是回交世代、亲本品种、F1代;黄瓜开花期遗传,广义遗传力约为60%,狭义遗传力约为60%±30%,显性遗传力约为10%,环境引起的差异约为40%。  相似文献   

3.
采用DNA浸胚法将瓠瓜DNA导入西瓜,在病圃中经3代自交纯化和抗性筛选,在D3代选育出了D3-1~D3-44份抗性材料。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D3-1和D3-2对西瓜枯萎病高抗,D3-3和D3-4对西瓜枯萎病中抗。用感病品种蜜宝作母本,分别以高抗西瓜枯萎病的材料D3-1和D3-2作父本杂交,F1代都表现高抗枯萎病。F2代及与感病亲本蜜宝回交的BC1代群体抗、感分离比例都符合3∶1及1∶1的分离比例,说明枯萎病抗性遗传是单基因或单DNA片段控制的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4.
以68份国内外黄瓜种质为试材,通过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枯萎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4份、占5.9%,抗病种质占36.8%,中抗种质占19.1%,感病种质占27.9%,高感种质占10.3%;华北型黄瓜较华南型和欧洲温室型黄瓜有较多的抗病基因;生长势越强,越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枯萎病,叶片深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和绿的黄瓜感枯萎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浅绿黄瓜感病,浅绿黄瓜较绿皮黄瓜感病。  相似文献   

5.
通过全轮配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遗传方差组成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是显著的,控制抗性的加性作用比显性作用大,狭义遗传力值高,为95.24%。群体中显性等位基因频率少于隐性等位基因频率,该性状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苦瓜枯萎病抗性鉴定与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 份田间抗性水平不同的苦瓜为材料,探讨了适用于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性 鉴定方法;以此为基础,对来自国内外的43 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源筛选,以其中的抗病亲本‘0417’ 和感病亲本‘472113’为材料,研究了苦瓜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接水培接种法是较适 合于苦瓜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方法,适宜的接种菌液孢子浓度为4 × 106 · mL-1。在苦瓜种质资源中,枯 萎病抗源普遍存在,尤以野生种或半栽培种抗病性较强。苦瓜枯萎病抗性受单一显性核基因控制,其广 义遗传力为90.78%。  相似文献   

7.
病害是制约西瓜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西瓜枯萎病、白粉病、蔓枯病、炭疽病、细菌性果斑病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特点及致病菌、抗性遗传规律、抗病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和抗性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西瓜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通过3个抗感杂交组合研究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皆是两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2120模型) 。组合Ⅰ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4.26% ~95.47% , 两对主基因感病相对抗病为部分显性,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第二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较大, 两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也较大。组合Ⅱ和组合Ⅲ两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5.35%和96.04% ,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9.
以华北型黄瓜霜霉病抗病自交系‘HNAU0023’、霜霉病感病自交系‘IL112’通过自交、杂交、回交所构建的P_1、P_2、F_1、F_2、B_1、B_2 6个世代作为研究材料,使用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软件(SEA-G 6)对黄瓜霜霉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抗性遗传的最佳模型为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相同,均为13.05;显性效应为负值,分别为-30.34、-15.88。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63%、76.36%、87.1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7.25%、0,各分离世代主基因遗传率明显大于多基因遗传率。因此,在黄瓜霜霉病抗性育种中应优先考虑主基因。  相似文献   

10.
黄瓜褐斑病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对34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褐斑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5份高度抗褐斑病资源、2份抗病资源、3份中抗资源,其余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资源。鉴定结果说明现有黄瓜种质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黄瓜褐斑病抗性基因。通过对高抗/高感亲本杂交F1、F2代及回交世代的抗病性分离观察表明,符合孟德尔的1∶2∶1和1∶1的分离规律,认为抗病性由1对单隐性基因控制,感病相对于抗病为不完全显性。研究结果对黄瓜抗褐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棚黄瓜嫁接与防病增产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以感病品种效果显著,防效达97.2%以上,抗病品种防治效果相对较低。胚轴斜面插接法、生长点斜插法及生长点劈接法嫁接的发病少、胚轴靠接法嫁接的发病较重。嫁接黄瓜发生枯萎病主要在接口处接触地面所造成。不同嫁接方法对产量影响无明显差异.嫁接黄瓜增产,主要表现在早期产量上,中晚熟品种降低根瓜节位3.8~5节,增产184.6~355.5%,早熟品种降低节位1.4节,增产 9 3.2%。  相似文献   

12.
黄瓜单性结实世代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黄瓜6个世代雌花数、单性结实果数、单性结实产量3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基因效应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即狭义遗传力)分别占总方差的24.80%、34.75%和34.31%;显性方差均相对较小,显性势均为正向部分显性;控制这3个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3、3、4对;选育黄瓜单性结实新品种宜采用杂交育种法,3个性状适宜的选择世代分别在F2、F4和F4代。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表现与基因效应分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轮配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遗传方差组成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是显著的,控制抗性的加性作用比显性作用大,狭义遗传力值高,为95.24%.群体中显性等位基因频率少于隐性等位基因频率,该性状至少受两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
苦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方法,对苦瓜苗期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对白粉病的抗性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抗病相对感病为不完全隐性,回交效应极显著,正反交效应差异不显著,抗病性主要受核基因控制,两对主基因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较大,抗性效应在亲本和F1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因此,苦瓜抗白粉病育种时应首先利用加性效应累加亲本的抗性基因,然后配制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5.
长豇豆锈病抗生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英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6.
长豇豆锈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荚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对枯萎病抗性不同华北生态型密刺类黄瓜品种秋棚、津研4号、中农13号、津优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的方式通过浸根法获得足量的由植物根系主动溢泌、可溶的根系分泌物提取液;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品种间该类根系分泌物组分的差异.通过试验数据和图表的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根系分泌物对于抗病黄瓜品种根区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有促进作用,黄瓜植株的根系分泌物对黄瓜根区土壤的尖孢镰刀菌的增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感病品种的促进作用强于抗病品种;不同抗性黄瓜的根系分泌物,对根区土壤的细菌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感病黄瓜品种的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黄瓜根系分泌物对根区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整体规律性不明显;黄瓜根系分泌物的存在提高了土壤三大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提高了氮、磷、钾的速效比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应用常规方法分析了甘蓝抗病自交系1162、感病材料引9—3等亲本及其杂交组合正反交F_1、F_2代抗T_uMV的差异及其表现特点;运用(V_r W_r)图表、方差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各亲本材料对T_uMV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甘蓝对T_uMV的抗性表现为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式,遗传效应以加性作用为主;1162对T_uMV的抗性有显性逆转现象,苗期感病性为部分显性,成株期则抗性表现为部分显性;抗性的正反交效应显著、抗病性表现为较明显的倾母遗传。  相似文献   

19.
黄瓜种质材料抗褐斑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在温室鉴定了20份黄瓜高代自交系(材料)对褐斑病菌071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高度抗病材料,1份抗性材料,中抗材料1份,而其它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材料,说明现有的黄瓜种质资源蕴藏着对改良黄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山葡萄种间杂交F_1~F_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3—2006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42个组合杂种苗,定植成活7680株。观察42个组合7680株杂种苗F1 ̄F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的抗性分离,共分离出抗病(2 ̄3级)3747株,占杂种苗总株数48.8%。其中抗病×抗病的10个组合共分离出抗病2303株、占69.3%,分别高于抗病×不抗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高感病、高感病×高感病的组合的23.2、29.2、45.3和54.8个百分点。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间杂交后代F1 ̄F4对霜霉病抗性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倾向于抗病亲本,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决定,杂交组合中抗病亲本越多,分离出的抗病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抗病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已选育出抗霜霉病、抗寒、可酿造干红山葡萄酒的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5-2-482和2002-1-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