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沪油18"是采用品种间杂交,低世代抗性鉴定和定向筛选育成的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伏和抗冻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芥酸含量0.33%,硫苷含量10.16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338.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4.1%。  相似文献   

2.
"杂油57"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低芥酸三系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其组合为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单低(低芥酸)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7.1993年育成,2000年1月被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沪油15"保优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1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湖州地区,其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和双高(高出油率、高产量)的品种特性,深受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1年种植面积19万亩,2002年达到25万亩,2002年冬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占油菜总面积的40%,成为湖州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 (一)品种来源 陕西省农垦科研中心油菜研究室采用雄性不育三系法杂交培育而成的杂油59,母本为低芥酸、低硫甙的雄性不育系陕3A,父本为低芥酸的雄性不育恢复乐垦C_8。1996年1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通过品种审定,1996年8月被陕西省农作物品审委审定。  相似文献   

5.
"浙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的油菜新品种,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州市于1998年引进,1999年参加市油菜区试,2000年采取对比试验、高产攻关、示范推广同步实施的技术路线,大大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浙双72"推广面积达38.68万亩,占油菜总面积的47.0%;2001年冬种,全市"浙双72"种植面积扩大到48.83万亩,占油菜面积的59.54%,已成为我市油菜生产新一代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6.
夏播甘蓝型油菜“双高,双低”品种云油20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油20号(原系91Ⅱ006),采用澳大利亚甘蓝型春油菜"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Wesroons,经夏播连续4次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1997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恢复系5735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789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进行有性人工杂交,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5735R.其芥酸含量在1%以下,硫甙17.8~21.3μmol/(g·饼),含油量41.3%~43.6%.种子蛋白质21.3%~23.9%.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金农油1号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新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中的油含芥酸低,菜籽中的天然毒性物质硫甙含量低的油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双低"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是植物油中最合适的,被列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标准,"双低"油菜榨出的油中芥酸含量小于5%,制油后的饼中硫甙含量小于40微摩尔/克.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日前组织专家,审定通过了由绵阳市农科院选育出的高芥酸低硫甙杂交油菜新品种"绵油322"。据悉,这是我国目前首个通过国家正式审定的高芥酸低硫甙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系采用品种(系)间杂交的方法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44%,硫苷含量27.81 μmol/g,种子含油率45.60%.2006-2008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05.63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9.78%,产油量比对照"沪油15"增产11.32%.  相似文献   

11.
"湘杂油3号"是湖南省"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21%,硫酸含量21.55微摩尔,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现由亚华种业独家开发.为了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订本技术规程,供大面积栽培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我所1981年采用纸层析半粒法,从引自澳大利亚的低芥酸油菜品系泽蒙2号(其芥酸含量为8.9%)选出无芥酸单粒种,作为杂交亲本。新油4号是同年以自育高产品系556为母本,与上述无芥酸单粒种杂交选育而成;新油5号则是同年以上述无芥酸单粒种为母本,与自育高产品系707杂交选育而成。两品种在选育过程中均经连续5代品质分析、田间选择和异地加代。1989年5月,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分别予以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适合我国长江流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油菜品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采用不育系南A_6与恢复系83R配组育成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渝南油683,2015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4003)。该品种2013年和2014年2年平均产量3 063.6kg/hm~2,较对照南油12增产12.45%,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20.76μmol/g(饼),含油量42.68%,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安康等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率、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进湖州市试种,经连续两年品比试验和大田示范,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5.
浙双3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以高产、抗病品系82769为母本,扬2008×鲁6的F3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耐寒、抗倒伏、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长江下游片3年度区试结果,平均产量2.132 t/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 71%.2001年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沣油679"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利用POL-CMS等材料经测交、回交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两年全国(长江中游)区试平均产量181.76 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2%;平均产油量76.73 kg/667m2,比对照增产7.42%,种子芥酸含量0.05%,硫苷含量17.32μmol/g,含油量42.16%。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中油杂二号”是中国油料所育成的低芥酸(0.90%)、低硫甙(20.70umol/g)、高含油率(41.45%)、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同年引进汉中市试种,经连续两年市区试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2002年秋季我们特安排“中油杂二号”移载密度试验,为实现我市油菜生产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7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含油率42%左右."双72"自我市1995年引进试种以来,从多年多点试验和面上示范情况看,是目前适应我市种植的较为理想的双低油菜品种.为摸索其高产栽培技术规律,我们于1999~2000年度进行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优质低芥酸油菜皖油5号(原代号70-4-21) 系我组通过系统选育、定向选择育成的一个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类型品种.通过1987-1989年全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品质优良,芥酸含量低,丰产性好,抗性较强,适宜我省淮北地区南部、淮河以南二熟制地区种植,其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七·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所制定的指标.目前已在我省冬油菜主产区示范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已于1990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