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园土壤污染状况关系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也是当前我国茶叶生产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近年来在茶园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了我国茶园土壤的污染类型及现状,提出了控制、治理和修复茶园污染土壤的一些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南丘陵茶区绿茶生产优劣势及主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丘陵区具有茶叶知名品牌多,茶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丘陵区茶园在湖南省茶叶生产中占有山区茶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并影响茶叶的生产效益。小区试验表明:在丘陵茶园开展稻草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茶树生长季节(3~10月)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夏秋高温季节进行遮阳网覆盖遮荫,可改善茶园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新梢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内含物的积累,提高名优茶的产量;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遮阳网覆盖遮荫同样有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的效果,还可增加天敌数量,抑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湖南丘陵茶区推广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在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全园覆盖稻草。  相似文献   

3.
我国机械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较发达国家处于落后趋势,现今有些地区的农业还在采用人工进行种植。茶园作为中国古老传统种植业中的一种,对于机械化管理也并未达到普及。为促进茶园生产,帮助茶农降低劳动程度,国家对茶园机械化管理进行了推广,帮助茶农跟上时代,利用机械化技术管理茶园,促进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河南省信阳有机茶生产技术开发要点,即严格选择茶园基地,建立茶园有机生态结构,实施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化技术和有机茶茶园土壤管理技术,禁止施用化肥及其他人工合成肥料,按照有机肥料质量标准在茶园平衡施用不同有机肥、微生物肥和无机(矿质)肥等,并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施用人造杀虫刑、除草剂和抗真菌剂等,确保茶园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茶园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园大多分布在丘陵或山区坡地,茶叶的生产管理多依赖经验,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品质参差不齐、整体经济效益较低,急需提高茶园的生产管理水平。随着水肥一体化系统及物联网系统在茶园中的集成应用,茶园的智能化水肥管理、病虫害预防监测、环境因子实时监控、质量溯源等技术逐步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有效提高了茶叶生产效率,促进了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此,对安徽省祁门县天之红茶园20 hm~2基地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进行调研,分析其具体设计以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福建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对山地茶园不合理的开垦和粗放管理,造成茶园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还引发地力下降、茶树生长不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生态问题。针对福建省当前茶园水土流失问题,从茶园地选择、茶园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茶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等方面对有关技术参数加以明确和规范,从而为茶企和茶农在生产管理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铁观音茶园土壤酸化与交换性镁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了酸化茶园中的土壤交换性镁状况,为茶园科学施肥提供支持。在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共采集了297个表层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pH及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了分布特征研究,应用相关分析进行了土壤pH与交换性镁相关性研究。安溪茶区的土壤pH值变幅在3.1~6.7之间,超过68%的茶园土壤pH低于4.5,土壤酸化极其严重;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1.0~79.0 mg·kg~(-1)之间,平均为23.7 mg·kg~(-1),82%的茶园土壤低于40.0 mg·kg~(-1),土壤交换性镁普遍缺乏。土壤pH值是影响土壤镁有效性和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茶园土壤大面积酸化以及土壤交换性镁缺乏是目前茶园生产普遍面临的问题,建议在茶园生产上控制氮肥的投入,同时重视镁肥的补充以确保茶叶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郑仁苍 《南方农业》2022,(6):118-120
有机茶园建设是我国生态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茶园的建设一定要符合自然环境发展规律.福建省有机茶园建设及管理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分析福建省有机茶园的发展现状,从建园要求、基地选择、茶园规划及种植技术方面对有机茶园的建设进行总结,并从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抗旱方面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低硒茶园生产富硒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雪峰  丁瑞兴 《土壤》1998,30(1):31-35
研究了低硒茶园土壤施硒,叶面喷硒后茶株吸收和富集外源硒的特性,探讨代硒茶园生产富硒茶的途径。茶园土壤施硒后,茶叶含硒量增加缓慢。增幅小。大田推广时硒的施用剂量应为0.25kg/hm^2。在早春以此量施用,当年春,夏,秋茶含硒量可提高至0.15-0.25μg/ml,茶园喷硒生产富硒茶庆结合茶叶生产季节。头茶开采前一月喷哂1可使当年头茶含硒量提高至0.3-0.7μg/g;在春茶的整个生产季节最好不要喷  相似文献   

10.
茶园土壤有机肥施用效应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茶园土壤施用有机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方面具有积极效应,同时也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带来的安全性风险。对茶园施用有机肥的作用、施肥技术与安全性风险进行研究发现,茶园施用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生物环境,促进茶树生长及提升茶叶品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是适宜现代化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茶园的施肥模式。畜禽粪便生产的有机肥存在含有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残留的现象,茶园施用动物源有机肥存在环境和健康风险。基于以上研究,展望了茶园土壤有机肥施用的研究方向,为茶园土壤推广和应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茶园施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施肥是茶园获得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根据茶树的不同生育期,结合生产要求,对施肥方法、施肥时间、施肥量和用肥品种进行了探讨,以期更科学地施肥,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巴东位于长江三峡地带,属三峡库区县。现有茶园面积2200hm^2,年产量600t,年产值2500万元。近年来本县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结合三峡库区的生产实际,从茶园的生态环境、土壤改良、施肥、水分管理、病虫防治、修剪与采摘等方面推广和运用了无公害茶园管理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玲  赵仪  严学兵  孙盛楠 《土壤通报》2023,54(1):245-252
茶叶生产中往往出现种植茶树品种或植物种类单一、不合理灌溉以及过度施用化肥和除草剂等问题,从而影响茶叶的产量特别是品质。探讨不同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将为茶叶提质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综述了种植模式、灌溉措施、施肥方式和杂草防控四种不同管理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改善茶园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科学的茶园管理方式能够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改良茶园土壤肥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应加强对茶园土壤生态学的研究,为茶园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养分管理对安溪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扬  孙丽莉  廖红 《土壤学报》2020,57(4):917-927
安溪是铁观音的主产区,茶园养分管理滞后已成为该地区茶叶生产的瓶颈,本研究旨在为该地区茶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5年在安溪县采集了50个茶园的茶青与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5项主要肥力指标和茶青中9种主要次生代谢物含量;并根据茶农氮肥用量调研数据,初步将茶园养分管理划分为:少量、中量和过度型等三种方式。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此分类方式可解释34.4%(P0.001)茶园土壤肥力参数的总体差异,说明此分类方式能反映出不同茶园养分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养分管理对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养分管理对茶青综合品质的影响可解释品质总差异的7.48%(P0.001);大部分茶青次生代谢物在中量型管理下含量最高。说明养分管理影响安溪茶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高品质茶叶的生产,该地区的建议施氮量约为200~400 kg·hm~(–2)·a~(–1)。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肥在茶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肥是满足茶树营养需求的关键技术,茶园施肥主要以化肥为主,施用量大且养分流失严重,对茶园环境造成了威胁。为了更好地发挥化肥的作用,生产出了养分利用率高的缓控释肥。近年来,缓控释肥在茶园施用效果表明:(1)可以提高茶园土壤的保水保肥性,增加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2)减少茶园氮素的流失,将氮素的利用率提高到55%~80%;(3)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但是,目前缓控释肥应用于茶园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释放机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缓控释肥对茶园土壤结构、氮素流失及茶叶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缓控释肥应用研究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闽北现有茶园面积近4万hm2,茶叶生产一直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来源。然而,茶农每年要对茶园进行3次除草,地表结构破坏严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制约了茶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在茶园梯面和梯壁上搭配使用除草剂杀灭杂草,用工少、成本低,既抑制杂草生长,又不破坏地表结构,枯死的枝叶还能覆盖地表,减少地表祼露,对减少山地茶园的土壤侵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豫南大别山区栽培茶树历史悠久,茶农在茶园管理和茶叶生产上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栽培技术。但是,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加之管理粗放和掠夺式经营,致使一些茶园形成“未老先衰”,经济效益下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自1987年开展了坡地茶园蓄水保土增产技术与效益试验研究。该项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1.间作绿肥生物护坎保土技术;2.多条密植更新改造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坡地茶园采取多条密植更新改造技术和间作绿肥护坎保土技术措施,均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是个茶叶生产基地县,有山地茶园面积8 010 hm~2,鲜叶的采摘是困扰当前茶叶生产最突出的问题,而单人采茶机的推广能解决广大农户的茶叶采摘问题。基于此,经调查分析,总结单人采茶机在山地茶园的使用情况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0.
茶园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生活品味的重要生产基地,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水、节肥,对茶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从含义、优点以及缺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并从构成要素、应用流程、注意事项、应用现状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在茶园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这对贵州在茶园水肥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