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玉米60余万亩,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项适合本地小麦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即"两适、两配套、两抢、两增、两节、两灭"技术。实施此项技术后,每亩增产小麦30~40 kg,增产玉米50~60 kg,亩节水80 m3,共增收节支150~170元/亩。1"两适"即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玉米收获期应为10月1~5日,小麦播种期在  相似文献   

2.
小麦、玉米是邯郸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与夏玉米复种一年两熟是主要栽培模式,冬小麦常年种植570万亩左右,夏玉米常年种植500万亩左右。2010~2012年邯郸市进行了"吨粮市"建设,全市小麦亩产平均达到了455.2 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546 kg,两茬合计1 001.2 kg,如期建成了"吨粮市"。  相似文献   

3.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生产成本。我地从2007年开始推广该项技术,农民在不增加任何投入和劳动强度的情况下,玉米平均增产525kg/km^2,小麦增产675kg/km^2,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辛集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总人口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83.9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市,常年小麦播种面积60万亩,玉米45万亩,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根据本市的气候条件和地力基础,总结了小麦亩产600kg、玉米亩产700kg的栽培技术。1气象条件辛集市地势平坦,春、夏、秋、冬四  相似文献   

5.
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60万亩,亩产450kg左右。针对目前小麦生产形势和特点,如何实现小麦持续增产,保证明年小麦丰收,是摆在该市干部群众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辛集市小麦种植面积71.6万亩,亩产457.2 kg,总产3.3万t,是河北省冬小麦的生产大县;种植大豆2.3万亩,亩产220 kg左右。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复种轮作模式,合理的利用光热资源,是当地农民习惯种植的耕作模式之一。受中美大豆贸易摩擦的影响,该模式既利于恢复大豆生产,又具有较高的种植比较效益,该模式全年亩收入2 500元左右。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增加生产成本,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达到小麦节水的目的。2007年9月3日河北省农业厅在石家庄召开了《全省推广粮食增产技术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至2017年在夏县尉郭村进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技术研究,通过采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二水二肥一拌种,宽幅播种增群体,一喷三防促粒重"和玉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硬茬直播,以产定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适时晚收"。使夏县尉郭村高产样板田的小麦亩产平均达到600kg左右,玉米达到750kg左右。为当地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提供了示范,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晚播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两晚”技术(夏玉米晚收、冬小麦晚播)作为河北省粮食生产中增产节水的关键技术,正在全省大力推广.据统计,2008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628万亩,适时晚播面积达31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5.4%,比上年增加1450万亩。相关配套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对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下简称木垒县)地处北疆温带荒漠,具有明显的干旱大陆性气候特征。全县耕地面积约87万亩,其中34.5万亩的平原田地多有滴灌设施,种植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等作物,另外约52.5万余亩的丘陵山地因干旱缺水无滴灌设施,只能种植小麦、鹰嘴豆和豌豆等较耐旱农作物。小麦是木垒县的主导产业,年种植小麦面积60万亩左右,其中冬小麦20.1万亩左右。近年来,县农业农村局实施了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和"双降两增"(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增产、增收)千亩节水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冬小麦平均亩产量560 kg,亩产值1 400元,扣除成本后亩纯收入7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邹城市现有耕地95万亩,常年种植小麦50余万亩。为了调整本市小麦产区种植业结构,同步实现粮食增产、品质提高和粮农增收,解决平原高产麦田旺长、冻害、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五大问题,克服平作直播夏玉米易受“芽涝”的影响,2004年我们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小麦垄作高效节水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玉米双垄作栽培模式。2004~2005年度在郭里镇示范1000亩,2005~2006年度扩大到1.6万亩。经调查统计,垄作小麦平均亩产482.8kg,较平作亩增产55.1kg,增长12.8%;直播垄作玉米平均亩产600.6kg,较平作亩增产40.1kg,增产7.6%。  相似文献   

12.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最西缘,年降雨量70mm左右,年蒸发量2500~3000mm,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灌溉农业区.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棉花种植面积已不断扩大达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因此,棉-麦倒茬造成晚播冬麦面积达60万亩以上.晚播小麦冬前形不成壮苗,单产下降,还因棉-麦倒茬,致使麦、棉需水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1998年起,大面积推广晚播冬麦"膜下条播"技术,起到了很好的增温、节水,增产、增收效果.到2000年全地区累计推广面积52.42万亩,平均亩产461.4kg,较常规小麦增产28%,增纯收入98元,亩节水80m3以上,覆膜期间累计增温150℃以上,促进了粮棉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阳夏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是河南省主要的花生种植区和集散地,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其中夏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4.
南阳盆地每年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60kg/亩左右,种植面积居河南省第二位,总产第一位,不仅形成了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和产品交易的区位优势,并且花生成为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  相似文献   

15.
来安县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南部,是全国水稻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水稻常年单产500 kg/亩左右。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新技术的目的是减少小麦种植风险,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通过3年的技术示范,笔者总结出来安县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配套栽培新技术,可获得第一茬水稻单产600 kg/亩,第二茬单产200 kg/亩,合计单产800 kg/亩的较高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玉米45万亩,亩产500 kg左右。辛集市玉米单产最高纪录795 kg(2012年马庄科技示范场),如何充分利用光温水热,抵御自然灾害,大面积实现亩产700 kg是当前的主要任务。1主推品种可选择郑单958、先玉335、秀青74—9、滑丰8号、蠡玉35等品种。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地膜覆盖是近年晚播小麦高产栽培的一项增产措施。据河南省农牧厅组织有关单位于1983-1985两年的研究结果:1,004.1亩试验田,地膜覆盖区较不覆盖区平均亩增产121.8kg,增产幅度为18.3-49.8%;16万亩推广田,亩增产75-100Okg,增产35%左右。覆盖区小麦穗部性状明显优  相似文献   

18.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通过延长玉米收获期、相应调整小麦播期播量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并实现小麦节水。“玉米晚收七八天,提高品质粒饱满;农民只要按此做,增产一成也不难。小麦晚播七八天,造墒播种保苗全;冬前好管育壮苗,节水节本能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两晚"技术是我省今秋重点推广的粮食增产技术,为让这一技术便于群众掌握,省农业厅刻录了600张光盘,聘请中国农大和我省的小麦、玉米专家,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解答"两晚"增产技术有关问题。同时,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还组织编印了问答式的"两晚"增产技术小册子1000本、"两晚"技术张贴画10000张。目前,这些技术资料已经下发到各市农业局。  相似文献   

20.
近三年来滑县在部分乡镇推广小麦-西瓜-玉米栽培模式,小麦亩产约400kg,西瓜亩产约1500kg,玉米亩产约600kg,亩收益4600元左右,比常规小麦-玉米种植模式亩产值高1800元以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