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为促进云南省澳洲坚果产业持续发展,利用GIS技术将7个气候要素和DEM网格图叠加分析,划分澳洲坚果在云南种植的最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最适宜区面积57 939 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4.7%;次适宜区面积63 977 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16.2%。澳洲坚果可种植区域为文山州、红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及玉溪南部地区,主要为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谷地带、低海拔山地区域。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典型山地城市普洱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山地城市骑行绿道选线影响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普洱市思茅区骑行绿道适宜建设区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地城市骑行绿道选线除强制考虑地质灾害和空间管制因素外,主要受自然环境基底、景观资源、交通环境、使用需求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基底影响最大,最适宜区域分布在海拔600~1 200 m、坡度0~8°地形较平坦的城镇及其周边;适宜区及基本适宜区为海拔900~1 500 m、坡度0~20°区域;不适宜区域为海拔高于1 700 m、坡度大于20°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林木遗传变异、生境地域分异和引种栽培生态经济等理论为指导,根据地域分异、生态因素为主、综合分析、整体协调和简单易行的原则,依据原产地现实气候生态位宽度与引种地的前期引种效果,采用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将我国美国山核桃引种栽培区域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边缘区和不适宜区.适宜区位于亚热带东部和长江两岸北纬25°~35°、东经100°~122°之间的大部分地区,与我国现有的美国山核桃分布区基本相符.将林木引种气候预测分析法结果与聚类分析所得结果比较可知,本区划结果更为合理,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选择:年均温、一月份均温,七月分均温、≥10℃活动积温,年降雨量、无霜期、平均相对湿度等7个气候因子对云南省杉木分布进行气候划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Ⅰ、适宜区Ⅱ等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5.
选取年均降雨量、年均蒸发量、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相对湿度和≥0℃积温等8个气候因子作为金塔柽柳在甘肃沙区的气候适宜性栽培条件,以金塔县的金塔柽柳为固定样本,以甘肃沙区的景泰县、民勤县等15个县市区的气候资料为依据,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进行分析,将15个县市区划分成4类金塔柽柳的适宜性区域: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油橄榄适宜栽培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油橄榄的品种资源,促进云南省油橄榄的区域化种植,根据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方法,将云南省的油橄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省14个县市统一布置北美红杉的区域性栽培试验,根据北美红杉在各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结合各地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北美红杉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筛选出用于区划的生态因子,对云南省的引种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划分为最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和可能种植区等4种区域,为云南省扩大栽培北美红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立地因子对云南石梓幼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石梓幼林随着海拔升高,树高、胸径生长量逐渐下降,海拔500m以下为云南石梓栽培的最适宜区;海拔5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800m为次适宜区;造林地植被类型不同,幼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差异,未经改造的白茅地段不宜选用;不同坡位对云南石梓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坡顶、山脊生长最差。造林地要求疏松、肥力良好的土壤,土壤厚度(A层+B层)最好>80cm,<50cm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大樱桃种植适宜性为分类标准对甘肃省甘谷县进行区划,为给地方政府和农民大樱桃种植的精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大樱桃生长所需的光照、气温、水分和肥力等环境条件,确定坡度、坡向、海拔、地块类型、灌溉条件、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pH值和土壤质地等因子为大樱桃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采用AHP法确定因子的权重值。以ArcGIS为平台,以甘谷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者调查数据库中的地块划分矢量图斑为基本评价单元,利用气象数据、土壤调查数据和数字地面模型(DEM)数据,获得评价单元各因子的分级值,建立了甘谷县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然后计算每一个地块的大樱桃生长适宜性的综合指数,再按照综合指数对该县区内所有的大樱桃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根据所构建的甘谷县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将该县的大樱桃种植区划分为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和不适宜区这4类;甘谷县的农用地(耕地和园地)总面积为84 175.88 hm~2,该县区内大樱桃种植的高适宜区、适宜区、低适宜区、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为5 097.21、19 955.91、58 936.33、186.43 hm~2,分别占该县区农用地总面积的6.06%、23.71%、70.01%、0.22%;该县区内适宜种植大樱桃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 m以下的区域和海拔1 600~1 800 m的阳坡和半阳坡地中。【结论】研究构建的大樱桃生长适宜性区划数据库可以精准定位到每户农民的每个地块,从中可以查询到该县各地块种值大樱桃的适宜程度,亦可根据地块的环境因子得分指导大樱桃的栽培;而且依据这一数据库对甘肃省甘谷县大樱桃适宜种植区域的划分结果与实地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这一数据库还能为同类研究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0.
邹云昌 《热带农业科技》2012,35(2):21-22,25
云南保山1987年开始从省外引入桔类优良品种东13椪柑进行试种试验,多年观察结果,该品种在当地柑桔适宜区生长快、结果早,丰产、稳产,优质,保山海拔900~1 300 m的区域为其适宜种植区;通过试验示范,还总结出保山东13椪柑主要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美红杉在云南区域性栽培试验及造林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省14个县市统一布置北美红杉的区域性栽培试验,根据北美红杉在各个试验点的生长情况,结合各地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北美红杉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筛选出用于区划的生态因子,对云南省的引种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划分为最适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和可能种植区等4种区域,为云南省扩大栽培北美红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影响松墨天牛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年均气温及≥10.8℃积温,建立松墨天牛适生性空间分布模型;利用云南省常规气象站点历史数据以及其它环境变量因子,建立云南省年均气温空间模拟模型;借助GIS空间分析及建模功能,完成云南全境的年均气温≥10.8℃积温的空间连续化模拟与表达.最后以90 m×90 m空间尺度,实现了云南省松墨天牛空间适生性计算、空间分布模拟与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松墨天牛适生性较广,云南北部雪线附近及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区为不适宜区,滇西北及滇东北的高山区域为低适宜区之外,云南大部分为松墨天牛的高适生区或较高适生区,适生性明显与生态区位相关.以定量化、精细化及可视化方式进行松墨天牛适生性研究,能获取山头地块的适生级别,从而为森防部门的预警及风险评估发布、基层单位开展有针对性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唐雨薇  张晓龙  张雪云  吕佩锋  罗乐 《绿色科技》2023,(13):205-208+213
生态适宜性评价可了解自然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发展制约因素。根据单叶蔷薇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研究区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新疆塔城4县市(塔城市、托里县、额敏县、裕民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年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均降雨量、最干月份降水量、土壤pH值、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9个因子作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生态适宜性因子权重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单叶蔷薇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单叶蔷薇生态适宜性总体良好,极适宜、高适宜区域呈现以塔额盆地为分布的中心,南部山地西南坡有少数分布的特点,极、高、中、低适宜区分别占比30.7%、23.8%、36.9%、8.6%。采用这种方法,能快速有效地解构单叶蔷薇的野外分布适宜区,为保护单叶蔷薇、增加其栖息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板栗生态适宜性的Fuzzy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生态适宜性在板栗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用常规方法对其评价的工作量大,内容复杂。为此,选择对板栗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pH值,建立了生态适宜性的Fuzzy评价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对位于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地区板栗栽培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板栗栽培的最适宜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适宜较差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模糊数学择近原则,选择秃杉中心产区贡山、福贡、腾冲、龙陵等4个县的年降水量,11~4月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总辐射等5个气候因子均值为评判样本,与丽江、勐海等92个县的气候因子计算贴近度,对云南省秃杉适生区进行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3个区域。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秃杉气候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数学择近原则,选择秃杉中心产区贡山,福贡等四个县的年降水量,11-4月降水量,相对湿度等5个气候因子的均值为评判样本,与丽汇勐海等92县的气候因子计算贴近度,对云南省秃杉适生区进行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是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珍贵乡土树种。黄野螟是白木香人工林重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白木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概括了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对白木香开发利用、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内蒙古自治区文冠果的适宜性区域,依据文冠果资源分布与数据调研资料,利用MaxEnt最大熵模型与Arcgis空间分布模拟模型,筛选影响文冠果适宜生境的主导生态因子,分析并绘制内蒙古自治区文冠果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2月平均温度、5月平均降水、最潮湿月份降雨量、9月平均降水、3月平均降水等8个因子是影响文冠果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适宜区面积为36.024×10~4 km~2,其中高适宜区面积为8.807×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7.444%;中适宜区面积为13.022×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11.008%;低适宜区的面积为14.195×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11.999%。非适宜区的面积为82.276×10~4 km~2,约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69.549%。研究成果为文冠果生态种植基地的选取与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云南省核桃栽培区划研究工作与调查方案》,于2015—2016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选取新平、华宁、峨山3个县11个乡(镇、街道办)具有代表性的142株核桃标准树开展栽培区划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玉溪市核桃主要栽培品种为华宁大白壳核桃、大砂壳核桃等,现有核桃面积10.21万hm~2,其中投产1.85万hm~2,产量866.47万kg,产值204亿元。核桃产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土壤条件、品种、树龄、管理水平、病虫害、霜冻灾害等均对核桃产量有显著影响,海拔1 700~2 100 m地段为核桃最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比较托拉米原产地与引种区域气候差异,更好地将托拉米在全国适生区域大力推广,使托拉米在树莓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气候相似论,选取了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5—8月降水量、年日照时数、5—8月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8个气候因子作为分析因素,应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托拉米在全国的适生区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华北南部、华东北部、西北东部、西藏拉萨为最适宜区,其综合气候生态条件与托拉米原产地十分相似,可作为我国引种栽培的首选重点区域,可优先发展并全面推广栽培;东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中部和新疆西南大部、西南地区中部为适宜区,其综合气候生态条件与托拉米原产地较为相似,可大力推广栽培;综合气候生态条件与托拉米原产地基本相似的东北北部、华北北部、西北北部、华中南部、西南地区东部为次适宜区,可以适度发展;其他区域为不适宜区,其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较大,不建议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