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并阐述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三川镇万亩优质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中的应用情况,以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水稻本身的特性,在最适的时期用最合适的定量化技术来管理水稻,以达到水稻增产、节约生产成本、减少作业次数的一种栽培技术。本文通过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金湖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情况,从选择品种、增盘稀播育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方面总结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探索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建立在对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形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深入了解基础上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和栽培技术的定量三部分。试验应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研究的"优质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大面积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切实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全国农技中心于8月10~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了全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来自18个水稻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稻技术推广负责人、部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重点示范县代表及农业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云南省宜良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现场;扬州大学凌启鸿、  相似文献   

6.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过程中,通过选择适宜性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使用量、提高整地质量、改进基蘖肥运筹方法等措施的优化与改进,提高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探索和明确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江苏省金湖县水稻高产栽培中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原理,进一步寻求我县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最佳移栽密度,为我县全面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作用与方式进行简单介绍,介绍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注意事项,以期实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余干县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增收节支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需要在全面分析和掌握水稻高产生育诊断标准的基础,重点做好壮苗培育,精确定植,精确施肥等几方面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结合余干县水稻种植实际,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提高水稻产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稻作发展趋势提出的新型栽培技术体系,它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精确定量的优点。。本文就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冷凉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也对该技术体系对冷凉地区的水稻增产效果以及为当地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了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12.
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水稻的高产,并且可以促进水稻栽培的高效。一般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增盘稀播育壮秧、控制多效唑的使用等措施对栽培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使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出的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文章以江苏省金湖县水稻种植为例,探讨了实现高产种植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部分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根据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采用新型培育技术,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较高的种植收益,真正实现水稻种植的高产、优质、绿色、安全。近年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多地试点种植中取得了良好成绩,通过开展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可以为实现该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持,为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由我国著名水稻专家凌启鸿教授经过几十年研究总结出的一套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模式,该项栽培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易操作及能明显提高产量、减轻病虫害的理想栽培方法。本研究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镇水稻种植为例,详细介绍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措施,以期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前水稻产量要求,要增加亩产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使水稻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文章阐述了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武鸣区陆斡镇当地的自然条件,介绍了品种选择、壮秧阶段高产精确定量、密度测定、测土施肥、定量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等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其产量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为当地水稻的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4,(16):55-56
以重庆市璧山县近2年的水稻生产实践为例,回顾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示范过程及效果,总结了品种选择、基本苗定量计算、养分平衡施用及前氮后移和水分湿润管理等关键技术措施。同时指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属于公益性科学技术领域,在提高产量方面作用明显,应当得到大力支持和推广,进而充分发挥该技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水稻两用不育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内涵,通过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提出了精确定量繁殖技术要点:确保"2个安全期"、培育多蘖壮秧、适时定量移栽、精确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精确灌溉、科学防治病虫害、全程除杂保纯、适时收晒。  相似文献   

18.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在叶龄模式,群体质量调控基础上,集成精确诊断与管理技术而形成的水稻栽培模式。它是通过精确播种量、移栽密度,氮肥的总量和前后施用比例、通过水肥的合理促控,使水稻的生长按照预先设计的"水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模式生长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控制水稻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为探索水稻种植最高海拔区水稻产量潜力,检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适应性,探索当地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由南京农大的凌启鸿教授等有关人士在继承前人有关水稻器官建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系统阐明了水稻形态建成与产量形成的相关生长学,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的生育进程叶龄模式,同时提出了高产群体特征及数量、质量指标,指出了实现这些指标的栽培途径与按叶龄优化调控的技术,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稻作理论体系。以此理论体系为基础,提出了水稻新的栽培技术——精确定量栽培。以往的水稻栽培技术只局限在定性的基础,而精确定量栽培则更进一步的将栽培技术细化精确到量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7,(6):22-23
当前农业生产体系中高水平农业技术众多,其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也相当可观。我国作为水稻种植大国,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研究相对深入,本文主要研究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试验材料与方法阐述、结果与分析详细论述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各方面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