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的概念 奶牛的人工授精,特别是冷冻精液的普及是奶牛繁殖技术的一次重大的革命,对全世界奶牛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了优秀种公牛的利用率,加速了奶牛的遗传改进速度。奶牛胚胎移植是继人工授精之后奶牛繁殖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充分发挥了优秀母牛的遗传和繁殖潜力,极大地增加了优秀个体的后代数。这项技术从……  相似文献   

2.
环境温度对奶牛胚胎数量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奶牛胚胎移植作为一种新的人工繁殖技术,可提高良种公牛的选择强度和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遗传和繁殖潜力,加快高产牛群的建立。近年来,在我国奶牛业蓬勃发展和政策支撑的大气候下,很多企业利用胚胎移植技术来迅速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高产奶牛数量。奶牛胚胎移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许多单位已经拥有了胚胎移植技术队伍。 福建长富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奶牛存栏3.4万多头。由于扩群仓促,近两年从全国各地购入的奶牛中有很多遗传信息杂乱、生产性能不高的牛。为尽快改  相似文献   

3.
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胚胎移植是继人工授精之后奶牛繁殖技术的又一次革命。这项技术能充分发挥优秀母牛的遗传和繁殖潜力,极大地增加优秀个体的后代数。其从研究到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将其用于奶牛生产或商业运作。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将对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满足饲养者对良种奶牛的急迫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其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品种特性,二是繁殖性能。对于品种特性来说,奶牛品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遗传基础,遗传基础的改善和提高,又必须依赖于其遗传与改良理论和技术的进步。而繁殖性能的提高与否,是决定一个优良奶牛品种能否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其繁殖性能,而一些繁殖疾病常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本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几种常见繁殖疾病的治疗做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波  王楠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10):42-43
在奶牛的生产实践中,其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品种特性,二是繁殖性能。对于品种特性来说,奶牛品种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遗传基础,遗传基础的改善和提高,又必须依赖于其遗传与改良理论和技术的进步。而繁殖性能的提高与否,是决定一个优良奶牛品种能否发挥其最大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所以,必须首先提高其繁殖性能,而一些繁殖疾病常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本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几种常见繁殖疾病的治疗做如下阐述。1不孕症1.1排卵障碍主要原因是母牛卵巢机能不全及减退,按病情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对卵泡发…  相似文献   

6.
正性别控制繁育技术是继常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之后,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目前,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当前提高母牛繁殖最为先进、最为现实,而且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繁殖潜力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有利于奶牛育种计划的实施,对改良奶牛的遗传性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种公牛的利用率。把握好奶牛X性控冻精在应用  相似文献   

7.
继牛人工授精技术之后,牛胚胎移植技术在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牛胚胎移植技术对我国奶牛的改良和快速扩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牛奶的产量和数量提供了技术保障:秦皇岛市自2003年开始,在养殖场户中进行了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初期,由于受体牛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水牛的卵泡数量与超数排卵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繁殖技术业已成为提高家畜生产力的必要手段。自从胚胎移植出现在商业化领域以来的2 5年中 ,它在黄牛遗传改良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 ,1 990年经生产力测试出的前 2 7 5%的好母奶牛和前 44%的好公牛是经胚胎移植生产的。在国家级登记体系还没有完善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通过类似开放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 (MOET)核心群的技术方案而获得较快的遗传改良 ,这特别适用于亚洲和地中海周边许多国家的主要家畜品种———水牛。胚胎移植程序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应当获得一种可靠的方法以提供可预测的优质胚胎的供应。获得胚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性控体外受精胚胎技术是指利用奶牛胚胎生物工程在现代奶牛生殖生理和遗传繁育理论的基础上,以精子细胞、卵母细胞和受精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遗传操作技术,主要包括超数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冷冻、胚胎性别鉴定和控制、体外受精、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等多种技术,除胚胎核移植和胚胎干细胎系的建立二项技术还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之外,其他均已达到奶牛生产的实际应用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在国内外已达到大规模应用及商业化阶段,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可使每头良种奶牛的繁育速度比自然繁殖提高7~10倍左右。近两年,我国每年移植国…  相似文献   

10.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是目前国内奶牛繁殖领域中比较先进的生物技术.它可以使生产性能低的奶牛或黄牛。繁殖生产出品质优良,生产性能高的奶牛后代,从而增加优秀奶牛的数量。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密山市作为全省奶牛生产的重点市县,近2年来,承担了省计委和省财政厅下达的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项目.现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胚胎移植、发情控制、人工授精等技术对肉牛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也被引入肉牛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活动中,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本文简述了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技术作为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奶牛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胚胎移植产业化的发展,胚胎移植技术(以下简称ET技术)在奶牛生产上显著的繁育效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将会日渐表现出来,同时,胚胎移植技术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了胚胎移植技术在奶牛生产育种、繁殖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奶牛养殖数量不断扩大,但是奶牛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良种奶牛数量快速提高成了当务之急。为此,笔者介绍了一种快速提高奶牛品质以及良种数量的技术措施──胚胎移植结合性别选择技术,以期在奶牛良种扩繁上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广应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高产奶牛扩群繁殖,不仅可以极大地增加优秀母牛的后代数,充分发挥其遗传和繁殖潜力,缩短育种进程,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牛群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满足广大专业牛场和农户对高产奶牛的需求,推动奶业产业化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该项加快奶牛繁殖速度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部分低产奶牛已被改良,奶牛单产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饲养管理水平跟不上高产奶牛的需要,造成的繁殖障碍较多.众所周知,在奶牛生产中,其繁殖机能直接关系到奶牛生产水平的高低,奶牛的繁殖机能受遗传、营养、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现代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先进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的普及,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和营养已成为提高繁殖机能的关键因素[1-4].现将产生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将胚胎移植技术运用于奶牛选择的各条通径上,增强母牛繁殖力,提高了选择强度,从而加快奶牛遗传改良的速度。同时也概括了胚胎移植运用于奶牛遗传改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奶牛胚胎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移植技术作为一项实用的繁殖技术,在奶牛改良和繁殖育种中广泛应用。本文就奶牛胚胎移植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包括胚胎冷冻保存、胚胎分割与融合、核移植、性别控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转基因技术等胚胎移植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青年牛不适宜做胚胎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移植是产生胚胎的供体和养育胚胎的受体分工合作.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胚胎移植是提高奶牛的良种覆盖率的好办法.我国胚胎移植的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对象是奶牛。将高产奶牛的胚胎移植到黄牛子宫内以求获得纯种奶牛,是我国奶牛胚胎移植的特点。但是要想提高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供体牛和受体牛的选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奶牛胚胎移植黄牛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移植技术是家畜繁殖领域中的又一次实破,它对提高优秀种畜的繁殖能力和遗传基因的充分利用,对缩短育种周期以及生物工程中的细胞融合、体外受精等项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87年开始设计并进行了本项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采用国产药械进行牛胚胎移植,用经济价值较低的黄牛及黄改牛作为受体母牛,使之直接生产经济价值较高的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牛及红色荷斯坦牛。探索奶牛胚胎移植黄牛的可行性,从而提高黄牛业的经济效益。采用国  相似文献   

20.
胚胎移植技术作为一项实用的繁殖技术,在奶牛改良和繁殖育种中广泛应用。本文就奶牛胚胎移植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包括胚胎冷冻保存、胚胎分割与融合、核移植、性别控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转基因技术等胚胎移植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