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林县八桂区八中公社地势较高,气候寒冷,早稻秧田经常发生烂秧,烂秧约占20%以上。但该社第一、三两个生产队自1956年开始采用旱播润管的方式育秧,比其他生产队播种早20天,九年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烂秧。这两个队向来在雨水前后播种,由于早播,故在清明前后就插完秧,是全县插秧最早的队。早稻早播早插,夏收夏种也进行得  相似文献   

2.
应城紅旗公社劳模姜业銀。有二三十年沒有烂秧的育秧經驗,在1957年以前系在清明谷雨间(4月上中旬)播种中稻。在1958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推广提早播种的新技术,在3月14日播下早秈南特号、早三倍与早粳青森五号,1959年3月26日播下南特号。这二年播种期虽然提早,然而他应用水秧田育秧法不同于湿潤秧田,仍然沒有烂秧他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季稻在新区的发展,早稻的烂秧问题和播种期的确定更显得复杂和重要了。对这一问题,虽然不少农业科学工作者作过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不少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而尚未获得彻底的解决。为此,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到九江县黄洞乡童家村有30多年历史的提早浸“社种”的习惯;并且未发生烂秧。该县国营赛湖农场在1954、1955年春分後l、2天播种的“社种”也未烂秧。 几年来,春社边播种的烂秧情况均较轻微,就是在1953年全省烂秧普遍严重的情况下,各处的“社种”亦都很少烂秧。现将黄洞乡童家村浸“社种”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春社浸种,抢晴播种”的历史来源。 “春社浸种,抢晴播种”的方法,首先是由该村劳动人民童万法(早巳去世)创造的。其子童芳茂已67岁。可见浸春社种至少已有30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4.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水稻烂秧的症状和病原,分析了引起水稻烂秧的因素,建议改进育秧方式、精选谷种、适期播种以及药剂防治,以预防水稻烂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旱育保姆”助推水稻集中育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用  相似文献   

7.
柳江县早稻播种育秧期间(3月份和4月上旬),不时出现连续阴雨低温寡照天气,造成不同程度的烂秧死苗,尤其以1976年、1998年、2007年为典型烂秧年份,严重的死秧率可高达50%,不仅损失大量良种,更延误农事季节,给早、晚稻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笔者结合柳江县典型烂秧天气年份的死苗原因,对春播期间烂秧死苗气候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原因,应用推广“趋利避害”的气象服务成果及减灾防灾的栽培技术措施,并且在部分地区旱田应用旱直播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经受了2007年4月2日全区“倒春寒”烂秧天气(气温偏低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第2位[1])的考验,减少…  相似文献   

8.
貴池县烏沙区三万公社万生大队上荷生产队,是个地势較低的圩区。历年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长期栽培和多年摸索,該队在水稻育秧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自1955年推廣双季稻以来,連續八年不烂秧,特別是1963年,在育秧期間因气侯多变和阴雨連绵,我县各地早、中稻都有不同程度的烂秧,如北圩生产队播种五点五亩中稻秧,其中有一点一亩烂掉80%,四点四亩烂掉10%以上;但邻近的上荷生产队,二点五亩早稻秧、二点九亩中稻秧,全部没有烂秧。他們的主要經驗是:  相似文献   

9.
烂秧的因素很复杂。从1961—1962年作者在合肥、舒城、桐城、安庆、怀宁、无为、芜湖等地調查,及我省以往报道的資料看来,我省江淮地区早稻烂秧常系綿腐病而引起的。例如,1962年舒城县农科所3月29日播种的烂秧率69%,其中因綿腐病引起的占烂秧总数92%;安庆专区农科所3月28日播种的烂秧率61.4%,而因綿腐病引起的占烂秧总数86%。本文就是作者1961—1962年对病害的发生过程、病原菌的种类、发病因素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調查訪問結果,并对控制病害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称烂种;扎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黑根,以致腐烂死亡,称烂芽;幼苗在二三叶期死亡称死苗。近年来,水稻烂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低温阴雨年份尤其严重。1.发生原因根据发生机理,水稻烂秧分为生理性烂秧和传染性烂秧两类。生理性烂秧是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的,传  相似文献   

11.
烂秧是早稻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为烂秧既造成稻种的大量损失,又贻误农时,甚至引起缺种、缺秧,影响种植面积计划的完成。近两年来,我国早春寒潮频繁,而且有不少地区播种过  相似文献   

12.
总结近65年来春季低温对娄底市早稻催芽播种、烂秧死苗、秧苗生长的影响,并且分析早稻烂秧的原因,提出防御春季低温危害的对策,为防御春季低温、培育壮秧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供农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朋友早稻育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季早稻种谷的播种,大都在3月底4月初进行,由于水稻秧苗生长的低温临界温度为12℃,播种后,12℃以下的气温持续三天以上,如无保温措施,就会烂秧。双季早稻烂秧,既浪费种谷又耽误农事季节,被迫改双季为一季,稻谷总产量势必降低而影响农民增收。双季早稻种谷的巧催芽、妙保芽技术,是防止烂秧的关键技术,农民掌握了这一技术,能有效地防止烂秧,现介绍如下:1.将种谷用清水浸泡2~3天后,捞除上浮的秕谷和半壮谷。2.将浸泡后的种谷用清水洗净、沥干,放入50℃的热水中浸泡1~2小时,每50公斤种谷用50公斤热水,种谷放入后,立即搅拌,使受热均匀,50℃的热…  相似文献   

14.
湖南4600多万亩稻田面积中,一季中籼稻占总面积74%,双季稻占26%,在生产实践上,早、中稻烂秧是一个突出严重的问题。解放后,1951、1953和1955年是烂秧最严重的年成;而在平常年也有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几年来我们作了一番努力,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问题还没有得到基本解决,因  相似文献   

15.
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交籼稻湿润育秧技术,包括适期播种,预防烂秧;科学管理,培育健壮苗等,以期为杂交籼稻的育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秧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17.
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倒春寒通过低温阴雨、寡照等抑制秧苗生长,甚至诱发病害、生理失水导致烂秧死苗,采用改善土壤环境、适时播种、以水调温、保温育秧、及时防病等措施,可有效抵御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一是把好适期播种关当日半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抢晴天播种.播期过早,易低温烂秧;播期过迟,推迟成熟而影响后季高产.  相似文献   

19.
我省早稻育秧,常有10—30%的烂秧,严重的达50%以上,这不仅浪费大量种谷和劳力,而且躭悮农时,影响早稻适时栽插,降低早、晚稻的产量。对于如何防止烂秧、培育壮秧,我省农民群众有着丰富經驗,农业科学研究单位也做过不少試驗,积累了若干资料和成果。現在我們就烂秧原因和育秧方法,談谈个人的浅見,以与大家商討。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05,(18):25-26
水稻烂秧为苗期病害,是水稻育苗期间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总称.生理烂秧是指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烂种、烂芽、黑根、青枯和黄枯死苗症状;侵染性烂秧是指绵腐病和立枯病危害引起的死苗症状.烂秧是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烂种是水稻种子在贮藏、浸种和催芽过程中受到伤害,降低或丧失活力,播后发生腐烂的一种烂秩形式.烂芽是谷芽播种至立针期间根、芽死亡的现象.死苗指第一叶展开后的幼苗死亡,多发生于2~3叶期.一般立针现青后发生死苗的现象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