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时下在农村.不管是乡镇所在地还是比较大一点的村庄.个人开办农资店的比比皆是。笔者居住的村只有500多户.街道两旁个人开办的农资店就有5家。村里农资店多了.农民种地买农资大大方便了.方便的背后.却带来了容易买到假货、过期货和价格过高受骗上当的烦恼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目前在吉林市场上,农民对中农控股的产品及中国农资智能农服体系持什么样的态度?张祝陶:目前我们农民种地主要还是靠自己的经验,化肥损失是比较多的,所以我感觉中国农资智能农服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农民对测土配肥、飞防很感兴趣,但是很多人还是要考虑价格因素,如果价格过高,农民不会买账。  相似文献   

3.
近年农资涨幅过大,甚至粮价涨“一寸”,农资涨“一尺”,使农民种粮的预期收入大打折扣。农民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的监控力度,使之稳定在比较合理的水平。并加大对假劣农资的打击力度。希望加大农资监控力度$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430070@何永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2,(1):24
<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餐桌文化也走向了健康绿色。作为农资企业也要顺应当代、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努力恢复土壤活力,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造福人类,这也是每个根来福人的信念和宗旨。河北省乐亭县汀流河镇农资经销商张学文说,他经营农资已经有10多年了,对于农资市场的变化和农民种植状况的变化深有体会。老张认为,诚信是经营的基础,他必须要替农民朋友把好第一关,绝不让假冒伪劣产品进门。因为农民种地不容易,除了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外,还要承受天气和市场变化的风险。所以他一定要给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好产品,把钱赚到明处,赚阳光的钱,这样心里才舒坦。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农民普遍反映,种地的利润越来越薄,已至种地不赚钱。尤其今年麦收时节,由于受极端雨水天气影响,"农民种地不赚钱"的声音在逐渐升温。现正值各地农民收获小麦后售粮的时候,为了了解农民种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分析农民种地为何不赚钱,以及与农民成鱼水关系的农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近日《中国农资》记者专门采访调查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主要产麦区经销商和农民,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下大力气发展“三农”,可是农民的生存状况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善,究其原因,竟然发现是农资市场在作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在新华网的直播访谈中曾说道:“前段时间我们去农村调查,到农民家里跟农民一笔笔算账,结果发现去年农用生产资料至少涨了30%,而今年又在去年的基础上涨了百分之十几。今年夏粮产量比去年增长了5.1%。但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的粮价下跌和化肥价上涨,已使粮区部分农民再次陷入‘增产不增收’状态。”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吞噬掉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得我国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都成为了一纸空文。生产与流通问题多中国市场学会的高铁生理事长认为,粮食生产周期带来了化肥价格的周期变化。从国家惠农政策来看,实行“两减免”后,农民人均从减免税收中提高收入32元,增收使农民人均提高18元,理论上来看,农民总共增收了50元,但是,随着流通成本的增加,农资价格的增长,农民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虽然国家对化肥等农资产品也采取了限价政策,但是效果也不理想。经过探究发现,我国的农资生产和农资流通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农资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首先就是原料价格偏高的问题。由于煤价大幅上涨、运力...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是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农资价格居高难下,当前农民增收“两头受挤”。国家将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资的直接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不堪重负。而一些农业专家却指出,我国传统化肥施用利用率仅35%左右,农民买化肥的钱一多半是白花了。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要加强今年夏收、夏种、夏管期间农资价格和市场监管,稳定农资价格。这位负责人说,“三夏”期间是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电力等能源供应和消费的旺季,认真组织好农资生产供应,稳定农资价格,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违法行为,对实现全年粮食增产目标,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促进农民增收和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他强调,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抓好化肥等农资价格检查工作,并根据本地化肥等农资价格突出问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国内粮价持续低迷,在四大主粮中尤以玉米价格滑落最快,尤其东北地区玉米收储价格一降再降,这对于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无疑于晴天霹雳,他们纷纷发问:还能种地么?地该怎么种?眼下,新春佳节刚过,东北地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购肥高峰期,面对严峻市场环境,农民的种植结构调整有何进展?农资市场环境又出现哪些新变化?近日,《中国农资》记者带着诸多疑问走访了吉林部分地区,对农民和农资经销商们的种植计划和备肥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正心连心大型科技惠民活动走进吉林梅河口"春风送暖万物苏,金猴扬起千家福"。3月初,在吉林梅河口市双泉乡,心连心联合吉林省农资化肥经销公司,在双泉金宇农资的组织下召开了大型科技惠农活动。会议邀请了当地种植大户、种地能手等100多人参与。会议开始,双泉金宇农资金经理指出,农民种地越发不易,粮价下跌,劳动成本高,土地越种地质越差。要将传统种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坤哥 《中国农资》2011,(38):4-4
10月7日黑龙江省一农场职工在接受媒体“一年下来挣多少钱”的采访时说,很轻松挣到“一年二三十万”,而且政府“白给我们好几万”。引起社会质疑,最后经调研后证实情况属实。对此,一方面笔者很高兴,种地的终于和白领有一拼,我国农业生产能够保持稳定;另一方面笔者就纳闷了,一年收入30万元。为何化肥价格动不得?被采访农民说政府“白给我们好几万”,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大汇总(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 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2015年,国家启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调整措施是:一是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资价格也一路飙升,农资生产厂家、农资经销商和农民三方都陷入了“想生产却又不敢大规模生产”、“想储存却又不敢储存”的两难境地。对此,有的专家学者就提出,建议国家建立农资直补机制加以解决。按道理说,去年粮食价格上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应该上升才是。但粮价走着涨,农资却跑着涨。在吉林省长春市,种子价格上涨了50%,尿素价格上涨了23.2%,国产二铵价格上涨了16%,进口二铵价格上涨了20%,复合肥价格上涨了31.2%。去年,吉林省农民的非物质保证性增收达到了623.76元。《吉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增收469.6元,这样比较,农民不但没有增收,反而减收154.16元。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吉林省农民2005年扩大再生产的欲望指数下降了近4.2个百分点。看来,粮食增产了,农民却没有增收。尽管农资价格一路走高,但农资生产厂家的日子也没好过多少。由于目前的原材料价格过高,甚至出现短缺,使得他们并不能或不敢开足马力生产。河南某企业为了保产量,只能采购议价原材料;云南某国家大型复合肥生产企业的产品运不出去,只好退...  相似文献   

15.
从开封市发改委获悉,“三夏”期间,市发改委价格管理部门将加强农资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工作,落实稳定农资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在上一期的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中《中国农资》记者对家乡特色农产品的流通模式进行了调研,本期记者将把镜头聚焦到谁来种地,该种什么,怎么种,如何才能安心种地等问题。记者发现,不论是农民还是农资经销商,他们都在急于解决种地不赚钱的问题,不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还是种植结构的调整、农资企业的转型,"求变"的心声越来越强烈,顺应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开春以来,全国各地农资市场价格“涨声响起”,平均涨幅在20%左右,是去年农民实际增收6.9%的3倍。为了确保春耕期间化肥等农资价格稳定。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国家不但出台了农资产品的最高限价,曝光了一批乱涨价案,而且还组成联合检查组赴全国各地进行农资市场大检查,使农资价格上涨势头有所遏制,但是农资涨价的压力并未减轻,待涨心理仍然占据上风。可以说,农资涨价已成为一本难念的“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不堪重负。而一些农业专家却指出,我国传统化肥施用利用率仅35%左右,农民买化肥的钱一多半是白花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农资这一年     
“这一年总的说来,农资的事儿挺多。政策不错,生产不错,流通也不错,看着日历总不忍心把最后一页翻过,因为要告别农资快乐的一年,都有点舍不得。”用孙悦的《心情不错》来串起中国农资行业的这一年,再合适不过。要说在这一年,真的能“身体不错,劳动不错,心情也不错”的,就是真正使用农资产品的农民了。凭心而论,农机、种植的直补力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农药出口市场也已经开始走出2004年的低迷状态,国家对农药管理和对有害农药品种的限制也加大了力度。而最出新闻故事的还是当属肥料市场的风云变幻了。从国家政策看,政府护农之心显而易见。所有的政策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化肥留在国内,让农民不再为购肥而紧张。或许这会涉及到某些生产企业的利益,但其结果的确是调控了化肥价格,如果从大局出发,企业的牺牲是值得的。从坊间的呼声看,对农民进行直补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从各方面的反映看,这是解决目前农资价格上涨瓶颈的有效手段。从肥料行业看,用“春紧夏实秋积冬淡”来形容今年的肥料市场走势再准确不过。国家有关部委严查化肥价格、增加尿素出口关税尽管让饱受资源涨价之苦的生产企业郁闷了很久,连带着流通企业拿货也跟着紧张起来。虽说煤电油运等成本的上涨,是导致...  相似文献   

20.
一、种粮成本高,效益差,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一)问题根源近年来,由于物价不断上涨,种粮成本越来越高,尽管国家实施了多项惠农补贴政策,但农资价格与粮食价格的涨幅不成正比,种粮效益差依然明显。若遇自然灾害,种粮还要倒贴钱。这是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