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的种植潜力和社会经济效益。【方法】分别在 2015-2017、 2018-2020 年栽培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和对照热研 4 号王草,比较他们在不同试验区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并分析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的效果。【结果】在福建省 5 个试验点多年测产中,只有福清海口和福州平潭的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年均鲜草产量(145 600 和 92 850 kg/hm2 )均显著高于对照 (129 600 和 85 750 kg/hm2 );而在全国 5 省 3 年区试比较中,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在福建建阳、广西南宁、广东广州、海南儋州和云南元谋 5 个试验区的年均干草产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干草产量、营养品质、性状稳定性等综合评价较好;利用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饲喂肉猪,0. 5 kg/(头·d)草浆饲喂肉猪效果最佳,可以提高肉猪的氨基酸总量,降低料肉比,每头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30~70 元。【结论】 闽牧 6 号杂交狼尾草的生产性能及稳定性较好,适宜区域广泛,草浆饲喂肉猪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开展以沼液浇灌的“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rum×P.purpureum cv.Minmu 6)打浆不同比例饲喂怀孕早中期母猪(0~80 d)效果研究,试验设4个饲喂量处理,处理1(CK)~处理4,妊娠早中期分别饲喂打浆鲜草0、2、4、6 kg/(头·d),牧草以折合成干物质等量替代配合饲料。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母猪窝产仔数分别为13.42、10.60、13.64和11.50头,窝活仔数分别为12.42、10.30、12.73和9.92头,饲喂2和4 kg/(头·d)打浆鲜草在活仔数方面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饲喂6 kg/(头·d)打浆鲜草则显著低于不饲喂鲜(P<0.05)。饲喂牧草的处理仔猪初生体质量、健仔率都比对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怀孕早中期母猪通过饲喂2~4 kg/(头·d)狼尾草草浆来补充纤维来源,可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品质,尤其以饲喂4 kg/(头·d)打浆鲜草,饲粮粗纤维含量为8.24%~9.4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杂交产生的杂种,其后代不结实生产上通常用杂交一代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该品种是一种热带型牧草,在长江中下游种植,一般产鲜草15万千克/公顷,且鲜草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平衡是喂养禽畜和鱼类的优质饲料。株型紧凑,高约300厘米,根系发达,分蘖11.2个,最多达15~20个,成穗茎蘖4~5个茎直立、圆形;主茎叶片20多片披针形,长60~70厘米,单株粒重75.49克,种子千粒重7.0克籽实灰色,米质粳性,可食用,更是优质精料。  相似文献   

4.
皇竹草是一种禾本科狼尾草属宿根多年生高产优质饲草品种,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育成,因其茎秆形似竹子故称为"皇竹草".我国80年代从哥伦比亚引进,我县1999年从广东引进栽培.该草植株高3.5m左右,叶长160cm左右,叶宽3~6cm.  相似文献   

5.
2年试验结果表明,象草、南牧一号、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类玉米、青贮玉米5种高禾草新植的当年鲜草每亩产量分别为13800、12963、12030、10911、7170kg,第二年的产量每亩分别为14848、14108、13280、10999、6850kg。叶茎比分别为南牧一号1:1.50、杂交狼尾草1:2.33、墨西哥类玉米1:2.39、象草1:2.63、青贮玉米1:3.35。5种牧草的营养品质和适口性依次为南牧一号、墨西哥类玉米、青贮玉米、杂交狼尾草、象草。5种牧草皆适宜在闽北栽培,其多年生的象草、南牧一号、杂交狼尾草皆能在保护措施下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中国牧业通讯》2001,(9):36-36
桂牧1号杂交象草 桂牧1号杂交象草是广西自治区畜牧研究所以杂交狼尾草的可育株为母本,矮象草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杂交狼尾草新品系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狼尾草属11个品种(品系)12份材料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发现7个引物共扩增出8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60条,多态位点达73.2%,表明在这11个品种(品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SPSS聚类分析结果发现,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原品种杂交狼尾草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为0.033,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的遗传距离也仅为0.067,从而为杂交狼尾草新品系1号、杂交狼尾草新品系2号与杂交狼尾草之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也发现象草新品系与摩特矮象草具有最小的遗传距离(0.03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饲粮中用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cv.Minmu 6)鲜草代替等量干物质羊草(Leymus chinensis)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的影响,选用24头胎次一致(1胎)、产奶量相近(15kg左右)的荷斯坦奶牛,设置6个处理,各处理间饲粮中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的重量分别为:0(CK)、7.50、15.00、22.50、30.00和37.50kg。试验期40d(预试期10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夏季30~37℃条件下,在中低产奶牛饲粮中使用7.5~37.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替代羊草干草,各处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2)从试验前、后产奶量的对比来看,与全干草的对照组相比,给饲鲜草的试验组产奶量相对更稳定。3)饲粮中供给22.5kg杂交狼尾草鲜草时,每100g牛乳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为15.88mg,比CK增加了43.41%(P0.05)。由此可知,夏季高温条件下,在奶牛饲粮中供给杂交狼尾草鲜草有助于稳定产奶量,并提高部分试验组乳中α-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不同生育期的威宁球茎草芦(Phalaris tuberose cv.Weining),采用不同方式饲喂黑山羊,进行适口性、采食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以分蘖期至抽穗期(即株高50~120 cm)的适口性最好,开花期以后适口性较差。在不同饥饿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下,黑山羊对威宁球茎草芦鲜草的适口性和采食量不同,即在饥饿、半饱状态下,采用“切碎”方式饲喂效果较好;在八九成饱时,采用“切碎+0.5%盐水”处理效果最好;补充精料占青料8.8%时,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喂威宁球茎草芦鲜草多盈利26.5元·只-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期短日处理和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美洲狼尾草与象草杂交种生产中双亲的光温特性,探讨杂交制种适宜花期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象草N51短日处理至抽穗期的积温值在年度间及年内的差异均较大。而处理至抽穗的天数较稳定为36.7±4.5天。2.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喜温短日作物,由于年度间气候差异表现为不同年份播种至抽穗的天数差异极大,可达20天以上。积温值年度间及年内差异也极大。3.象草的有效下限温度为13.6℃,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约为14.8℃。4.杂交制种的适宜花期为8月下旬,即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在6月1日、10日分期播种,而象草N51在7月15日进行短日处理,可实现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11.
闫慧颖  李春喜  叶培麟  毛德虎  李荣 《草业科学》2017,34(12):2512-2520
以甜高粱(Sorghum dochna)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为材料,在海拔2 040m的青海旱地覆膜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行株距分别为40cm×40cm、40cm×30cm、40cm×20cm)和追施不同尿素量(0、150和225kg·hm~(-2))对草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吉甜5号和九甜杂3号两个品种在行距×株距为40cm×20cm(12.00万穴·hm~(-2))时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鲜草产量分别达99.75和108.17t·hm~(-2),干草产量分别达17.89和22.58t·hm~(-2);在生长中期追施150kg·hm~(-2)尿素时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两个品种的粗蛋白分别达5.47%和4.80%,粗脂肪分别达5.67和7.57g·kg~(-1),酸性洗涤纤维较低,综合表现良好。以上结果表明,青海旱地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2.00万穴·hm~(-2),生长中期追施尿素150kg·hm~(-2)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雀稗草产草量、营养价值及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续二年测定雀稗草鲜草、干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分析各生长阶段常规营养成分;进行饲养肉牛效果试验,同时测定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雀稗草具有产草量较高、幼嫩时期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干物质消化率高等优点,但后期老化快,抽穗开花后营养价值急剧下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天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粗蛋白质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刈割高度60cm优于50cm;用雀稗草饲喂肉牛有必要补充一定量的精料(5g/kgLW/d)或较多量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分析比较桂闽引象草、桂牧1号杂交象草、王草、紫色象草、矮象草、巨菌草这6种象草作为粗饲料时山羊瘤胃的降解能力,评定紫色象草高花青素含量对山羊的饲喂价值。试验测定鲜草原花青素含量,分别将6种象草于65、105℃条件下烘干、粉碎,测定96 h内体外产气量以及产气速率。结果显示,各象草品种65℃烘干比105℃烘干具有更高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前者各象草96 h平均总产气量38.51 mL,后者平均总产气量35.47 mL。两种烘干温度条件下,紫色象草在各品种象草中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居于中间水平,24 h内产气速率最高,48 h后产气速率降低到0.12 mL/h以下。原花青素含量紫色象草最高,为26.6 mg/100 g,但原花青素含量对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紫色象草可较好地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且富含花青素,有利于动物机体免疫能力的增强,促进动物生长。紫色象草可作为山羊等反刍动物优质的粗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4.
普那菊苣不同刈割利用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试验对普那菊苣不同留茬高度与其产草量和再生速度的关系和不同刈割高度对产草量和茎叶比的影响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那菊苣留茬高度以4-6 cm为适中,株高40 cm时刈割利用,其产草量和茎叶比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李宏  郭树栋 《青海草业》2008,17(3):36-37
2001~2005年,青海省累计飞播牧草面积1.4193×10^4 hm^2,播区草地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20%~40%提高到70%~80%,草地产草量提高了4~6倍。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9年来,已累计完成禁牧封育826.7×104hm2,占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的45.6%。通过监测,退牧区草地植被盖度提高了15%~20%;牧草高度增加了3.5~5.5cm;草地牧草产量提高了26.45%。同时,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草畜矛盾有所缓解,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建议,扩大该项工程在省内的实施范围,增加年度的实施规模,尽快完成全省的退牧还草任务,从而扩大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试验对30、45、60、75 和90 cm行距下,第2-5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枝条性状、花序性状、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年份及互作对枝条高度、枝条密度、生殖枝比例、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行距是主要影响因子,互作次之,年份最小;30~45 cm行距适合老芒麦鲜草生产,60 cm行距是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鲜草产量、种子产量第3年达高峰,30 和45 cm行距第3年鲜草产量分别为19 225.6和16 733.4 kg·hm-2,60 cm行距第3年种子产量达1 620.67 kg·hm-2,远大于其他处理组合,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筛选小麦品种在南方冬闲田进行饲用种植和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用小麦适应性好、产量较高,条播行距25 cm、播种量10 kg/667 m2时,其鲜草产量可达4 780 kg/667 m2,干草产量为1 070 kg/667 m2、全株收货时干物质29.85%。在南方冬闲田合理种植小麦,具有较好的生长优势,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适宜进行刈割鲜饲或青贮加工利用。本文可为本区域及相似地区的饲用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缓解冬季饲草严重缺乏等实际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虉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亮  骆秀梅 《草地学报》2008,16(6):659-666
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研究进行综述。虉草属生长高大、多叶、高产的多年生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根系强大,既抗旱又耐湿耐寒;除了种子,还可以根茎或分株进行营养繁殖,乃至茎节也可生根并长出枝条;虉草群落一但建成其竞争力很强,并迅速形成单优势种群落;虉草的高生物碱含量影响其饲用价值,通过育种可降低其生物碱含量,提高消化率;虉草种子在成熟前易脱落,栽培品种最适采种期是开花后16—18 d,野生种群是11—13 d;虉草属是高度自交不育植物,在种子生产中仅有少量自交种子;其育种目标是在改善适口性的同时,提高种子保持能力以及种子和饲草产量;虉草具有持续高产和吸收氮素的能力,因此很适合施有机肥或氮肥;虉草可用于放牧、青贮和调制干草,年刈割3~4次,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放牧时,要保持草层高度不超过30 cm,适宜留茬高度为7~10 cm。最后,对我国在虉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阐明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刈割技术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刈割时期和刈割留茬高度,获得高产优质牧草,保证割草地稳定和可持续利用。[方法] 以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刈割时期和4个刈割高度(留茬高度)试验处理,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同刈割技术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物质含量以及单位面积营养成分粗蛋白(CP)收获量影响的研究。[结果] 群落地上生物量受降雨因素影响年度间波动较大,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均影响牧草收获量。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取决于群落地上生物量。早期刈割群落多样性指数较高,随着刈割高度的降低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8月15日左右刈割,且刈割高度为5 cm时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较高。[结论] 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均影响牧草收获量,单位面积营养成分CP的收获量取决于群落地上生物量;呼伦贝尔市羊草割草地适宜的刈割时间为8月15日左右,刈割高度为5 cm左右比较合适;干旱年份刈割高度要适当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