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河北农业》2007,(7):15-16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出发点是如何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氮素化肥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大约在50%左右,若按我国氮肥施用量估算,每年将有几百万吨氮肥没有真正发挥增产作用,这不仅造成经济和能源的浪费,而且损失的氮素还会污染大气和水质,有害人体健康。所以说氮肥的合理施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稻田中氮肥损失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尹娟  勉韶平 《农业科学研究》2005,26(2):76-80,98
稻田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氨挥发、硝化-反硝化、淋洗和径流.其中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通过氨挥发损失的氮可达施入量的9%~42%.氮肥损失一方面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等环境污染,这些污染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减少稻田中氮肥损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实施生态农业政策和优化氮肥管理.优化氮肥管理主要包括: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将氮肥的施用量控制在适当水平,是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②研究表明,氮肥深施的深度以6~10cm比较适宜;③根据水稻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运筹;④控释(缓释)肥料的推广应用;⑤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3.
一、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也叫氮肥利用系数,它是指一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用氮肥中氮素的百分率。一般来说,肥料的利用率越高,养分损失就越少,肥料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我国旱地氮肥利用率为40%~75%,平均为50%左右。然而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不同,如马铃薯为20%~30%,而且同种作物对不同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的夏玉米氮肥施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和氮素平衡的氮素实时监控技术,以促进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研究表明:优化施氮量为183~280kg/hm^2,平均为220kg/hm^2,比习惯施氮节约氮45.3%,产量提高4.1%。校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氮肥处理在各个处理中产量最高。本研究确定的优化施氮量是合理的,且降低氮肥用量,减少氮素损失,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赵涛 《现代农业》2011,(1):21-21
当前,我国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很低,如何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广大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将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率七法介绍给广大农民朋友:  相似文献   

6.
氮肥在作物营养中占据首要地位,是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氮素化学肥料的生产虽有很大发展,但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氮肥在农田使用中损失,又很大,据统计碳铵表施的利用率仅有28%,硫铵和尿素的利用率一般也不超过45%。可见施于农田的氮肥有一半没有发挥作用。如何进行合理施肥,减少氮肥在土壤中损失,以提高利用率,达到高产,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我国化学氮肥的生产和施用结构中NH_4HCO_3约占70%,但随着小氮肥厂的改造和联碱工业的发展,氯化铵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将日益增多。为此,我们选用了碳酸氢铵、尿素和氯化铵三种常用的氮肥,进行了它们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和相对肥效的研究,以探索这几种氮肥的合理施用及防止氮素损失方法,提高氮素利用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在农村在施肥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氮肥施用过多,但利用率低,每年氮肥的损失相当严重,不仅使农作物效益降低,也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提高氮肥利用率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平山县是山区县,大多为旱地,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只有40%~50%,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利用率成为农民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明确水稻因控水管理造成的氮素流失数量。进行了水田氮肥损失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水田放水2次损失纯氮为37.8 kg/hm2,占投入总氮量的16%。因此,建议农业生产中尽可能地减少放水次数。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液氨、硝酸铵、硝酸铵钙、尿素等。研究表明,在田间条件下,当年作物所吸取的氮素化肥不超过化肥使用量的40%-50%。为了减少氮素养分的损失,提高其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氮肥深施对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辽宁省两种主要耕作土壤氮肥施用方法对玉米、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深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玉米以硫铵深施10或15m,尿素深施10cm时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施硫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5m增产效果最好。两种氮肥表施和施5cm效果不好。旱田流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2.62%;水田施硫铵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7.48%,尿素则以深施10cm;。利用率较高。氮肥深施能增加土壤肥料氮残留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2.
氮素是作物生长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形成蛋白质,组成植物体。合理施用氮肥的目的在于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益。如何正确施用氮肥,其诀窍是:  相似文献   

13.
一、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也叫氮肥利用系数,它是指一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用氮肥中氮素的百分率.一般采说,肥料的利用率越高,养分损失就越少,肥料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我国旱地氮肥利用率为40%~75%,平均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太湖地区稻田氮肥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下水稻的氮素吸收、氮肥去向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幼穗形成前.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水稻植株总吸氮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水稻产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氮肥增产效益,推荐225 kg/hm2作为氮肥适宜用量.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当氮肥用量在225~315 kg/hm2之间时,约28% ~ 33%的肥料氮被作物吸收,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升高;约11%~16%的肥料氮残留在土壤中;约56%的肥料氮损失掉,氮肥用量对氮肥损失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在植株总吸氮量中,肥料来源的氮素逐渐增加,土壤来源的氮素虽然逐渐减少,但仍能占到植株总吸氮量的46% ~57%.  相似文献   

15.
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389,自引:29,他引:389  
 介绍了中国水稻生产氮肥使用及利用率概况。中国氮肥消费量占世界氮肥总量的 30 %,水稻生产所消耗的氮肥占世界水稻氮肥总消耗量的 37%。与主要产稻国相比 ,中国水稻生产氮肥施用量较高而利用率较低 ;介绍了国际上公认的氮肥利用率的概念和相应的定量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水稻氮肥的施用方法 ,肥料种类 ,计算机推荐施肥以及实时施氮管理模式等对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 ;从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了中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 ;提出了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 ,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以及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 ,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应用~(15)N示踪法进行的盆栽试验表明,在新疆耕作土壤中,施氮水平对作物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影响很大。在低氮水平(尿素240kg/hm~2)下,作物体内的氮素30%来自肥料,70%来自土壤;在高肥水平(尿素480kg/hm~2)下,作物体内的氮素50%来自肥料,50%来自土壤。于新疆7种耕作土壤上栽种春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及水稻5种作物,施入的氮肥只有30%—40%被作物利用,20%左右残留在土壤中,30%—40%呈气态损失。设法减少氮肥的气态损失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氮素是农作物生长和获得高产所必须的重要营养元素。世界各国氮素化肥约占植物养分总量一半以上;我国每年氮肥使用量,约占全部化肥的80%左右。国内外研究表明,氮素化肥的利用率很低,一般只有25—50%,浪费极为严重。因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损失,发挥肥料更大的经济效益,就成为当前各国农化工作者十分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从1976—1977年,我们应用同位素~(15)N、~(32)P示踪法,以盆栽、大田微区与大田小区试验相结合,进行本项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雅维 《新农业》2004,(1):39-40
我国农业生产化肥的使用一直以氮肥为主,但是氮肥的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肥效期短,施肥量大,常困扰着生产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沈阳富源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研究并生产了赛肥特牌氮肥长效增效剂,应用这种增效剂可以实现氮素化肥的一次性施用,可免中耕、免追肥,提高氮素化肥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增施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氮肥工业的发展,我省和全国一样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现在氮肥的利用率一般只有50%左右.因此,研究减少氮肥损失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氮肥利用率,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氮素肥料施到土壤中后,以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态氮三种形态存在,而有机态氮一般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通过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成铵态氮才能成为作物的养  相似文献   

20.
<正> 氮肥施入土壤后,只有一半左右的氮素被作物吸收利用,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氮素白白损失掉了。氮肥损失的原因主要有:1、氮肥直接挥发损失。2、氮肥经土壤反硝化作用,分解成气体跑掉。将肥料加上一种药剂,可在一定时间内抑制土壤中硝化微生物的活动,使氮素以铵的形态被土壤吸附,减少氮素损失,延长肥效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这种药剂就是硝化抑制剂,也称“氮肥增效剂”。目前所用的氮肥增效剂有:6氯—2—(三氯甲基)吡啶、脒基硫脲、2.5—二氯硝基苯、均三嗪、4—氨基—1.2.4三唑盐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