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和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以及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内容是免耕播种技术、秸秆覆盖技术、病虫杂草控制技术和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相似文献   

3.
李云祥 《现代农业》2013,(11):69-70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机械通过深松、秸杆根茬还田、免耕播种等机械作业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大量作物秸秆和根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有利于保水保土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方法的区别是:秋收后不翻地,春播前不犁田.省时省工又省钱,增产增收效益全。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秸秆残茬与表土处理技术、机械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目前我市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保护性耕作也存在着增产不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也是解决传统机械化耕作与自然矛盾的新型耕作技术,达到既要耕作为种子发芽创造条件,又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目的,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双赢。文章主要就玉米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魏香玲 《现代农业》2009,(12):32-33
一、概念 保护性耕作是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提高土 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也是解决传统机械化耕作与自然矛盾的新型耕作技术,达到既要 耕作为种子发芽创造条件,又保护环境、保护土地的目的,实现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双赢。文章主要就玉米 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包括秸秆或残茬覆盖技术、免耕或少耕播种技术、深松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是依靠机械化作业手段,通过免耕、少耕达到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耕作模式,是一种机械化程度要求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朝阳县在大田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按照"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深松"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作用,保护性耕作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旱地耕作方式的革新,它主要包括秸杆及地表处理、深松土壤、免耕播种、控制杂草等四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本文就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技术要领及技术推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彻底取消铧式犁耕翻,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深松或浅耙),具有保墒增肥、防止水土流失、节约成本、含蓄水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为了验证少耕技术的上述优点,也为今后在门源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门源县首次在油菜田进行了少耕与常规耕作大区对比示范。  相似文献   

12.
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覆盖耕作、免耕、少耕、深松、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用水用药及施肥、合理轮作轮耕等技术.从而为土壤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下的秸秆还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护性耕作是指在土壤休闲期内采用大量的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少耕或免耕,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采用精量播种,配套使用中耕深松、深施肥、药剂除草等复式作业技术,可使土壤的透气方式更接近于自然。美国对保护性耕作的最新定义为,保护性耕作是指播种后地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的耕作技术。是一项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耕作技术。尽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采用一些相应措施即可弥补。本文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缺陷和玉米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比阐述了玉米机械深松的作用.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1,(1):45
<正>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可用4句话概括为: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4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  相似文献   

16.
赵文平 《农业与技术》2014,(3):61+63-61,6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其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长期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田退化、沙化等问题;对地表作物残茬进行处理、播种之前进行深松或者免耕,之后进行合理的施肥,不同的阶段需要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同时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结论:发展保护性耕作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作业成本,进一步达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该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主要技术包括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秸秆及残茬覆盖、杂草及病虫害控制与防治、深松四项内容。该技术具有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其技术能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提高了雨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按照作物的栽培要求,利用秸秆及残茬覆盖土壤,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并适时深松的一种耕作技术。另外,发展并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使资源得到节约与与循环利用,并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同步发展,它能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可实现生态与农业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与结合,所以,大力地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应是各级政府机构与部门不可推卸的重要工作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业生产之本,保护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农作物收获后,不再进行传统的耕翻作业。而是直接进行施肥播种;与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机械深松技术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是对我国农业生产传统工作模式的重大革新。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河套地区地膜重复利用免耕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一生态效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合理深松、化学除草灭虫,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抗旱增产、节本增效、改善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