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壮秧标准1.1生理素质:秧苗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碳氮比协调,百株干鲜重比例高,充实度大;秧苗体内束缚水含量高,蒸腾量小,保水力强,含糖量多,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强;移栽后缓苗快,分蘖早且分蘖力强。  相似文献   

2.
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壮秧标准1、外部特征:长势清秀老健,富有弹性,叶片挺直、短而宽,叶色绿中透黄,假茎粗壮且基部宽扁;根系发达,根系粗壮,白根多,无根腐发生;秧龄适宜,生长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和杂草。2、生理素质:秧苗体内积累的干物质多,碳氮比协调,  相似文献   

3.
《吉林农业科学》2014,(5):69-71
本文采用田间大棚旱育苗方法,对水稻秧田生物药肥复配制剂的壮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秧苗生长过程中应用生物药肥复配制剂可保持苗床土壤pH值为4.5~5.5。与化学壮秧剂相比:秧苗束缚水含量显著增高,秧苗茎基宽度、百株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及干重、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该生物药肥复配制剂可实现培育水稻壮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旱育秧是培育水稻壮秧的育秧新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全国重点推广的水稻育秧技术,为更好地发挥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濮阳市结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在示范应用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总结出了适于河南沿黄稻区的水稻肥床旱育壮秧技术规范,已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推动濮阳市水稻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应用该技术规范培育的秧苗达到了壮秧标准:秧龄35~40d,苗高20~25cm,秧苗带蘖率80%以上,单株分蘖数2个、最高单株分蘖数4~5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培育健壮秧苗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5~4.5叶,苗高12~14cm,根数9~10条,100株苗干重3g以上。现将寒地水稻壮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育苗前准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配方育秧基质、播种量、秧龄、施肥量和化控量对水稻秧苗株高、叶片数、茎基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探究适应稻虾共作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及其综合稻秧培育技术,主要结果如下:木薯渣+蛭石+草炭配方育秧基质理化性质能满足水稻培育长秧龄壮秧的要求,基质养分不能满足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的要求,需要增加施肥、化控等培育措施。适合苏北地区气候条件和稻虾共作生产茬口要求的水稻长秧龄壮秧指标为秧龄30~35 d,叶龄5~6叶,株高20 cm左右;单株干质量40 mg左右,茎基粗2.5~3.0 mm;叶片上举、色绿;根系成毯,适宜机插。培育水稻长秧龄壮秧应适当降低播种量,常规粳稻(南粳9108)以60~80 g/盘为宜。施肥宜采用叶面喷施,不宜采用秧盘基施,秧盘基施有出现肥害风险。叶面喷施从2叶开始至5叶每叶1次,喷施浓度2叶期0.6%尿素+0.2%硫酸二氢钾,其他时期0.8%尿素+0.2%硫酸二氢钾;喷施量50~100 mL/盘。喷施多效唑可降低株高,增加茎基粗;秧苗叶片上举,群体通透性好,有利于培育老壮秧。喷施浓度不宜太高,25%多效唑稀释倍数大于2 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7.
培育壮秧是争取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明确金宝化肥厂生产的壮秧剂在东部山区育苗上的应用效果,通过严格的水稻钵育苗对比试验,田间调查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处理比较,该肥提高秧苗素质,秧苗表现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返青成活快、百株干重平均6.7 g,好于当地常规处理,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推广应用。为肥料登记提供科学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水稻品种绥粳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种壮秧剂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及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调酸壮秧剂和生物壮秧剂均可显著增强秧苗抗病素质,促进秧苗生长。其中,调酸壮秧剂处理的株高、根长等秧苗素质值均极显著高于生物壮秧剂处理,但叶绿素值、地上鲜重、地下鲜重两者差异不显著;调酸壮秧剂处理的立枯病发生率高于生物壮秧剂处理,青枯病和褐斑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生物壮秧剂处理。  相似文献   

9.
试验证明,彩特美细胞酶叶面营养剂能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利于培育壮秧,根数比对照多0.5条,地上百株干重比对照高0.34g,地下百株干重比对照高0.05g,平方米穗数比对照多41穗,穗粒数比对照多2.3粒,增产6.4%,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进行机插秧时壮秧剂使用量、每盘播种量、旱育与半旱育方式对水稻生长情况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田土壮秧剂用量为100盘/包时秧苗素质最好,客土壮秧剂施用量为300盘/包时效果最佳;播种量常规稻为100 g/盘,杂交稻为55~90 g/盘,秧苗素质都较好;旱育秧方式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1.
要发挥机插水稻优势,使其高产稳产,必须培育符合机插要求的标准壮秧.要求秧苗:出苗齐匀,根系发达,盘根力强,秧苗个体健壮;机插时单株叶龄3.5~4.5叶,单株绿叶3~4张,苗高12~17cm,根茎粗壮、扁平,无病斑虫迹.  相似文献   

12.
<正>1育秧1.1育苗的基本要求培育秧龄适宜、整齐健壮、无病害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小苗一般系指3叶期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一般系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壮秧是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白色,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出分蘖,整齐,无病害。  相似文献   

13.
1培育壮秧 水稻育秧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秧.什么样的苗才是壮秧呢?概括起来就是发根力强,植伤率低,插秧后返青快、分蒙早的秧苗.若想育出壮秧,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1育秧1.1育苗的基本要求培育秧龄适宜、整齐健壮、无病害的水稻秧苗,是育苗的基本要求。小苗一般系指3叶期内移栽的秧苗,中苗一般系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壮秧是茎基宽扁,叶色绿中带黄,根多白色,植株矮健,秧龄适宜,4片叶以上的壮秧应长  相似文献   

15.
中籼迟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德香优146穗大粒多,产量高,一般单产8.4~9.4 t/hm~2,米质达国颁三级标准,抗逆性强。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科学管理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6.
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春光1号为材料,研究了壮秧剂用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壮秧剂处理的秧苗素质较好,叶绿素含量高,机插后秧苗绿叶数多,以1∶200的比例进行壮秧剂施肥,秧苗综合素质好,成苗率高,机插质量也好,是最适的壮秧剂施肥比例。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培育壮秧和本田管理水平。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5天,叶龄4.5~5.0片叶,苗高13厘米左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20%秧苗第1-2个分蘖,茎扁蒲状,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这里主要探讨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培育壮秧和本田管理水平。壮秧的标准是秧龄35-45天,叶龄4.5~5.0片叶,苗高13厘米左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20%秧苗第1~2个分蘖,茎扁蒲状,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这里主要探讨培育壮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育秧历来是水稻栽培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都要求培育壮秧。但是壮秧的标准基本上从形态上衡量,不能形成1个量化的指标。秧苗分蘖结构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可以量化中、大秧苗素质。本试验的研究认为,中、大种苗情况下不同分蘖结构的秧田秧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差异,分蘖结构合理的秧苗移栽时植伤轻,栽后活棵快,早生快发,有效穗高,最终产量较高;而分蘖结构不合理的秧苗前期生长迟缓,无效分蘖增多,有效穗不足,因而产量难以提高。本试验的结果说明,用秧田秧苗分蘖结构衡量水稻秧苗素质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1、培育多蘖壮秧的作用与标准多蘖壮秧有多方面的优势,裁后秧苗生根快,返青快、分蘖早,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建立和大穗的形成,抽穗整齐,成熟一致,有利于抗灾避灾夺高产,干物质积累快、后期干物质向穗部运转效率高;壮秧带蘖多,以蘖带苗,可节省种子,降低成本。壮秧的标准是:30~40天秧龄,6~7叶龄,单株平均带蘖2~3个,45~55天秧龄,8~10叶龄,单株平均带蘖3~4个,根系发达,根量大,白根多,茎基部宽偏,绿叶数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